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职教二十条将职业教育改革推上新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如何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相互借助各自优势,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育人机制,通过渗透式合作,实现校企共同发展,协同育人的目标,是现代职业教育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的调研,分析其深度校企合作成功案例的经验,为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就是实现教育与职业的更好地对接,而深化校企合作则是其实现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就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相关重大决策,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可见,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而具体的合作方式、路径还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和改进。
2国内外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2.1国内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对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已较丰富,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则是校企合作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概括为创业实践、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联合、股份合作六种模式。
2.2国外主要模式
国际上,各国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式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显见,校企合作已是各国职业人才培养的共同选择。在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上,西方发达国家较我国更为系统、全面、深入、有针对性。
3深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分析
近十年,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合作模式不断升级,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其中,南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较快,沿海旅游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较灵活,调研学习这些校企合作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和模式,将有助于高职院校为打造深度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形成体系化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积累更多经验。
通过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东审”、“普亲”、“江泰”、“联想IT学院”、“中信戴卡现代学徒制(留学生班)”,这五个该校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项目的调研,获取了一些该校在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3.1择优选择学员,签校企生三方协议
学校依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对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测试筛选,择优选择的综合能力在同年级学生中都较为突出的学生,确保订单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奠定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通过校生企三方学徒培养协议的签订,学生双重身份得到明确:试点学徒具体岗位、在岗的教学内容,学徒知情权、保险、劳动报酬,学徒的基本期限、津贴标准和考核标准等。学徒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学徒实习地区,实行不低于当地本科毕业实习生的薪酬,结合部门业绩,享有年终绩效奖金和定期提薪的待遇,承诺以不低于80%的比例接受学徒班试点学生就业,签订3-5年合同。
3.2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成立由校企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协调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方案,实习员工选聘、考核管理机制,并对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监管,做到依规管理、有律可循。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由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共同制定和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弹性调整教学方案,多点多形式考核学生学习实训情况,动态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管理制度、教学方案由管理委员会进行备案管理、定期检查、跟踪测评。
3.3建立学员考核项目化管理机制
采取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淘汰机制。学生培养过程中采用“能力递进、多方评价”模式。学校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接入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能力要求,制定与企业需求契合的新方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采用项目化管理和考核的方式,对成绩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予以淘汰,开放式选择其他非合作班学生进入,以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达到企业需求标准。同时,企业为订单班学生设立了以往届优秀毕业生名字命名的“助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实现项目制下的有效工作激励,提高人才质量。
3.4打破常规教学安排,灵活设计有效岗位实习
与常规“2+1”模式不同的是,訂单班将企业顶岗实习前置,提前到第四学期,实习由企业全程负责,通过固定岗位实习,指派项目经理给与工作指导、跟踪、评价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所在项目经理给出学生参加项目所完成具体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不仅是学生实习效果的鉴定,更主要的是通过鉴定结果,校内教师及时调整后续第五学期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形成对项目实施的理论补充,以及理论基础的夯实,也为第六学期的企业实习做好准备。真正做到,教学安排实用化,岗位实习有效化。
3.5校企共育职业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深入开展学生和员工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认同职业文化,对企业有归属感的活动。校企合作对职业文化的培养,除人才培养计划中预先安排的形式和内容外,校企双方结合各自内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共同策划不同形式的、不定期开展的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如“企业杯”征文、演讲比赛、体育活动、知识竞赛等,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鼓励学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蓝图,与企业的优秀员工同台交流,提高了学生对岗位工作的深入认知,对未来职业规划有初步了解,对优秀员工的工作价值有认同感,培养更符合企业人才标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6创新校企合作项目化管理模式
借助国家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蒲公英计划”,联合国内相关专业知名院校按照教育部“蒲公英计划”的建设规定和要求,通过校企共同协作完成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等任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规范性、制度性、共享性。借助校企以外的国家级平台是校企合作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平台项目的参与,可学习项目制管理的制度规范,提高学校在其他校企合作项目中的管理实施效率。
3.7扩宽专业合作范围,服务区域发展
校企合作应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目标,拓宽校企合作专业范围,对区域发展、社会服务所需的技术技能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对学校不具备实践教学环境的新专业,主动与相关的当地优质企业、国内创新企业开展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实现实践教学任务,与企业共同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共同培养社会新专业所需、社会服务急需的,掌握专业范围内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和实操能力的人才。
3.8引入知名企业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合作,如阿里、京东、联想等,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引入企业的先进经验,构建“721”人才培养方式 ,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引入学校,模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分工、经营管理设计项目课程,并借助学校数字化线上教学资源,线下企业教师指导,实现学生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快速掌握和提升。同时,借助知名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3.9拓展海外基地,校企合作走出去
与国外相关专业发展成熟、經验丰富的国家或机构合作,共建海外实习基地,有效实现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促进学生实训课程与国际接轨,依托实训基地建立国际教学合作平台,多方面加快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
3.10服务“一带一路”,中国标准走出去
学校积极开展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本地驻外企业的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教育帮助,具体通过开设企业员工短期留学生班的形式,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国外留学生现代学徒制班,是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新范式,是高职院校为“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员工的最新实践,是将自身的办学理念提升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大创新举措。
4结论
综上所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方面,正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真正做到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前提,以服务企业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目标的,各种校企深度合作的努力和尝试,有一些值得国内高职院校予以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于尔东,毛庆,迟晓峰,等.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审计专业“东审”订单班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9(5)
[2] 岳金凤.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与联想集团启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J].职业技术教育,2017(7)
[3] 余博,陈韵,田卫.高校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
[4] 洪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7(11)
基金项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重点项目-高职商科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ZYB201905),项目负责人洪旭;2018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项目-新零售时代校企双主体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洪旭;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市新零售发展对智慧门店店长能力的需求研究(项目编号:ZS201805),项目负责人洪旭。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就是实现教育与职业的更好地对接,而深化校企合作则是其实现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就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相关重大决策,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可见,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而具体的合作方式、路径还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和改进。
2国内外校企合作主要模式
2.1国内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对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已较丰富,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则是校企合作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概括为创业实践、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联合、股份合作六种模式。
2.2国外主要模式
国际上,各国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式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显见,校企合作已是各国职业人才培养的共同选择。在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上,西方发达国家较我国更为系统、全面、深入、有针对性。
3深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分析
近十年,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合作模式不断升级,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其中,南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较快,沿海旅游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较灵活,调研学习这些校企合作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和模式,将有助于高职院校为打造深度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形成体系化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积累更多经验。
通过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东审”、“普亲”、“江泰”、“联想IT学院”、“中信戴卡现代学徒制(留学生班)”,这五个该校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项目的调研,获取了一些该校在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3.1择优选择学员,签校企生三方协议
学校依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对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测试筛选,择优选择的综合能力在同年级学生中都较为突出的学生,确保订单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奠定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通过校生企三方学徒培养协议的签订,学生双重身份得到明确:试点学徒具体岗位、在岗的教学内容,学徒知情权、保险、劳动报酬,学徒的基本期限、津贴标准和考核标准等。学徒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学徒实习地区,实行不低于当地本科毕业实习生的薪酬,结合部门业绩,享有年终绩效奖金和定期提薪的待遇,承诺以不低于80%的比例接受学徒班试点学生就业,签订3-5年合同。
3.2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成立由校企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协调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方案,实习员工选聘、考核管理机制,并对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监管,做到依规管理、有律可循。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由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共同制定和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弹性调整教学方案,多点多形式考核学生学习实训情况,动态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管理制度、教学方案由管理委员会进行备案管理、定期检查、跟踪测评。
3.3建立学员考核项目化管理机制
采取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淘汰机制。学生培养过程中采用“能力递进、多方评价”模式。学校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接入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能力要求,制定与企业需求契合的新方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采用项目化管理和考核的方式,对成绩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予以淘汰,开放式选择其他非合作班学生进入,以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达到企业需求标准。同时,企业为订单班学生设立了以往届优秀毕业生名字命名的“助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实现项目制下的有效工作激励,提高人才质量。
3.4打破常规教学安排,灵活设计有效岗位实习
与常规“2+1”模式不同的是,訂单班将企业顶岗实习前置,提前到第四学期,实习由企业全程负责,通过固定岗位实习,指派项目经理给与工作指导、跟踪、评价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所在项目经理给出学生参加项目所完成具体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不仅是学生实习效果的鉴定,更主要的是通过鉴定结果,校内教师及时调整后续第五学期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形成对项目实施的理论补充,以及理论基础的夯实,也为第六学期的企业实习做好准备。真正做到,教学安排实用化,岗位实习有效化。
3.5校企共育职业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深入开展学生和员工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认同职业文化,对企业有归属感的活动。校企合作对职业文化的培养,除人才培养计划中预先安排的形式和内容外,校企双方结合各自内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共同策划不同形式的、不定期开展的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如“企业杯”征文、演讲比赛、体育活动、知识竞赛等,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鼓励学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蓝图,与企业的优秀员工同台交流,提高了学生对岗位工作的深入认知,对未来职业规划有初步了解,对优秀员工的工作价值有认同感,培养更符合企业人才标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6创新校企合作项目化管理模式
借助国家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蒲公英计划”,联合国内相关专业知名院校按照教育部“蒲公英计划”的建设规定和要求,通过校企共同协作完成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等任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规范性、制度性、共享性。借助校企以外的国家级平台是校企合作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平台项目的参与,可学习项目制管理的制度规范,提高学校在其他校企合作项目中的管理实施效率。
3.7扩宽专业合作范围,服务区域发展
校企合作应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发展为目标,拓宽校企合作专业范围,对区域发展、社会服务所需的技术技能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对学校不具备实践教学环境的新专业,主动与相关的当地优质企业、国内创新企业开展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实现实践教学任务,与企业共同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共同培养社会新专业所需、社会服务急需的,掌握专业范围内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和实操能力的人才。
3.8引入知名企业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合作,如阿里、京东、联想等,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引入企业的先进经验,构建“721”人才培养方式 ,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引入学校,模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分工、经营管理设计项目课程,并借助学校数字化线上教学资源,线下企业教师指导,实现学生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快速掌握和提升。同时,借助知名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3.9拓展海外基地,校企合作走出去
与国外相关专业发展成熟、經验丰富的国家或机构合作,共建海外实习基地,有效实现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促进学生实训课程与国际接轨,依托实训基地建立国际教学合作平台,多方面加快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
3.10服务“一带一路”,中国标准走出去
学校积极开展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本地驻外企业的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教育帮助,具体通过开设企业员工短期留学生班的形式,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国外留学生现代学徒制班,是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新范式,是高职院校为“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员工的最新实践,是将自身的办学理念提升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大创新举措。
4结论
综上所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方面,正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真正做到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前提,以服务企业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目标的,各种校企深度合作的努力和尝试,有一些值得国内高职院校予以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于尔东,毛庆,迟晓峰,等.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审计专业“东审”订单班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9(5)
[2] 岳金凤.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与联想集团启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J].职业技术教育,2017(7)
[3] 余博,陈韵,田卫.高校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
[4] 洪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7(11)
基金项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重点项目-高职商科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ZYB201905),项目负责人洪旭;2018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项目-新零售时代校企双主体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洪旭;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市新零售发展对智慧门店店长能力的需求研究(项目编号:ZS201805),项目负责人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