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新品种镇糯20号在庐江县的示范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糯稻新品种镇糯20号在庐江县的示范种植表现,提出了其机插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镇糯20号;引种示范;机插秧;栽培技术;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0-0095-2
  镇糯20号系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粳糯稻新品种。2017年5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70015,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2018年3月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皖引稻2018108,适宜安徽省沿江江南单季晚粳稻区种植。
  1 种植表现
  庐江县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县,一季稻品种结构类型以单季粳稻为主,另有少量的中籼稻。庐江县单季粳稻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近几年因糯稻商品稻谷价格不断走高,单季粳糯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品种结构以镇糯系列和皖垦糯系列为主。2017年引进优质粳糯稻新品种镇糯20号在白湖镇示范20hm2,栽培方式采用省工、节本、高效的机插秧技术。该品种田间表现长势旺,分蘖力强,穗型较大,后期熟相好,熟期较早,田间稻瘟病和纹枯病轻,茎秆粗、无倒伏现象。成熟期组织对镇糯20号示范片进行田间多点调查,平均株高98.2cm,有效穗316.5万/hm2,每穗总粒数131粒,结实率94.6%,千粒重27.5g。示范片11月5日实收,折算成标准水分14.5%产量达到9768kg/hm2,产量水平较高。
  2 机插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示范片前茬小麦预计6月1日收获,计划6月5日机插秧,按秧龄20d准备,播种期确定为5月16日。
  2.2 合理播量,培育壮秧 种子量按60kg/hm2准备,采用硬盘育秧,秧盘数量按375张/hm2准备。以培育壮秧、利于机插为目标,播种量确定为每个秧盘播种芽谷130g,防止密度过高形成细弱苗。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1d,提高种子活力。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00倍液浸种48h,防止恶苗病,浸种后适温催芽至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后秧盘在室内堆放暗化,出芽后移入秧田摆放,用无纺布覆盖,防止灰飞虱侵入。现青后灌1次平沟水,以弥补秧盘内水分不足。秧苗1叶1心期按本地习惯施尿素作断奶肥,移栽前3d施送嫁肥,培育带蘖壮秧。
  2.3 耕整机插大田 机播秧因栽插时秧龄短,秧苗小,对大田平整度要求高。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肥、匀。前茬小麦收获后旱耕旋1次,提高土壤通透性;复水后旋耕第2次,耕翻深度掌握在10~12cm。最后进行1次平整作业。通过“2耕1平”达到全田高低落差不超过3cm。整平后沉实1d,待泥浆沉淀后方便机插。
  2.4 插足基本苗 根据本地种植习惯及镇糯20号分蘖性较强的特点,合理确定栽插密度。机插秧行株距为30cm×13cm,确保基本苗90万~105万/hm2,为产量奠定基础。栽插深度掌握在1.5㎝左右,栽后及时对断垄进行补苗。
  2.5 科学管水 机插时保持湿润栽插,秧苗不漂不倒,栽后适当增加水层高度到秧苗高的1/3左右。活棵后浅水促蘖,前水不见后水,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早生快发。因为本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秧苗活棵后,要经常露田透气,防止僵苗。机栽秧苗小,分蘖节位低而多,高峰苗来势快,要及时搁田。当茎蘖总数达到预计穗数的75%即可排水搁田,由轻到重,分次搁田,搁田搁到田间不陷脚,田边有裂缝,叶色落黃,土表现白根。通过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控制基部节间过分伸长,防止倒伏;提高根系活力,促壮秆大穗。孕穗期需保持浅水层,充分满足幼穗分化对水分的需求,防止颖花退化。抽穗灌浆期间隙灌溉,干湿交替。成熟期田间保持湿润,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2.6 平衡施肥 根据镇糯20号穗型大的特点,考虑到后期品种的需肥量,确定前期基蘖肥占总量60%左右,建立丰产群体;后期穗肥占总量40%左右,促进大穗形成,夺取高产。基肥在旋耕时施用45%含量复合肥450kg/hm2,分蘖肥施用尿素150kg/hm2。穗肥第1次施用复合肥300kg/hm2,第2次施用尿素75kg/hm2加钾肥75kg/hm2。水稻本身是喜钾作物,肥料使用上克服本地重氮轻钾的习惯,适当加大了钾肥的用量,促进茎秆粗壮,防止后期遇大风大雨出现倒伏。
  2.7 防治病虫草害 机插秧秧田期采取无纺布覆盖,灰飞虱为害相对较轻。移栽前需要喷药防治灰飞虱1次,做到带药移栽。大田期根据本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进行病虫防治工作。分蘖盛期7月10—15日使用3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90g/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m2、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225/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8月10—15日使用10%阿维·氟虫胺悬浮剂450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25mL/hm2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在镇糯20号破口抽穗前的8月25日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g/hm2加430g/l戊唑醇悬浮剂180mL/hm2药剂防治,主要防治螟虫、稻瘟病、稻曲病。齐穗后的9月2日再喷1次杀菌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g/hm2加80%唏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g/hm2药剂巩固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同时预防稻飞虱。机插秧大田栽插前使用50%丁草胺乳油2250g/hm2封闭处理1次,移栽后结合追施分蘖肥使用53%苄嘧·苯噻酰铵可湿性粉剂750g/hm2药剂进行化除1次,施药时田间要建立浅水层,并保持5d以上,确保化除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等.优质高产宜迟播晚粳糯镇糯20号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64-68.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为了摸清高频信号在交联聚乙烯电缆中的传播特性,理清波形参数对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PSCAD仿真软件搭建了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的仿真模型,并选取双指数波作为高频信号
摘 要:为了研究香荷芋种芋的形状及压边荷的次数对香荷芋的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选用泰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计长椭圆形、椭圆形和带柄形3种形状的种芋,采用0次、1次和2次压边荷3种方式,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结果显示:苗期带柄形种芋根数、绿叶数和株高等均比长椭圆形和椭圆形有优势;中后期3种芋形对植株性状的影响不大,3种芋形压边荷均比不压边荷根数、地下部干鲜重等明显增加。子孙芋产量长椭圆形较椭圆形
摘 要:通过开展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油菜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纯氮360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2885kg/hm2,以施纯氮270kghm2处理较高产、经济;(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籽粒含油率、油酸、棕榈酸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亚油酸、亚麻酸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芥酸和硫甙含量变化没
摘 要:该文对南京市“十二五”期间工业危废产生及处理处置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京市;十三五;工业危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67-03  Abstract: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摘 要:该文介绍了粤甜2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为促进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甜20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55-02  甜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其较易管理、价值高,也常作为水旱轮作的主要作物
摘 要:该文介绍了超级稻“五优308”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并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插、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露晒田、病虫害防治等,为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性状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37-2  广东省南雄市(县级)是农业大市,是国家级和省级“双料”产粮大县,水稻生产在南雄农业产业发展
摘 要:该文对无公害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选地与整地、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时间、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56-0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ollution-fre
摘 要:籼梗杂交稻甬优1540在建阳作烟后稻试验示范种植3a,表现出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结实率高、生育期短等特点,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势,适宜建阳作烟后稻种植。  关键词:甬优1540;种植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038-02  甬优1540是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以不育系15A和早熟
摘 要:为探讨小麦对氮肥的吸收特点,探索适宜小麦优质高产的氮肥用量及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提高氮肥利用率,形成量化确定氮肥施用量及高效运筹技术,特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的不同比例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同时不同比例与肥料的不同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的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也极显著的。从同等施肥量不同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看,施氮量为300kg/hm2时,基肥∶蘖肥∶
摘 要: 以甘薯品种秦薯5号为试材,研究了炭基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各处理均比空白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1.39%~27.90%。处理4(78.75kg/hm2炭基肥全作基肥施用)单产53826.30kg/hm2,增产最多,为27.90%;其次是处理3(基施炭基肥39.375kg/hm2+追施炭基肥39.375kg/hm2)单产49912.35kg/hm2,增产18.60%;处理3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