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2月20日,美国第59任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因病去世,享年85岁。
在美国历任国务卿中,黑格是最多姿多彩的一位:他出身西点军校,曾在名将麦克阿瑟麾下参加韩战;战后他到国防部担任麦克纳马拉的助理,后来请缨上越南战场,由于出色的表现得到服役优异十字勋章;之后他投身政治圈,先后辅佐尼克松、福特和里根三位总统。
黑格在白宫服务期间仍然保留着军籍,并且在1969年~1974年的六年中从上校晋升为将军。一位没有在重大战场上指挥过战斗的人得到这样的提升,在美国军队的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这位个性张扬的将军外交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情缘。“我去过中国不下50次。”2009年,黑格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1972年1月,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就给儿子买回一本毛泽东的“红宝书”。
“没有感受过如此强大的人格力量”
黑格第一次与中国打交道,是在朝鲜战场上。当时,黑格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给麦克阿瑟整理地图并负责夜间军情汇报,中国志愿军的英勇顽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身背粮食作战,有时两三天都吃不上饭。”黑格评价中国军队作战非常勇敢,不怕死,“凡是在朝鲜战场上与志愿军交过手的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英勇善战无不佩服与尊敬。”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的黑格是后勤方面的负责人。当年1月3日,黑格率先带领18人飞赴中国,为尼克松的“破冰之旅”探路,同中方商谈安全、电视转播等问题。
这是黑格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国把我这次出访当作尼克松访华的一次预演,我把尼克松总统要做的事也都做了一遍。”黑格后来回忆说,他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作为特别贵宾,中方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茅台酒一杯接一杯。
当天晚上11点,周恩来邀请黑格到人民大会堂,面对着政府官员和记者,周恩来立刻开始严厉谴责美国。黑格对周恩来说:“我来北京不是来听这些的,如果这就是我此行的收获,我会带我的团队立刻离开。”周恩来听后鼓起掌来。原来,周恩来有意试探这位总统特使的胆识。
此后,双方政府官员和记者都离开了。直到凌晨3点,周恩来与黑格讨论了有关中美两国利益的攸关问题。黑格表示,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viability),所以中美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合作对付苏联。但周恩来对黑格使用“生存能力”这个字眼极为不满,认为具有帝国主义观念。
1月6日晚上,周恩来与黑格再度会晤,周恩来问黑格:“前天的谈话中为什么使用viability这样的字眼?”黑格答道,苏联在中苏边界驻军百万,威胁中国的生存,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周恩来则表示,中国的生存不需要任何国家或集团来保护。
“美国人在世界上就是习惯到处当保护人,中国不能接受这种大国沙文主义观念。”周恩来告诉黑格,为了viability这个词,他问了几位英文翻译(包括章含之),要他们详细解释这个词的确切含义,他自己也查了字典和外文书籍。
黑格很有风度地表示收回“生存能力”那句话。周恩来超凡的人格魅力也让他深深折服,“在我此前的生活经历中,还没有感受过这样强大的人格力量的震撼。”他说。
黑格“罪状”斑斑可考
有着强烈“冷战”思维的黑格,从尼克松时代即意识到,维持同中国的关系有助于遏制苏联,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但他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把中国的贸易地位从原来与苏联同一类型改为“友好非盟国”,向中国转让某些先进技术,并允许中国通过商业途径向美国购买防御型武器,以此换得中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的容忍。
1981年6月,黑格以里根政府的国务卿身份再度访问中国,当时,美中关系因为对台军售而出现紧张。黑格会见了邓小平,着重讨论军售问题,然后举行记者会,说美国正在考虑出售攻击性武器给北京。如此重大的宣布,黑格事先竟然没有告知与他同行的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中国事务专家李洁明,以及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专家阿米塔吉。这两人大吃一惊,立即动用美国驻华使馆的密码,向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艾伦和国防部长温伯格紧急报告。
就在黑格行将结束访华时,里根总统在白宫举行记者会,明确否定黑格在中国的讲话,重申美国履行《与台湾关系法》,强调《与台湾关系法》中有出售武器给台湾的条款。这也折射出黑格同里根没有“默契”的一面,两人最终闹翻,黑格在国务卿任上仅呆了18个月,就被迫辞职,与此不无关系。
1982年6月25日,黑格提交辞呈,他给出的惟一理由是,外交政策上他与总统有歧见。这里面,当然包括对台军售的问题。里根当天就接受了黑格的辞呈,他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到:“事实上,惟一的歧见是究竟我制定政策,还是国务卿。”
离职前,黑格以备忘录的形式向里根进言,为稳定中美关系,希望暂缓决定售台武器。这一建议被里根采纳,最终促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在公报交涉过程中,台湾当局派人戮力与美磋商,并与美国“驻台代表”多次发生冲突,都没能挽回局势。
1982年8月17日,中美就售台武器问题发表《八·一七公报》。台湾方面至今仍耿耿于怀。黑格去世后,台湾《中国时报》就此事撰文:
尽管《八·一七公报》在1992年老布什总统决定出售F-16战机给台湾后,已名存实亡,可是后遗症依然阴魂不散,目前台湾想向美国购买较为先进的F-16C/D型战机而不可得,小布什总统批准出售的潜艇遥遥无期,都和《八·一七公报》不无关联。
说黑格是《八·一七公报》的罪魁,绝非厚诬,翻翻《里根自传》、《洛杉矶时报》孟捷慕所写的《转向》、《纽约时报》邰培德所著的《长城:六任美国总统与中国》等书,就可发现黑格的罪状斑斑可考。
在国务院中国科及负责亚太事务官员的联手推动下,黑格原来给里根的建议是完全切断对台军售,这是中共一直逼迫美国接受的条件,幸好被里根拒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意思的是,黑格下台后,完全忘了他曾经主张的“完全切断对台军售”。为了做台湾的军火买卖代理人,竟然巴结起台湾军事采购团团长果芸将军,有一年还应邀参加了台湾的“双十”国庆酒会。对此,有人酸溜溜地表示:“像黑格这样的长官,我毫无尊敬可言。”
在美国历任国务卿中,黑格是最多姿多彩的一位:他出身西点军校,曾在名将麦克阿瑟麾下参加韩战;战后他到国防部担任麦克纳马拉的助理,后来请缨上越南战场,由于出色的表现得到服役优异十字勋章;之后他投身政治圈,先后辅佐尼克松、福特和里根三位总统。
黑格在白宫服务期间仍然保留着军籍,并且在1969年~1974年的六年中从上校晋升为将军。一位没有在重大战场上指挥过战斗的人得到这样的提升,在美国军队的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这位个性张扬的将军外交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情缘。“我去过中国不下50次。”2009年,黑格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1972年1月,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就给儿子买回一本毛泽东的“红宝书”。
“没有感受过如此强大的人格力量”
黑格第一次与中国打交道,是在朝鲜战场上。当时,黑格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给麦克阿瑟整理地图并负责夜间军情汇报,中国志愿军的英勇顽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身背粮食作战,有时两三天都吃不上饭。”黑格评价中国军队作战非常勇敢,不怕死,“凡是在朝鲜战场上与志愿军交过手的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英勇善战无不佩服与尊敬。”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的黑格是后勤方面的负责人。当年1月3日,黑格率先带领18人飞赴中国,为尼克松的“破冰之旅”探路,同中方商谈安全、电视转播等问题。
这是黑格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国把我这次出访当作尼克松访华的一次预演,我把尼克松总统要做的事也都做了一遍。”黑格后来回忆说,他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作为特别贵宾,中方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茅台酒一杯接一杯。
当天晚上11点,周恩来邀请黑格到人民大会堂,面对着政府官员和记者,周恩来立刻开始严厉谴责美国。黑格对周恩来说:“我来北京不是来听这些的,如果这就是我此行的收获,我会带我的团队立刻离开。”周恩来听后鼓起掌来。原来,周恩来有意试探这位总统特使的胆识。
此后,双方政府官员和记者都离开了。直到凌晨3点,周恩来与黑格讨论了有关中美两国利益的攸关问题。黑格表示,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viability),所以中美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合作对付苏联。但周恩来对黑格使用“生存能力”这个字眼极为不满,认为具有帝国主义观念。
1月6日晚上,周恩来与黑格再度会晤,周恩来问黑格:“前天的谈话中为什么使用viability这样的字眼?”黑格答道,苏联在中苏边界驻军百万,威胁中国的生存,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周恩来则表示,中国的生存不需要任何国家或集团来保护。
“美国人在世界上就是习惯到处当保护人,中国不能接受这种大国沙文主义观念。”周恩来告诉黑格,为了viability这个词,他问了几位英文翻译(包括章含之),要他们详细解释这个词的确切含义,他自己也查了字典和外文书籍。
黑格很有风度地表示收回“生存能力”那句话。周恩来超凡的人格魅力也让他深深折服,“在我此前的生活经历中,还没有感受过这样强大的人格力量的震撼。”他说。
黑格“罪状”斑斑可考
有着强烈“冷战”思维的黑格,从尼克松时代即意识到,维持同中国的关系有助于遏制苏联,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但他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把中国的贸易地位从原来与苏联同一类型改为“友好非盟国”,向中国转让某些先进技术,并允许中国通过商业途径向美国购买防御型武器,以此换得中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的容忍。
1981年6月,黑格以里根政府的国务卿身份再度访问中国,当时,美中关系因为对台军售而出现紧张。黑格会见了邓小平,着重讨论军售问题,然后举行记者会,说美国正在考虑出售攻击性武器给北京。如此重大的宣布,黑格事先竟然没有告知与他同行的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中国事务专家李洁明,以及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专家阿米塔吉。这两人大吃一惊,立即动用美国驻华使馆的密码,向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艾伦和国防部长温伯格紧急报告。
就在黑格行将结束访华时,里根总统在白宫举行记者会,明确否定黑格在中国的讲话,重申美国履行《与台湾关系法》,强调《与台湾关系法》中有出售武器给台湾的条款。这也折射出黑格同里根没有“默契”的一面,两人最终闹翻,黑格在国务卿任上仅呆了18个月,就被迫辞职,与此不无关系。
1982年6月25日,黑格提交辞呈,他给出的惟一理由是,外交政策上他与总统有歧见。这里面,当然包括对台军售的问题。里根当天就接受了黑格的辞呈,他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到:“事实上,惟一的歧见是究竟我制定政策,还是国务卿。”
离职前,黑格以备忘录的形式向里根进言,为稳定中美关系,希望暂缓决定售台武器。这一建议被里根采纳,最终促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在公报交涉过程中,台湾当局派人戮力与美磋商,并与美国“驻台代表”多次发生冲突,都没能挽回局势。
1982年8月17日,中美就售台武器问题发表《八·一七公报》。台湾方面至今仍耿耿于怀。黑格去世后,台湾《中国时报》就此事撰文:
尽管《八·一七公报》在1992年老布什总统决定出售F-16战机给台湾后,已名存实亡,可是后遗症依然阴魂不散,目前台湾想向美国购买较为先进的F-16C/D型战机而不可得,小布什总统批准出售的潜艇遥遥无期,都和《八·一七公报》不无关联。
说黑格是《八·一七公报》的罪魁,绝非厚诬,翻翻《里根自传》、《洛杉矶时报》孟捷慕所写的《转向》、《纽约时报》邰培德所著的《长城:六任美国总统与中国》等书,就可发现黑格的罪状斑斑可考。
在国务院中国科及负责亚太事务官员的联手推动下,黑格原来给里根的建议是完全切断对台军售,这是中共一直逼迫美国接受的条件,幸好被里根拒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意思的是,黑格下台后,完全忘了他曾经主张的“完全切断对台军售”。为了做台湾的军火买卖代理人,竟然巴结起台湾军事采购团团长果芸将军,有一年还应邀参加了台湾的“双十”国庆酒会。对此,有人酸溜溜地表示:“像黑格这样的长官,我毫无尊敬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