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妹送干哥炕楞头,
打翻了灯盏倒了油,
油了哥哥的白袜子,
染了妹妹的花袖头。
妹送干哥渭水河,
渭水河上有对鹅,
公鹅拨掌过了河,
母鹅在河边叫咯咯。
这是甘肃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唱词,用方言唱出了一位送情哥外出的女子的惆怅与无奈。在见情哥最后一面,依依不舍的匆忙中“打翻了灯盏倒了油,油了哥哥的白袜子,染了妹妹的花袖头”。在酒歌的唱腔中,寄托了无限的依恋、相思之情,也深深刻画出了女子与情哥在一起最后时刻的情感体验,表达了相恋男女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地下的文物一样,民间文化是不可再生的,但民间文化是可以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而不断丰富的。一个民族最原始、最质朴、最纯真的记忆便是通过如天水酒歌这样动听的文化现象传承下来的。“不论一个民族的树冠怎样遮天蔽日,民间文化都像树根一样覆载着这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天水酒歌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承载人类根基和灵魂的民间文化,用最质朴的语言和音调把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最甜美的感受,用歌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
天水酒歌悠久的传唱历史来自于天水酒文化的兴起。据《考工记》记载,秦州春曲酒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在天水秦安邵店村大地湾考古发现的锥形瓶就是喝酒的器皿,这无疑又提早了天水酒文化的历史。现在,“酒”字的初文“酉”极像锥形瓶,依“六书”象形法创造而来.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在远古的某一天,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红红的火焰映照在人们热情洋溢的脸上。几位身穿兽皮、狩猎归来的部落首领带领部落的人们围坐在燃起的篝火旁。这又是一次丰收的庆功会,熊熊的篝火炙烤着新鲜的鹿肉,阵阵扑鼻的肉香幽幽荡荡。人们的面前摆放了插在土里的各色锥形瓶,瓶子里盛着一种美妙的汁液。那本是储藏在树洞里准备过冬的食物,只是没有来得及享用的食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流淌出一种黏稠、醇香、口感特别的汁液。或许那时身着鹿皮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能够助兴、解乏的汁液被后来人们称之为“酒”,并登上了大雅之堂。
那群远古时候围坐在一起尽享美酒、互相祝贺狩猎归来的人们,此时已被这飘香的汁液迷醉了。这时,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多饮了几杯,他一边端起杯盏,一边轻轻起身,对着如银盘的明月吟唱着:
一呀一枝梅好不蕾堆,
四季来财五大夺魁,
六呀桥上两朵金花,
白马儿分鬃来到你(我)的家。
斟上一杯茶,
咱两人把话拉,
再斟上一杯酒,
咱二人把拳划。
长者悠长、饶有趣味的歌声顺着山谷久久传唱很远,之后便是一阵阵欢呼雀跃的赞叹声,接着又是即兴的几首酒歌对唱。听着动听的酒歌小曲,人们仿佛把对酒的向往和对歌的迷醉尘封起来,而这尘封又不是停留不动的。随着后来制酒工艺的发展,酒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容。
然而,哪些属于真正的天水酒歌?天水酒歌又有什么特点?由于天水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又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在过去的历史中,天水一直是客流、货流、物流的集散地和交易地,因此,天水酒歌既受三秦文化影响,又吸收了青海、宁夏“花儿”的演唱特点。如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许多唱词与“花儿”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天水酒歌由于方言和习俗的原因,又有自己独到的味道,在音律、节拍上与“花儿”又有很多差别。
尽管天水酒歌有着民族共性的东西,但酒歌的传唱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殊的环境要求,它是人们在酒桌上的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因此,很多酒歌都是人们酒过三巡后即兴演唱的,有的酒歌是为了方便猜拳,如《大吉利》中这样唱道:“大吉利嘛大,众位亲朋来吃酒嗨大吉利……”在演唱的同时,便会很自然地开始猜拳:“五朵金花、六连高升、八马腾飞。”分出胜负之后,接着又是唱词:“拳呀嘛我输了,酒呀嘛我喝上……”
有的酒歌犹如绕口令,譬如《打通关》中的一种:
一杯两杯到了三吆的杯,
咱们四杯五杯六呀着七杯到了八杯,
咱们九杯吆十杯十杯吆九杯到了八杯,
咱们七杯六杯五杯呀着四杯到了三杯,
咱们两杯吆一杯,咱们两杯吆一杯
……
这样的唱词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的形式。此唱彼和、衔接对唱,或一人唱众人和,用一个简短优美的曲调充分地抒情达意,不但助酒兴,而且也考验了喝酒人的酒量。如果醉了,一定会被唱词中数字的交叠重复倒乱思维;如果酒量不行,也就听不出唱词中的巧妙变化。这样游戏般行酒,增加了酒席的趣味性和生活情趣。
除了专为猜拳而唱的酒歌,有的酒歌又是人们对生活的抒情,如《割韭菜》、《刮地风》等深深地打上了本地方言的烙印,语言相当形象传神,耐人寻味。譬如“姑娘呀正十七,打发到婆家去,一根葱的身材呀,越看越欢喜”就用“一根葱”比喻姑娘的好身材,极为形象,将人物的举止传神入画,令人忍俊不禁,又回味无穷。
酒自古就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每逢欢庆聚会之时,人们都拿酒来助兴,有人在酒兴中挥毫泼墨、载歌载舞,而唱一段天水酒歌又不知给宴席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乐趣。但随着现代交通、科技的日益发展,地区文化的地域性和民间色彩越来越模糊,孕育地域文化的土壤也逐渐在消亡。这样,天水酒歌也同样存在着失传或即将断代的危机。
“继承民间文化,等于挖掘人类永恒灵感的源泉。”2003年,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了天水有史以来第一台“羲皇故里”酒歌演艺会,获得极大成功,为弘扬伏羲文化和民俗酒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07年,天水酒歌成为天水申报十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之一。也有学者提出了传唱天水酒歌的新概念,一方面对天水酒歌做系统的采集、挖掘和整理,一方面尝试着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天水酒歌以新的内容并传承下去。这不失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保护民间文化的当务之急。
打翻了灯盏倒了油,
油了哥哥的白袜子,
染了妹妹的花袖头。
妹送干哥渭水河,
渭水河上有对鹅,
公鹅拨掌过了河,
母鹅在河边叫咯咯。
这是甘肃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唱词,用方言唱出了一位送情哥外出的女子的惆怅与无奈。在见情哥最后一面,依依不舍的匆忙中“打翻了灯盏倒了油,油了哥哥的白袜子,染了妹妹的花袖头”。在酒歌的唱腔中,寄托了无限的依恋、相思之情,也深深刻画出了女子与情哥在一起最后时刻的情感体验,表达了相恋男女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地下的文物一样,民间文化是不可再生的,但民间文化是可以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而不断丰富的。一个民族最原始、最质朴、最纯真的记忆便是通过如天水酒歌这样动听的文化现象传承下来的。“不论一个民族的树冠怎样遮天蔽日,民间文化都像树根一样覆载着这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天水酒歌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承载人类根基和灵魂的民间文化,用最质朴的语言和音调把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最甜美的感受,用歌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
天水酒歌悠久的传唱历史来自于天水酒文化的兴起。据《考工记》记载,秦州春曲酒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在天水秦安邵店村大地湾考古发现的锥形瓶就是喝酒的器皿,这无疑又提早了天水酒文化的历史。现在,“酒”字的初文“酉”极像锥形瓶,依“六书”象形法创造而来.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在远古的某一天,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红红的火焰映照在人们热情洋溢的脸上。几位身穿兽皮、狩猎归来的部落首领带领部落的人们围坐在燃起的篝火旁。这又是一次丰收的庆功会,熊熊的篝火炙烤着新鲜的鹿肉,阵阵扑鼻的肉香幽幽荡荡。人们的面前摆放了插在土里的各色锥形瓶,瓶子里盛着一种美妙的汁液。那本是储藏在树洞里准备过冬的食物,只是没有来得及享用的食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流淌出一种黏稠、醇香、口感特别的汁液。或许那时身着鹿皮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能够助兴、解乏的汁液被后来人们称之为“酒”,并登上了大雅之堂。
那群远古时候围坐在一起尽享美酒、互相祝贺狩猎归来的人们,此时已被这飘香的汁液迷醉了。这时,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多饮了几杯,他一边端起杯盏,一边轻轻起身,对着如银盘的明月吟唱着:
一呀一枝梅好不蕾堆,
四季来财五大夺魁,
六呀桥上两朵金花,
白马儿分鬃来到你(我)的家。
斟上一杯茶,
咱两人把话拉,
再斟上一杯酒,
咱二人把拳划。
长者悠长、饶有趣味的歌声顺着山谷久久传唱很远,之后便是一阵阵欢呼雀跃的赞叹声,接着又是即兴的几首酒歌对唱。听着动听的酒歌小曲,人们仿佛把对酒的向往和对歌的迷醉尘封起来,而这尘封又不是停留不动的。随着后来制酒工艺的发展,酒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容。
然而,哪些属于真正的天水酒歌?天水酒歌又有什么特点?由于天水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又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在过去的历史中,天水一直是客流、货流、物流的集散地和交易地,因此,天水酒歌既受三秦文化影响,又吸收了青海、宁夏“花儿”的演唱特点。如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许多唱词与“花儿”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天水酒歌由于方言和习俗的原因,又有自己独到的味道,在音律、节拍上与“花儿”又有很多差别。
尽管天水酒歌有着民族共性的东西,但酒歌的传唱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殊的环境要求,它是人们在酒桌上的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因此,很多酒歌都是人们酒过三巡后即兴演唱的,有的酒歌是为了方便猜拳,如《大吉利》中这样唱道:“大吉利嘛大,众位亲朋来吃酒嗨大吉利……”在演唱的同时,便会很自然地开始猜拳:“五朵金花、六连高升、八马腾飞。”分出胜负之后,接着又是唱词:“拳呀嘛我输了,酒呀嘛我喝上……”
有的酒歌犹如绕口令,譬如《打通关》中的一种:
一杯两杯到了三吆的杯,
咱们四杯五杯六呀着七杯到了八杯,
咱们九杯吆十杯十杯吆九杯到了八杯,
咱们七杯六杯五杯呀着四杯到了三杯,
咱们两杯吆一杯,咱们两杯吆一杯
……
这样的唱词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的形式。此唱彼和、衔接对唱,或一人唱众人和,用一个简短优美的曲调充分地抒情达意,不但助酒兴,而且也考验了喝酒人的酒量。如果醉了,一定会被唱词中数字的交叠重复倒乱思维;如果酒量不行,也就听不出唱词中的巧妙变化。这样游戏般行酒,增加了酒席的趣味性和生活情趣。
除了专为猜拳而唱的酒歌,有的酒歌又是人们对生活的抒情,如《割韭菜》、《刮地风》等深深地打上了本地方言的烙印,语言相当形象传神,耐人寻味。譬如“姑娘呀正十七,打发到婆家去,一根葱的身材呀,越看越欢喜”就用“一根葱”比喻姑娘的好身材,极为形象,将人物的举止传神入画,令人忍俊不禁,又回味无穷。
酒自古就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每逢欢庆聚会之时,人们都拿酒来助兴,有人在酒兴中挥毫泼墨、载歌载舞,而唱一段天水酒歌又不知给宴席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乐趣。但随着现代交通、科技的日益发展,地区文化的地域性和民间色彩越来越模糊,孕育地域文化的土壤也逐渐在消亡。这样,天水酒歌也同样存在着失传或即将断代的危机。
“继承民间文化,等于挖掘人类永恒灵感的源泉。”2003年,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了天水有史以来第一台“羲皇故里”酒歌演艺会,获得极大成功,为弘扬伏羲文化和民俗酒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07年,天水酒歌成为天水申报十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之一。也有学者提出了传唱天水酒歌的新概念,一方面对天水酒歌做系统的采集、挖掘和整理,一方面尝试着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天水酒歌以新的内容并传承下去。这不失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保护民间文化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