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积极推进并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强化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问题 现状 建议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单位为了履行职能、实现整体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设立的一个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单位内部管理成效的发挥和单位发展。因此,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事业单位中,许多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认识以及其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的全面了解,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因而不能够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而有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报账,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而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事业发展、轻视内部管理,单位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甚至还有的认为实施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权利的约束,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对内部控制建设更是从内心的不认可,认为那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时的书面材料,如果真的有人按照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触动了领导的利益,还会受到打击报复。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岗位设置不合理。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没有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现在执行的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凭经验以简单的控制,管理起来随意性大。如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日常的开支范围和標准加以限制,其实,这只能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却不能保证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也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起来也难以落到实处,使得内控制度起不到相应的监督制约作用。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限制,编制有限,人手紧张,常有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财务工作,或是不合理的兼岗现象,比如会计出纳一人负责、采购库管一人负责等不相容岗位没有合理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互相制约,他们对财务知识的不专业,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因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进行简单的核算业务,对具体的经济活动却无法进行全过程的财务监督。
3.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目前,单位财务人员除参加继续教育外,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方面的培训,而内部控制的内容更是系统学习的机会少,即便提到,所提及的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是过于简单,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层次了解。其次,相当多的财务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形势下存在的风险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再者,个别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甚至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单位和国家造成损失。
4.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在事业单位中,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或者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没有独立性,无法从整体上建立起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
二、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增强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由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加强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参加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方面的培训和财经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既掌握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直接参与内控建设,为内控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其次,增强单位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在单位定期开展内控知识和一些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意识,形成全员了解并参与内控制度建设的良好内部氛围。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同时结合单位事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特点,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既要尽量全面完整,又要重点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要求职能部门的设置遵循公开原则,增加机构透明度。坚持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比如:将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既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监督与制约、防止舞弊和预防腐败发生的作用。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拥有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工作团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一般将财务部门确定为牵头部门,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财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会计制度, 同时要加强自身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
4.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岗位,同时,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对于设有内审机构的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要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检查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提出整改措施,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来加强对内部的有效控制。而对于没有条件建立内审机构的事业单位,要更重视财务审计方面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的时候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监管部门来加强单位内控制度的监督检查。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全面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从而扎实有效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2]王斌、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问题 现状 建议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单位为了履行职能、实现整体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设立的一个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单位内部管理成效的发挥和单位发展。因此,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事业单位中,许多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认识以及其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的全面了解,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因而不能够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而有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报账,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而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事业发展、轻视内部管理,单位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甚至还有的认为实施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权利的约束,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对内部控制建设更是从内心的不认可,认为那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时的书面材料,如果真的有人按照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触动了领导的利益,还会受到打击报复。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岗位设置不合理。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没有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现在执行的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凭经验以简单的控制,管理起来随意性大。如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日常的开支范围和標准加以限制,其实,这只能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却不能保证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也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起来也难以落到实处,使得内控制度起不到相应的监督制约作用。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限制,编制有限,人手紧张,常有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财务工作,或是不合理的兼岗现象,比如会计出纳一人负责、采购库管一人负责等不相容岗位没有合理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互相制约,他们对财务知识的不专业,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因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进行简单的核算业务,对具体的经济活动却无法进行全过程的财务监督。
3.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目前,单位财务人员除参加继续教育外,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方面的培训,而内部控制的内容更是系统学习的机会少,即便提到,所提及的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是过于简单,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层次了解。其次,相当多的财务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形势下存在的风险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再者,个别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甚至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单位和国家造成损失。
4.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在事业单位中,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或者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没有独立性,无法从整体上建立起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
二、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增强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由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加强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参加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方面的培训和财经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既掌握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直接参与内控建设,为内控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其次,增强单位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在单位定期开展内控知识和一些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意识,形成全员了解并参与内控制度建设的良好内部氛围。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同时结合单位事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特点,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既要尽量全面完整,又要重点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要求职能部门的设置遵循公开原则,增加机构透明度。坚持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比如:将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既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监督与制约、防止舞弊和预防腐败发生的作用。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拥有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工作团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一般将财务部门确定为牵头部门,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财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会计制度, 同时要加强自身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
4.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岗位,同时,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对于设有内审机构的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要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检查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提出整改措施,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来加强对内部的有效控制。而对于没有条件建立内审机构的事业单位,要更重视财务审计方面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的时候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监管部门来加强单位内控制度的监督检查。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全面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从而扎实有效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2]王斌、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