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梁逛街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swd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镇上的步行街
  
  “这条步行街搞旺了我的生意。”4月7日,铜梁县石鱼镇的逢场天,石心村5组高代远一边张罗饭馆里的生意,一边和我们说着心里话。
  去年4月,镇里开会征求建步行街的意见,高代远当场就给干部一个“猫洗脸”:“从来没听说哪个乡镇建步行街,现在有车子过路,我们的门面都关起‘养蚊子’,要是把车子拦在外头,‘鬼大爷’才来光顾这个场!”
  这也难怪。2002年场镇搞开发时,高代远等数十户被征地农民满怀希望地把还建房建在了具有区位优势的农贸市场对面,盘算着利用门面当老板。然而事与愿违,由于还建匆忙,门前街道未硬化,街面污水横流,成了“臭名远扬一条街”。村民急红了眼。2004年初,他们找到镇里要求修好下水道,硬化街道路面。
  考虑到石鱼镇距县城不远,镇里决定在此修建商业步行街。
  然而在第一次村民会上,多数人都感到建步行街很新鲜,对此不置可否。高代远一番“高论”后,立即得到众人的附和。镇干部不得不挨家挨户游说。同时,镇里承诺对临街的村民开店经商给予优惠,最后,80%的户主在征求意见书上填了“同意”。
  镇里随即筹资20余万元,硬化路面,栽植行道树,安装路灯。半年后,一条4500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在石鱼镇闪亮登场。
  4月7日,我们在这条商业步行街上看到,这里人来人往,商品交易火爆。高代远夫妇二人开起了饭馆,还经营日杂用品。见了镇干部,二人连忙热情招呼。问他家月收入多少,夫妇二人只是一个劲地笑。
  
  惊人的“铜梁速度”
  
  比起县城建设,石鱼镇建步行街,还是小动作。
  1996年,一位领导到铜梁视察,车到城郊,车轮陷进泥坑,这位领导便下车步行,沿途看到破烂不堪的铜梁县城,他长叹一声:“都快进入21世纪了,没想到还有这么落后的县城!”
  现年72岁的“老铜梁”王志林回忆起当年,颇有几分沧桑:当时的县城,一条“黄鳝街”,5分钟就逛到了尽头!
  1997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狠下决心,打造新县城。几经论争,高起点、大手笔建设一座新城的想法,战胜了在旧城基础上修修补补的主意。
  或许是对新城的企盼已经太久太久,人们激情迸发。汽车、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铁锤錾子的“叮当”声,指挥人员的哨声……构成了令人振奋的工地交响曲。一幢幢新颖别致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广平坦的大道在脚下延伸。
  1998年初,通过市民投票,铜梁有史以来第一个广场——明月广场动工。当年12月28日,广场竣工开放。那一夜,铜梁万人空巷,惟有明月广场上人潮涌动。
  随后,县委、县政府又作出惊人之举,将县政府机关大院迁至别处,腾出黄金宝地,为市民建起龙珠广场。
  近5年来,铜梁累计拆迁旧房50余万平方米,新建各类房屋200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5年前的不足3平方公里扩增至11平方公里……市内外100多个城建考察团先后前来“取经”,“铜梁速度”不胫而走。
  
  “城市建在花园中”
  
  龙都大道旁有棵黄桷树,属二级保护树,移植存活的概率几乎为零。建设龙都大道时,人们曾为搬树与不搬树争执不下。县领导拍板:保护古树,变更施工方案!据测算,工程因此多支出5万余元。
  拆房建绿、拆危还绿、拆墙透绿、阳台养绿、见缝插绿、人人护绿,铜梁县城掀起了一场“绿色风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县城内已建成园林绿地面积30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
  如今在铜梁县城逛街,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城市四周小山重叠环绕,半城绿树半城楼。
  2001年底,铜梁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县城巴川镇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小城镇”,2002年,巴川镇荣获全国城市管理一等奖,随后又通过“市级山水园林城市”验收。
其他文献
2003年2月15日,在首个进驻江津市德感工业园区的企业重庆展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地,石稻村60多岁的老农张一民一屁股坐在了推土机前的土堆上。  和他同住一湾子的乡亲们站在离拆迁地不远的一溜田坎上,眼里充满着迷茫。  眼看推土机就要推倒自己已搬空的房子,本已签订补偿协议的张一民突然反悔,阻挠施工。他说:“这是我的土窝子,要是恁个就推了,干脆把我老汉也推了算了!”  “张老伯,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有话
期刊
金佛山下一个大型铝工业民营企业——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奇迹般崛起的背后,是南川市强力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  1989年,袁志伦大学毕业后在珠海工作已两年了。一天,家乡友人出差到珠海,见他从事铝矾土国际贸易业务,便告诉他南川也有铝矾土。袁志伦乍一听非常吃惊,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南川人,工作后一直与铝矾土打交道,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家乡也有铝矾土?  虽不敢相信,但他还是委托朋友从南川寄去了样
期刊
面对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的特殊市情,重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分类指导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三大经济发展区”和“四大工作板块”的划分,对主城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四大片区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  为了全面展示这四大片区的成功实践,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和谐奋进新重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这四大片区,我们欣喜地看到
期刊
重庆重汽集团、地维水泥公司、四维卫生陶瓷公司、江津增压器厂……全市66户重点增长企业,渝西有7户;14户“小巨人”企业,渝西有2户。如今,渝西地区已建成以建材、机械、纺织、冶金、化工、食品等为重点的工业体系,水泥和平板玻璃占了全市的半壁河山,卫生陶瓷产业基本上集中在渝西,重型汽车工业基本上布局在渝西,璧山的皮鞋、大足的小五金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
期刊
3月31日,一辆身披大红字幅的“第2500辆”红岩牌新型康明斯汽车,带着车城人的自豪与斗志,载着“区小志大,压力自加,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双桥精神”,缓缓驶下了总装厂装配生产线。  双桥,这座汽车城正在大踩油门。  从1966年第一辆红岩整车下线到2001年月产1000辆整车下线,从2003年月产2000辆整车下线到今年月产2500辆整车下线,重汽人的一次又一次跳跃,无不伴随着双桥建区30年发
期刊
在渝西,江津、合川、永川等城市正向5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级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与此同时,大足龙水镇、璧山青杠镇、永川双竹镇等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城镇和若干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体现特色风貌、与主城区联系紧密的大中小城镇连绵群,已经在重庆西部崛起!
期刊
34岁的袁学峰,1998年从万盛红岩煤矿掘井队下岗,直到去年8月重庆美华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他才到这里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对于在井下采煤长达10年的袁学峰,如今最感欣慰的是,工资比过去增加了2倍,还有机会学习新本领。他对在井下工作了34年如今已退休在家养老的父亲说,这辈子没想到还能找到这样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在美华公司,与袁学峰一同改变命运的,还有10来个同样经历的小伙子。
期刊
距永川主城区12公里的双竹镇在成立之初,政府办公地点暂设于卫星湖畔的原永川县党校校址内。当时,青墙青瓦的两层办公楼就是最时髦的建筑物了。如今漫步双竹镇,笔直的大道两旁绿树簇拥、高楼矗立,热闹的景区游人如织……一座闻名渝西的小城镇,已经悄然崛起。  2003年,永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公路交通干线为轴,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为点,构筑“大字枝干,众星捧月”的城镇群。将双竹镇、
期刊
3300多户农民建大棚养鸡,年创产值2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7元,这就是让人惊奇的——    谭朝荣的养鸡账    3月的孙河村春意正浓,绿荫中掩映着一排排整齐的房舍。49岁的农民谭朝荣说,这些砖房都是他修的“鸡别墅”。  2002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落户璧山,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发展规模养鸡。  很快,一些养鸡户的腰杆上就别上了手机,还流传开了一句顺口溜:“左手一只鸡
期刊
南川的生态农业大观园,合川的洋三元PIC生猪基地,江津的花椒基地,璧山的丁家苗木基地,潼南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永川的水果批发市场,铜梁的茂田禽蛋市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渝西地区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积极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批现代农业展示区正崭露头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