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约理想中的“灵巧转型”
前不久,美国和北约终于敲定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方式以及撤军时间表。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近期要完成的三大目标是:使各参战盟国的撤军时间表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使各参战盟国同意在2014年后继续为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支持;使各参战盟国就提供资金支持问题作出承诺。北约对阿富汗的“安全责任转移”和与阿富汗伙伴关系的确立,为未来北约更加深入和大规模介入中亚事务提供了条件,是美国与西方国家通过调整对阿富汗的介入方式,进而更为长久持续地影响欧亚大陆核心板块安全稳定的的重要举措。北约此举一方面是因为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十余年,战事久拖不决伤了元气,更与当前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紧密相连。这种双重危机的局面短期难以终结,由此决定了其对阿富汗安全投入逐渐降低的趋势。短期来看,北约将“安全责任转移”是后退了一步,但西方国家内部危机只是暂时改变了北约在阿富汗发挥作用的方式;从长远来看,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回归正轨,其变换北约在阿富汗军事存在和作用的举措会不断出台。它将会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哪些直接影响,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更要有清醒的认识。
北约新近提出“灵巧防卫”的概念,是在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北约内部经费不足的有效措施。美国既要维护其领导作用,同时又要求防务上的欧洲伙伴分担安全责任,为了一个所谓的公共产品即共同利益,成员国都来出钱帮助美国维护联盟体系。但是如何使这一机制灵活运转?欧洲盟友能否履行诺言?我们看到的是,不久前接踵举办的戴维营“G8”峰会(5月18~19日)与芝加哥北约峰会(5月20~21日),有两个“相互不积极”:美国在前者不积极帮助欧元国家解决危机,欧洲国家在后者不积极帮助美国在财政上支持阿富汗军费。在目前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掏腰包”势必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北约芝加哥峰会上,北约公布了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第一阶段成果,表明该系统已具备过渡能力,并定于2015年使该系统具备初步运行能力,2020年全面运行。导弹防御系统构建的完成,在保证欧洲及美国免遭外来力量攻击的同时,加大了北约自身对域外区域政治或军事力量攻击的可能性。未来北约对世界热点区域的武装介入,将随着导弹防御系统的全面运作而更为频繁。同时,该导弹防御系统的成功运作,将推动美国加快实施其在亚洲、中东地区构建类似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从而最终建立全球范围内以美国为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而一劳永逸地确保美国在本世纪军事领域中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这体现出美国在规划北约未来转型中所具有的、将不同区域安全议题相互关联加以处理的战略思维。就此而言,导弹防御系统对北约未来发展及全球安全构建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战略含义。
组建“亚太版北约”?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北约也在加紧完善自身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布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13个北约伙伴国,因为在阿富汗安保上作出的贡献而被称为“芝加哥伙伴”,首度受邀出席北约峰会。北约特别安排了近一小时的会议,专门讨论北约扩增国际伙伴关系的议题。北约希望藉此增加国际伙伴,打造全球安全中心。奥巴马表示,透过扩增北约伙伴关系至区域外,使得北约能够进一步跨出区域成为全球的安全中心。
早在2006年11月的里加峰会上,美国就建议北约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这项提议尽管在当时遭到封杀,但是美国一直在不断深化和扩大这种“伙伴关系”,加强北约与亚太国家互动的新形态。美国希望能够通过“伙伴关系国”的链条以打造全球安全中心,表明北约以制度架构扩散的途经,来实现美国将其安全触角全球延伸的战略意图,继续维持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目前,北约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伙伴关系网络,已从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发展到北约地中海对话机制(包含阿尔及利亚、埃及、以色列、约旦、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伊斯坦布尔合作动议机制(包含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均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等。而且北约已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蒙古等国建立了伙伴关系。北约逐渐涉入中东和亚太地区安全议题,而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军事联盟体系,也在走与北约加强联系乃至长期渐趋融合的道路。这样,美国可以将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方向上能够调动的战略行动资源,纳入同一个多边军事条约体系,以便更有效地应对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与各种危机。
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这四个亚太国家出现在北约伙伴国的名单当中,很自然让人联想起几年前就已经在酝酿的“亚太版北约”这样的敏感词汇。北约在没有征得俄罗斯理解的前提之下,激活欧洲反导系统,北约东扩的步伐正在挑战俄罗斯安全利益之时,亚太版北约的防卫假想敌是谁?答案显而易见。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到亚太,事实上也和北约的重心转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提出了重返亚洲的概念,北约提出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安全中心,看似无独有偶,但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欧洲国家在冷战时期愿意跟着美国走,因为当时面临苏联的强大威胁,现在美国要把它的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高调重返亚洲,欧洲国家并不愿意为美国在亚洲火中取栗。比如法国最近提出,要提前在2012年从阿富汗撤军,只留下一些后勤、培训人员,就是明显一例,反映出北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欧洲盟友不甘唯美国盟主的马首是瞻。
北约未来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将阿富汗安全责任移交,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决策者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非安全因素”。 显而易见,奥巴马总统是要利用芝加哥峰会为自己明年竞选连任铺路搭桥,通过制造阿富汗战争“圆满结束”的印象,来满足选民普遍要求和平的愿望。如果他落选,只会一走了之;如果他连任,现在自毁长城的举动只能为自己的下一个任期增加困难。
包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内的美国政要曾多次公开表示,阿富汗未来的和平与安全,取决于美阿与塔利班的政治谈判进程。但在2014年“撤军大限”日益临近的情况下,阿富汗政治和解进程却接连遭受重挫,北约与阿富汗安全部队内部频频出事,阿富汗反美民意高涨,恐怖事件还在不断发生,美国与塔利班的和谈前景并不乐观。
另一个问题在于“灵巧防卫”策略治标不治本,执行起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灵巧防卫”的初衷是在军费预算下滑的情况下,北约各成员国通过加强合作以有限的资金共享防务资源,然而它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北约军费不足的困境以及保障足够的军事实力。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安全问题专家卢克?科菲就警告说,该理念实际操作困难重重,北约各国不应将解决防务短缺的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此。同时,实行“灵巧防卫”意味着欧洲国家必须牺牲部分主权来共享防务资源,这很可能会在政治上遭到部分国家与民众的抵制。
此外,北约导弹防御体系的付诸实施更进一步恶化了俄美关系。俄罗斯一直敦促美国和北约做出该系统不针对俄罗斯的法律保证,但每一次美国都是口头表示“反导系统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行动上则反其道而行之,普京因此缺席了此次芝加哥会议。未来围绕北约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美双方还会继续维持争执不下的现状,事态如何发展将很难预料。而且北约的资源配置和军事力量与其“全球化”的目标存在着巨大反差,北约雄心勃勃欲建全球安全中心,然而北约长期以来都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是:冷战结束后,随着外部共同威胁的消除,北约始终难以找到团结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结合点,难以摆脱“身份认同”危机。不同成员国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量,对于安全问题有着不同理解,协调起来困难重重。
当今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正在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北约只有吸取近几次军事干预行动的教训,使该联盟更多转向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问题,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前不久,美国和北约终于敲定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方式以及撤军时间表。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近期要完成的三大目标是:使各参战盟国的撤军时间表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使各参战盟国同意在2014年后继续为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支持;使各参战盟国就提供资金支持问题作出承诺。北约对阿富汗的“安全责任转移”和与阿富汗伙伴关系的确立,为未来北约更加深入和大规模介入中亚事务提供了条件,是美国与西方国家通过调整对阿富汗的介入方式,进而更为长久持续地影响欧亚大陆核心板块安全稳定的的重要举措。北约此举一方面是因为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十余年,战事久拖不决伤了元气,更与当前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紧密相连。这种双重危机的局面短期难以终结,由此决定了其对阿富汗安全投入逐渐降低的趋势。短期来看,北约将“安全责任转移”是后退了一步,但西方国家内部危机只是暂时改变了北约在阿富汗发挥作用的方式;从长远来看,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回归正轨,其变换北约在阿富汗军事存在和作用的举措会不断出台。它将会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哪些直接影响,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更要有清醒的认识。
北约新近提出“灵巧防卫”的概念,是在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北约内部经费不足的有效措施。美国既要维护其领导作用,同时又要求防务上的欧洲伙伴分担安全责任,为了一个所谓的公共产品即共同利益,成员国都来出钱帮助美国维护联盟体系。但是如何使这一机制灵活运转?欧洲盟友能否履行诺言?我们看到的是,不久前接踵举办的戴维营“G8”峰会(5月18~19日)与芝加哥北约峰会(5月20~21日),有两个“相互不积极”:美国在前者不积极帮助欧元国家解决危机,欧洲国家在后者不积极帮助美国在财政上支持阿富汗军费。在目前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掏腰包”势必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北约芝加哥峰会上,北约公布了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第一阶段成果,表明该系统已具备过渡能力,并定于2015年使该系统具备初步运行能力,2020年全面运行。导弹防御系统构建的完成,在保证欧洲及美国免遭外来力量攻击的同时,加大了北约自身对域外区域政治或军事力量攻击的可能性。未来北约对世界热点区域的武装介入,将随着导弹防御系统的全面运作而更为频繁。同时,该导弹防御系统的成功运作,将推动美国加快实施其在亚洲、中东地区构建类似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从而最终建立全球范围内以美国为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而一劳永逸地确保美国在本世纪军事领域中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这体现出美国在规划北约未来转型中所具有的、将不同区域安全议题相互关联加以处理的战略思维。就此而言,导弹防御系统对北约未来发展及全球安全构建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战略含义。
组建“亚太版北约”?
在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北约也在加紧完善自身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布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13个北约伙伴国,因为在阿富汗安保上作出的贡献而被称为“芝加哥伙伴”,首度受邀出席北约峰会。北约特别安排了近一小时的会议,专门讨论北约扩增国际伙伴关系的议题。北约希望藉此增加国际伙伴,打造全球安全中心。奥巴马表示,透过扩增北约伙伴关系至区域外,使得北约能够进一步跨出区域成为全球的安全中心。
早在2006年11月的里加峰会上,美国就建议北约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这项提议尽管在当时遭到封杀,但是美国一直在不断深化和扩大这种“伙伴关系”,加强北约与亚太国家互动的新形态。美国希望能够通过“伙伴关系国”的链条以打造全球安全中心,表明北约以制度架构扩散的途经,来实现美国将其安全触角全球延伸的战略意图,继续维持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目前,北约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伙伴关系网络,已从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发展到北约地中海对话机制(包含阿尔及利亚、埃及、以色列、约旦、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伊斯坦布尔合作动议机制(包含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均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等。而且北约已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蒙古等国建立了伙伴关系。北约逐渐涉入中东和亚太地区安全议题,而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军事联盟体系,也在走与北约加强联系乃至长期渐趋融合的道路。这样,美国可以将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方向上能够调动的战略行动资源,纳入同一个多边军事条约体系,以便更有效地应对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与各种危机。
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这四个亚太国家出现在北约伙伴国的名单当中,很自然让人联想起几年前就已经在酝酿的“亚太版北约”这样的敏感词汇。北约在没有征得俄罗斯理解的前提之下,激活欧洲反导系统,北约东扩的步伐正在挑战俄罗斯安全利益之时,亚太版北约的防卫假想敌是谁?答案显而易见。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到亚太,事实上也和北约的重心转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提出了重返亚洲的概念,北约提出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安全中心,看似无独有偶,但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欧洲国家在冷战时期愿意跟着美国走,因为当时面临苏联的强大威胁,现在美国要把它的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高调重返亚洲,欧洲国家并不愿意为美国在亚洲火中取栗。比如法国最近提出,要提前在2012年从阿富汗撤军,只留下一些后勤、培训人员,就是明显一例,反映出北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欧洲盟友不甘唯美国盟主的马首是瞻。
北约未来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将阿富汗安全责任移交,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决策者考虑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非安全因素”。 显而易见,奥巴马总统是要利用芝加哥峰会为自己明年竞选连任铺路搭桥,通过制造阿富汗战争“圆满结束”的印象,来满足选民普遍要求和平的愿望。如果他落选,只会一走了之;如果他连任,现在自毁长城的举动只能为自己的下一个任期增加困难。
包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内的美国政要曾多次公开表示,阿富汗未来的和平与安全,取决于美阿与塔利班的政治谈判进程。但在2014年“撤军大限”日益临近的情况下,阿富汗政治和解进程却接连遭受重挫,北约与阿富汗安全部队内部频频出事,阿富汗反美民意高涨,恐怖事件还在不断发生,美国与塔利班的和谈前景并不乐观。
另一个问题在于“灵巧防卫”策略治标不治本,执行起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灵巧防卫”的初衷是在军费预算下滑的情况下,北约各成员国通过加强合作以有限的资金共享防务资源,然而它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北约军费不足的困境以及保障足够的军事实力。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安全问题专家卢克?科菲就警告说,该理念实际操作困难重重,北约各国不应将解决防务短缺的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此。同时,实行“灵巧防卫”意味着欧洲国家必须牺牲部分主权来共享防务资源,这很可能会在政治上遭到部分国家与民众的抵制。
此外,北约导弹防御体系的付诸实施更进一步恶化了俄美关系。俄罗斯一直敦促美国和北约做出该系统不针对俄罗斯的法律保证,但每一次美国都是口头表示“反导系统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行动上则反其道而行之,普京因此缺席了此次芝加哥会议。未来围绕北约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美双方还会继续维持争执不下的现状,事态如何发展将很难预料。而且北约的资源配置和军事力量与其“全球化”的目标存在着巨大反差,北约雄心勃勃欲建全球安全中心,然而北约长期以来都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是:冷战结束后,随着外部共同威胁的消除,北约始终难以找到团结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结合点,难以摆脱“身份认同”危机。不同成员国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量,对于安全问题有着不同理解,协调起来困难重重。
当今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正在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北约只有吸取近几次军事干预行动的教训,使该联盟更多转向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问题,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