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22-01
一、建设需求
紧紧围绕闽北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需要,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使专业建设更好的满足汽车维修产业群用工需求,我们急需解决很多问题。
一是专业设置不够细化,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岗位对专门化人才的更高要求。
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在现有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也往往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从事基础性、服务性工作,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三是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其专业实践能力远远不足;同时,在学校聘用的兼职教师中,尽管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但是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形成所谓的“会干不会教”的局面,仍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单纯依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既不实际,也很难满足需求。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的实习实训场所,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建设目标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在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以生产型实训基地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过程
围绕建设目标,学校系统开展专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群,细化专业方向,创新课程体系,改善实训条件,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引入专家资源
对应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企业、协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创建实施环境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2009年3月学校引进建阳市规模最大的行业A类鑫顺捷汽车维修企业合作,成为学校汽修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汽车后市场流通领域销售、维修、售后工作流程细分专业群岗位,架构与之对应的实训教室,力求教学环境与企业场景相统一,企业标识文化进教室,现场工具、设备划线定位管理,增设学习工作站,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关键要素,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同时满足企业生产和专业实训教学新环境。对应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企业、协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设计运营方案
生产性实训车间与鑫顺捷汽修企业相邻的优势,利用鑫顺捷汽修企业的客源,把生产性实训车间融入到鑫顺捷汽修企业的生产中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车间环节。实训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接车接待,维修服务,验收车辆,交车接待等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学校生产性实训车间工作任务由鑫顺捷汽修企业工单派下。第一阶为生产性实训车间与鑫顺捷汽修企业运行磨合期,在生产性实训车间中引入企业运行模式,让生产性实训车间的功能与企业合作先运行起来,建立起生产性实训车间制度。在学生实训时引用鑫顺捷汽修企业管理模式,学生在进入生产性实训车间实训后,以学生,岗位工人身份接受学校双重领导。第一阶段不营利,让生产性实训车间的功能先运行起来;第二阶段再引入经营模式,对社会服务进行收费。
(四)融合生产教学
(1)接车区
在这个区域接待社会来车,记录车辆基本信息建立车主信息档案。要求能够清晰询问记录车辆的故障发生的状况。基本了解车辆故障状态后安排车辆进入车间维修。
在接车区安排2名学生为一班组与鑫顺捷汽修企业接车员工一起完成接车工作。
(2)钣金、车身修护区
学生5名为一个班组进行钣金实训任务,汽车钣金作业是进行汽车车身损伤的分析,汽车车身的测量,汽车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应力焊接等操作。修复的质量不是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要求实训学生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形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实训学生学会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以判断车身直接的间接的受损变形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完整正确的车身修复方案,将车身各关键点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再由企业技术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完成任务交单。
(3)车辆涂装、喷漆区
在车辆涂装区安排5名学生为一班组进行,车辆补漆,喷涂作业的实训。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刮灰作业操作和喷漆作业操作。刮灰作业是底面涂层属于优良保护层,应有优良的防锈性和防腐蚀性,很强的附着力;局部或全部刮涂附着力好、机械强度高的腻子,使用数年也不会出现锈蚀或脱落等现象。因此,刮灰作业好坏决定使用寿命。喷漆作业操作,是汽车的表面涂层属于一级装饰精度,要求具有美丽的外观,光亮如镜或光滑的表面,无细微的杂质、擦伤、裂纹、起皱、起泡及肉眼可见的缺陷,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喷漆作业好坏决定操作技能水平。
四、条件保障
1.项目管理制度保障措施
强化制度保障措施。一是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科长为项目建设主要责任人,并组织建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专业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二是建立项目监理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承担和管理的相应责任和义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重点建设任务。
2.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专业与企业在学生顶岗就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职工技能培训、应用性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创新机制,保证建设项目持续运行能力。
五、体会思考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较好实现了汽车服务行业生产实践与校内专业实训教学的融合,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进,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由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训现场,在实训教学中开展作业生产,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提升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建立健全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的长效机制,是生产性实训车间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制度,落实机构和人员管理,明确职责,确保企业与学校的融合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探索。
一、建设需求
紧紧围绕闽北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需要,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使专业建设更好的满足汽车维修产业群用工需求,我们急需解决很多问题。
一是专业设置不够细化,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岗位对专门化人才的更高要求。
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在现有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也往往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从事基础性、服务性工作,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三是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其专业实践能力远远不足;同时,在学校聘用的兼职教师中,尽管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但是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形成所谓的“会干不会教”的局面,仍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单纯依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既不实际,也很难满足需求。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的实习实训场所,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建设目标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在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以生产型实训基地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过程
围绕建设目标,学校系统开展专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群,细化专业方向,创新课程体系,改善实训条件,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引入专家资源
对应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企业、协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创建实施环境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2009年3月学校引进建阳市规模最大的行业A类鑫顺捷汽车维修企业合作,成为学校汽修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汽车后市场流通领域销售、维修、售后工作流程细分专业群岗位,架构与之对应的实训教室,力求教学环境与企业场景相统一,企业标识文化进教室,现场工具、设备划线定位管理,增设学习工作站,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关键要素,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同时满足企业生产和专业实训教学新环境。对应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企业、协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设计运营方案
生产性实训车间与鑫顺捷汽修企业相邻的优势,利用鑫顺捷汽修企业的客源,把生产性实训车间融入到鑫顺捷汽修企业的生产中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车间环节。实训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接车接待,维修服务,验收车辆,交车接待等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学校生产性实训车间工作任务由鑫顺捷汽修企业工单派下。第一阶为生产性实训车间与鑫顺捷汽修企业运行磨合期,在生产性实训车间中引入企业运行模式,让生产性实训车间的功能与企业合作先运行起来,建立起生产性实训车间制度。在学生实训时引用鑫顺捷汽修企业管理模式,学生在进入生产性实训车间实训后,以学生,岗位工人身份接受学校双重领导。第一阶段不营利,让生产性实训车间的功能先运行起来;第二阶段再引入经营模式,对社会服务进行收费。
(四)融合生产教学
(1)接车区
在这个区域接待社会来车,记录车辆基本信息建立车主信息档案。要求能够清晰询问记录车辆的故障发生的状况。基本了解车辆故障状态后安排车辆进入车间维修。
在接车区安排2名学生为一班组与鑫顺捷汽修企业接车员工一起完成接车工作。
(2)钣金、车身修护区
学生5名为一个班组进行钣金实训任务,汽车钣金作业是进行汽车车身损伤的分析,汽车车身的测量,汽车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应力焊接等操作。修复的质量不是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要求实训学生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形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实训学生学会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以判断车身直接的间接的受损变形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完整正确的车身修复方案,将车身各关键点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再由企业技术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完成任务交单。
(3)车辆涂装、喷漆区
在车辆涂装区安排5名学生为一班组进行,车辆补漆,喷涂作业的实训。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刮灰作业操作和喷漆作业操作。刮灰作业是底面涂层属于优良保护层,应有优良的防锈性和防腐蚀性,很强的附着力;局部或全部刮涂附着力好、机械强度高的腻子,使用数年也不会出现锈蚀或脱落等现象。因此,刮灰作业好坏决定使用寿命。喷漆作业操作,是汽车的表面涂层属于一级装饰精度,要求具有美丽的外观,光亮如镜或光滑的表面,无细微的杂质、擦伤、裂纹、起皱、起泡及肉眼可见的缺陷,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喷漆作业好坏决定操作技能水平。
四、条件保障
1.项目管理制度保障措施
强化制度保障措施。一是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科长为项目建设主要责任人,并组织建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专业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二是建立项目监理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承担和管理的相应责任和义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重点建设任务。
2.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专业与企业在学生顶岗就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职工技能培训、应用性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创新机制,保证建设项目持续运行能力。
五、体会思考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较好实现了汽车服务行业生产实践与校内专业实训教学的融合,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进,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由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训现场,在实训教学中开展作业生产,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提升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建立健全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的长效机制,是生产性实训车间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制度,落实机构和人员管理,明确职责,确保企业与学校的融合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