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行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13例患者血管再通,4例患者死亡,观察组19例患者血管再通,3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够使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存活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99-0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特就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探讨和研究。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4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行在我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女性占18例,男性占27例,年龄范围居于43至79周岁,年龄平均值为(61.2±6.7)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濒死感、胸闷以及心前区疼痛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如下。
1.2.1做好充分的急诊准备提前做好各种急救物资的准备工作,对车载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性能完好,规定急救物品的位置、数量以及品种,并指派专人管理,及时进行相关物品的更换和补充。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冷静地询问患者病情、位置并迅速通知相关医护人员于5分钟内立即出诊[1]。
1.2.2现场急救护理
1.2.2.1病情观察抵达现场后,必须立刻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向患者及身边人员询问发病原因,同时了解患者感受并观察临床症状,同时对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2]。
1.2.2.2吸氧治疗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每分钟4至5升,若患者合并左心衰,为了使心肌氧供应得到增加,可将浓度为20%至30%的酒精加入到湿化瓶中,能够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缺血症状,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3]。
1.2.2.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用留置针迅速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同时对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西地兰以及硝酸甘油等纠正心律失常和强心利尿等药物。
1.2.2.4镇静止痛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适量吗啡或者杜冷丁以缓解患者疼痛,同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1.2.2.5现场转运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转院对于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意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行转运,同时对画着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进行观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4]。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溶栓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溶栓再通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升高的ST段2小时内下降幅度低于护理前的50%;2小时内患者持续胸痛基本消失;发病后14小时内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达到峰值。溶栓再通患者需满足上述两项或者两项以上指标。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操作规范性、器械运用情况等护理相关内容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主要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死亡率比较对照组13例患者血管再通,占65%,4例患者死亡,占20%,观察组19例患者血管再通,占76%,3例患者死亡,占12%,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占45%,7例患者比较满意,占35%,4例患者不满意,占20%,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15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占60%,9例患者比较满意,占36%,1例患者不满意,占4%,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院前护理流程能够推动抢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血管再通率得到有效提高,并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推动患者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生存质量获得优化。参考文献
[1]周玉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2]刘伟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1):39-40.
[3]凌淑芬,黄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28-429.
[4]曹翠红,冯晚兰,李云霞.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站式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与临床,2013,17(30):4010-4011.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99-0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特就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探讨和研究。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4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行在我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女性占18例,男性占27例,年龄范围居于43至79周岁,年龄平均值为(61.2±6.7)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濒死感、胸闷以及心前区疼痛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如下。
1.2.1做好充分的急诊准备提前做好各种急救物资的准备工作,对车载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性能完好,规定急救物品的位置、数量以及品种,并指派专人管理,及时进行相关物品的更换和补充。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冷静地询问患者病情、位置并迅速通知相关医护人员于5分钟内立即出诊[1]。
1.2.2现场急救护理
1.2.2.1病情观察抵达现场后,必须立刻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向患者及身边人员询问发病原因,同时了解患者感受并观察临床症状,同时对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2]。
1.2.2.2吸氧治疗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每分钟4至5升,若患者合并左心衰,为了使心肌氧供应得到增加,可将浓度为20%至30%的酒精加入到湿化瓶中,能够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缺血症状,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3]。
1.2.2.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用留置针迅速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同时对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西地兰以及硝酸甘油等纠正心律失常和强心利尿等药物。
1.2.2.4镇静止痛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适量吗啡或者杜冷丁以缓解患者疼痛,同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1.2.2.5现场转运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转院对于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意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行转运,同时对画着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进行观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4]。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溶栓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溶栓再通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升高的ST段2小时内下降幅度低于护理前的50%;2小时内患者持续胸痛基本消失;发病后14小时内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达到峰值。溶栓再通患者需满足上述两项或者两项以上指标。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操作规范性、器械运用情况等护理相关内容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主要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死亡率比较对照组13例患者血管再通,占65%,4例患者死亡,占20%,观察组19例患者血管再通,占76%,3例患者死亡,占12%,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占45%,7例患者比较满意,占35%,4例患者不满意,占20%,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15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占60%,9例患者比较满意,占36%,1例患者不满意,占4%,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院前护理流程能够推动抢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血管再通率得到有效提高,并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推动患者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生存质量获得优化。参考文献
[1]周玉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2]刘伟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1):39-40.
[3]凌淑芬,黄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28-429.
[4]曹翠红,冯晚兰,李云霞.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站式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与临床,2013,17(30):401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