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学生的全面性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一定水平的知识结构以及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拥有强健体魄。为实现这一点,各高校都对自身教育进行了改革,尤其加大了对健康体育教学理念的树立,并对新时期体育教学功能进行定位。通过分析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对新時期大学体育教学功能定位以及其合理化模式展开全面论述,希望能够对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一定启示。
关键词:社会认知能力 体育教学功能 高校 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08-02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方面,都得到了切实优化。而在这一背景之中,体育教学功能开发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教学功能的合理定位,准确分析出现代体育教学的方向与教学重点,以便高校体育教师能够不断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形成最佳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高校体育教学有待改进之处
(一)教学方式与理念有待提高
虽然各大高校都在对自身体育教学进行着优化,但部分高校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运动技术教学过于重视,而对于技巧教学与能力教学有所忽略,通常都会通过高负荷的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体质;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教学时仍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对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二)教学目的有待明确
通常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都会按照项目自身技术特征以及教学培养规律,按照一定方向与顺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养,并且会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添加适当趣味性体育游戏。虽然教学形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教学目标却始终没有明确,教学核心与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这些都是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
(三)教学内容有待精进
虽然现代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有所不同,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受到理性思维的直接影响,在教学时也应注重对其身心全面性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并没有实现,且过于频繁地转换教学项目也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厌倦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教学质量自然可想而知。
二、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功能定位
(一)传统功能
在新时期对大学体育进行教学功能定位,并不是对原有教学功能的一味否定,而是按照“扬长避短”原则,对原有功能定位实施优化。[1]
传统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为两种:第一,强健体魄。无论在任何时代,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始终都是强健学生体魄,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一直延续的传统功能,其不会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发生变化。第二,健全心理。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功能予以强化,更便于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这一点也与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相符,也需要继续进行传承。[2]
(二)衍生功能
1.社会认知功能
所谓社会认知功能就是要求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予以强化的目的。对这一功能进行定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现代大学生行为特点所制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学特性所制定的。[3]现在学生由于多数都为独生子女,行为更加特立独行,也因为父母过度保护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其实社会角色转换能力相对较弱,习惯性地将家庭中的行为方式,带到学校集体生活内,因此这一功能定位是极为必要的。
2.情绪控制功能
对这一功能进行定位,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进行强化,确保其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情绪控制能力并不是先天具有的,可以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生活而养成,对学生职场生涯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这一功能定位属于体育教育内在特点,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手段进行合理运用,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情绪控制的方式方法。
三、合理化模式构建策略
新时期之中,在体育教学功能定位带动之下,高校体育合理化教学模式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构建。
(一)深度挖掘高校体育功能
在对新时期体育教学功能进行定位之后,高校还应以体育教学现状为导向,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需要,对该课程教学功能进行深度挖掘,以便为课程合理化教学模式构建做好铺垫。[4]在进行挖掘时,高校应对学生职业教育需要与就业岗位需要进行深度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学功能的教学作用,以配合体育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
(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与方式
根据现代教学功能定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已不再适用,因此老师还应对现行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调整与完善。[5]一方面,老师应对自身教学角色定位进行转变,要从以往课程“主宰者”逐渐转变为教学引导者、启发者,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老师应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应按照教学大纲与计划,制定出多组教学游戏,形成快乐式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应改变单一式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手段极为多样,尤其在多媒体技术引进之后,整体教学手段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而老师应对这些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要按照教学内容与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与组合,现代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微课、情境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
按照传统教学功能,新时期体育教学仍然要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而每位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以及体育学习能力并不相同,所以老师能通过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切实对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一方面,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基础素质水平进行深入调查,并做好统计与分类,对其层次做好划分;一方面要按照学生层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实施个性化学生身体素质强化方案,真正帮助学生改善自身身体素质,保证训练效果;另一方面要按照学生性格特点,运用相应教学手段与沟通技巧,与其进行交流,在对内向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老师应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使他们不会产生拘束感,从而逐步敞开心扉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6] (四)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应对一线体育教学实情进行调查,要改变以往对于既定教学项目过度重视的问题,应开始从技能训练逐渐转变为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7]为此,高校应加大老师职业教育培养,并要搭建各校体育教师交流平台,使教师能够彼此交流,不断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进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为适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的同时,还能达到社会认知、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角色定位等目标。
(五)增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老师应按照体育教学功能定位,加大对学生心理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使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老师应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在进行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心理实际情绪进行调查,要运用体育教育行为、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建设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心理进行积极引导与培养,使他们能够在积极心理的驱动下,逐步从积极体育态度转变为积极体育行为,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身体价值进行正确取向,进而建立起较为科学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目标,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运用,能够为体育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风向标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进行完善。但现行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学生的最终成绩过度看重,还需要继续改进。高校应对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形式进行重点考核,并要从个体体育技能评价逐渐转变为个体与集体等综合性评价模式。
为保证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质量,高校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科学管理,鼓励他们不断对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能够建立起带有浓厚学习型特点的教学团队,使他们能够养成正确的教学态度,不断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强化。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要改变以往只对教学结果以及学生体育技能进行评价的模式,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建立起每位学生的成长档案,并要对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方式。
(七)完善体育课程设置
在进行合理化教学模式构建时,高校不仅要对上述几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同时还应对课程设置予以完善。高校应按照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功能定位,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性格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以保证教学课程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在进行设置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细化,完善每一课程的教学流程,并添加自主选课体系,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一方面要将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能丰富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也会较为理想;另一方面要增加集体游戏以及集体式比赛,像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接力跑比赛等,设置这种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或者比赛准备与进行过程中,切实培养自身体育技巧,并且能够在集体环境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相处技巧,并能够强化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使体育教学功能能够真正发挥出来,为学生全面性发展做好铺垫。
四、结语
高校应明确体育教学功能定位的重要意义,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传统功能以及衍生功能進行合理定位,真正明确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向与目标。并在功能定位的驱动之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化构建,通过完善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手段以及深度挖掘教学功能等方式,切实对体育教学进行强化,为学生创建出更加理想的体育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中,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以强健的体魄更好地为社会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倪铭,杨榕.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定位及合理化模式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1):70-71.
[2]邹继美.新时期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4):415-416.
[3]李雷,张颖,赵宇.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困境及改善对策探讨[J].电子世界,2014(16):428-429.
[4]余玲玲.新时期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5):52-53.
[5]张婧.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8):98-99.
[6]杨春卉,张东,杨露,徐冉,陈路路.体育教学功能多元化视阈下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J].当代体育科技,2016(29):4 6.
[7]魏薇.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192.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社会认知能力 体育教学功能 高校 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08-02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方面,都得到了切实优化。而在这一背景之中,体育教学功能开发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教学功能的合理定位,准确分析出现代体育教学的方向与教学重点,以便高校体育教师能够不断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形成最佳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高校体育教学有待改进之处
(一)教学方式与理念有待提高
虽然各大高校都在对自身体育教学进行着优化,但部分高校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运动技术教学过于重视,而对于技巧教学与能力教学有所忽略,通常都会通过高负荷的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体质;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教学时仍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对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二)教学目的有待明确
通常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都会按照项目自身技术特征以及教学培养规律,按照一定方向与顺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养,并且会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添加适当趣味性体育游戏。虽然教学形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教学目标却始终没有明确,教学核心与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这些都是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
(三)教学内容有待精进
虽然现代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有所不同,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受到理性思维的直接影响,在教学时也应注重对其身心全面性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并没有实现,且过于频繁地转换教学项目也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厌倦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教学质量自然可想而知。
二、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功能定位
(一)传统功能
在新时期对大学体育进行教学功能定位,并不是对原有教学功能的一味否定,而是按照“扬长避短”原则,对原有功能定位实施优化。[1]
传统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为两种:第一,强健体魄。无论在任何时代,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始终都是强健学生体魄,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一直延续的传统功能,其不会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发生变化。第二,健全心理。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功能予以强化,更便于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这一点也与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相符,也需要继续进行传承。[2]
(二)衍生功能
1.社会认知功能
所谓社会认知功能就是要求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予以强化的目的。对这一功能进行定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现代大学生行为特点所制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学特性所制定的。[3]现在学生由于多数都为独生子女,行为更加特立独行,也因为父母过度保护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其实社会角色转换能力相对较弱,习惯性地将家庭中的行为方式,带到学校集体生活内,因此这一功能定位是极为必要的。
2.情绪控制功能
对这一功能进行定位,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进行强化,确保其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情绪控制能力并不是先天具有的,可以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生活而养成,对学生职场生涯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这一功能定位属于体育教育内在特点,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手段进行合理运用,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情绪控制的方式方法。
三、合理化模式构建策略
新时期之中,在体育教学功能定位带动之下,高校体育合理化教学模式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构建。
(一)深度挖掘高校体育功能
在对新时期体育教学功能进行定位之后,高校还应以体育教学现状为导向,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需要,对该课程教学功能进行深度挖掘,以便为课程合理化教学模式构建做好铺垫。[4]在进行挖掘时,高校应对学生职业教育需要与就业岗位需要进行深度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学功能的教学作用,以配合体育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模式构建。
(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与方式
根据现代教学功能定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已不再适用,因此老师还应对现行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调整与完善。[5]一方面,老师应对自身教学角色定位进行转变,要从以往课程“主宰者”逐渐转变为教学引导者、启发者,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老师应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应按照教学大纲与计划,制定出多组教学游戏,形成快乐式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应改变单一式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手段极为多样,尤其在多媒体技术引进之后,整体教学手段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而老师应对这些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要按照教学内容与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与组合,现代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微课、情境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
按照传统教学功能,新时期体育教学仍然要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而每位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以及体育学习能力并不相同,所以老师能通过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切实对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一方面,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基础素质水平进行深入调查,并做好统计与分类,对其层次做好划分;一方面要按照学生层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实施个性化学生身体素质强化方案,真正帮助学生改善自身身体素质,保证训练效果;另一方面要按照学生性格特点,运用相应教学手段与沟通技巧,与其进行交流,在对内向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老师应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使他们不会产生拘束感,从而逐步敞开心扉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6] (四)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应对一线体育教学实情进行调查,要改变以往对于既定教学项目过度重视的问题,应开始从技能训练逐渐转变为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7]为此,高校应加大老师职业教育培养,并要搭建各校体育教师交流平台,使教师能够彼此交流,不断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进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为适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的同时,还能达到社会认知、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角色定位等目标。
(五)增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老师应按照体育教学功能定位,加大对学生心理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使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老师应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在进行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心理实际情绪进行调查,要运用体育教育行为、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建设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心理进行积极引导与培养,使他们能够在积极心理的驱动下,逐步从积极体育态度转变为积极体育行为,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身体价值进行正确取向,进而建立起较为科学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目标,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运用,能够为体育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风向标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进行完善。但现行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学生的最终成绩过度看重,还需要继续改进。高校应对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形式进行重点考核,并要从个体体育技能评价逐渐转变为个体与集体等综合性评价模式。
为保证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质量,高校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科学管理,鼓励他们不断对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能够建立起带有浓厚学习型特点的教学团队,使他们能够养成正确的教学态度,不断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强化。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要改变以往只对教学结果以及学生体育技能进行评价的模式,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建立起每位学生的成长档案,并要对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方式。
(七)完善体育课程设置
在进行合理化教学模式构建时,高校不仅要对上述几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同时还应对课程设置予以完善。高校应按照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功能定位,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性格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以保证教学课程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在进行设置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细化,完善每一课程的教学流程,并添加自主选课体系,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一方面要将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能丰富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也会较为理想;另一方面要增加集体游戏以及集体式比赛,像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接力跑比赛等,设置这种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或者比赛准备与进行过程中,切实培养自身体育技巧,并且能够在集体环境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相处技巧,并能够强化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使体育教学功能能够真正发挥出来,为学生全面性发展做好铺垫。
四、结语
高校应明确体育教学功能定位的重要意义,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传统功能以及衍生功能進行合理定位,真正明确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向与目标。并在功能定位的驱动之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化构建,通过完善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手段以及深度挖掘教学功能等方式,切实对体育教学进行强化,为学生创建出更加理想的体育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中,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以强健的体魄更好地为社会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倪铭,杨榕.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定位及合理化模式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1):70-71.
[2]邹继美.新时期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4):415-416.
[3]李雷,张颖,赵宇.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困境及改善对策探讨[J].电子世界,2014(16):428-429.
[4]余玲玲.新时期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5):52-53.
[5]张婧.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8):98-99.
[6]杨春卉,张东,杨露,徐冉,陈路路.体育教学功能多元化视阈下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J].当代体育科技,2016(29):4 6.
[7]魏薇.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19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