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研究就高职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及实训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阅读了相关的高职教育改革文件及实验室建设学术论文,形成内科护理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及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示例表。本研究在工学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实行项目导向引领、模块过关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比与以往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明显不同。
[关键词] 高职;内科护护理;教学模式;实训方法;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39-03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1],因而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学生应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操作要求高;同时,医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也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社会对护理助产专业大专生需求量大,要求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高职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及实训方法的研究,以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 问题陈述
2.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现状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高职学生是传统的高考制度下的失败者,传统的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导致对技能型人才的忽视。我们要有多元化人才的概念,高职教育是类型,不是层次。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互脱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职教特色不突出,追求知识储备,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以知识评价为主。
2.2 社会及行业对内科护理的需求
社会需要具备过硬的护理技能,丰富的人文素质,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更多爱心和耐心的内科护理人员。她们必须善于沟通,技术娴熟,整体观念强,仪表端庄稳重,行为品德高尚,工作细致耐心,服务意识强,像天使一样圣洁。
2.3 此研究拟针对的问题
传统的内科护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考评不规范。由于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制约了高职内科护理教学的发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3 研究方法
(1)理论回顾。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借鉴优秀的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研究的内容予以理论支持。(2)关键问题研究。针对专业技能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教学模式,对比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突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特色。
4 资料收集及对比分析
本研究阅读了相关的高职教育改革文件及实验室建设学术论文,从而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职成[201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实验准备 设备陈旧,模型规格与现实不符;教学文件仅挂在墙上,缺少步骤说明;每节课具体实训任务不明确 设备更新,器材完整;老师讲解步骤,辅以多媒体课件;任务驱动、模块引领
实训组织 学生多,实验器材少;老师缺乏有效的组织;重点难点不突出;浪费时间 增加实训时间,分组练习;理论老师与实训老师配合;突出重点难点;模块过关
讲解示范 板书只反应理论内容,没有突出实践步骤 以工作过程为指引,讲解清晰;老师示教操作熟练、规范、准确
操作指导 缺乏师生双边活动的组织,无法发现学生操作步骤中的错误 从老师演示、学生示范到老师回顾性讲解,再到现场指导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较好地领会和掌握了操作技术
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行业评价制度,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职成[2011]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3]指出,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4]指出,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高职教育改革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内科护理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见表1。并设计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及学时分配示例表,见表2。
在教-学-做-评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下,重点加强实训场地建设。结合实验室评价体系方面的实例,对高职内科护理实训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张炳发等[5]通过专家调查法综合分析,将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价指标分为人员、设备、教学、科研4大方面,从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和程序。贺宏等[6]根据《陕西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办法》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总结实验室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了
表1 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 内容
知识 学习疾病临床表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内容;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方法和临床护理特点;
熟悉内科患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能力 具备收集患者健康资料的能力;
具备及时发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的能力;
具备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观察的能力;
具备诊疗和护理内科患者所需的临床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
具备护理患者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
具备配合医师参与救护内科常见、多发病患者的能力;
具备对内科患者及家属、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素质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一定的临床素养及分析与判断能力;
医护沟通、护患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理人文素质与修养及慎独精神。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思路。戴丽英等[7]论述了对实验室的评价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用AHP法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把目标予以层次化,将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分目标。根据指标性质和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将考评指标分为不同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具体考评指标)相当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权重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对实验室评价的层次分析法与高职教育改革模式中倡导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致的。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高职内科护理实训场地建设遵循实验室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任务分解,考核评价依据目标引领、模块过关,使实践考核标准化规范化。
本研究在工学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实行项目引领、模块过关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比与以往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明显不同。表3从实验准备、实训组织、讲解示范、操作指导4个方面比较新旧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效果和反应情况。
5 讨论
高职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分支。无论是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者还是临床工作的实践者都要从各自的工作岗位出发,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核心能力、知识结构等开展研究,从而建立完善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系统的专业理论、建立独立的专业团队。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建立工学结合职教课程的基础。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遵从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职教导向。通过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高职内科护理这门课程理论服务于实践,成为合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2005-10-28.
[2]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3]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4]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5] 张炳发,初凤荣.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估的综合多目标决策模型[J].山东纺织经济,2007,22(5):60-62.
[6] 贺宏,马爱群,赵英仁,等.医院实验室评估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2):31-32.
[7] 戴丽英,李海燕,赵镇.我国科研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60-61.
(收稿日期:2013-01-10)
[关键词] 高职;内科护护理;教学模式;实训方法;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39-03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1],因而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学生应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操作要求高;同时,医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也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社会对护理助产专业大专生需求量大,要求高。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高职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及实训方法的研究,以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 问题陈述
2.1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现状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高职学生是传统的高考制度下的失败者,传统的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导致对技能型人才的忽视。我们要有多元化人才的概念,高职教育是类型,不是层次。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互脱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职教特色不突出,追求知识储备,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以知识评价为主。
2.2 社会及行业对内科护理的需求
社会需要具备过硬的护理技能,丰富的人文素质,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具有更多爱心和耐心的内科护理人员。她们必须善于沟通,技术娴熟,整体观念强,仪表端庄稳重,行为品德高尚,工作细致耐心,服务意识强,像天使一样圣洁。
2.3 此研究拟针对的问题
传统的内科护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考评不规范。由于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制约了高职内科护理教学的发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3 研究方法
(1)理论回顾。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借鉴优秀的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研究的内容予以理论支持。(2)关键问题研究。针对专业技能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教学模式,对比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突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特色。
4 资料收集及对比分析
本研究阅读了相关的高职教育改革文件及实验室建设学术论文,从而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职成[201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实验准备 设备陈旧,模型规格与现实不符;教学文件仅挂在墙上,缺少步骤说明;每节课具体实训任务不明确 设备更新,器材完整;老师讲解步骤,辅以多媒体课件;任务驱动、模块引领
实训组织 学生多,实验器材少;老师缺乏有效的组织;重点难点不突出;浪费时间 增加实训时间,分组练习;理论老师与实训老师配合;突出重点难点;模块过关
讲解示范 板书只反应理论内容,没有突出实践步骤 以工作过程为指引,讲解清晰;老师示教操作熟练、规范、准确
操作指导 缺乏师生双边活动的组织,无法发现学生操作步骤中的错误 从老师演示、学生示范到老师回顾性讲解,再到现场指导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较好地领会和掌握了操作技术
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行业评价制度,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职成[2011]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3]指出,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4]指出,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高职教育改革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内科护理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见表1。并设计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及学时分配示例表,见表2。
在教-学-做-评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下,重点加强实训场地建设。结合实验室评价体系方面的实例,对高职内科护理实训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张炳发等[5]通过专家调查法综合分析,将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价指标分为人员、设备、教学、科研4大方面,从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和程序。贺宏等[6]根据《陕西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办法》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总结实验室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了
表1 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 内容
知识 学习疾病临床表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内容;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方法和临床护理特点;
熟悉内科患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能力 具备收集患者健康资料的能力;
具备及时发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的能力;
具备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观察的能力;
具备诊疗和护理内科患者所需的临床常用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
具备护理患者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
具备配合医师参与救护内科常见、多发病患者的能力;
具备对内科患者及家属、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素质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现出一定的临床素养及分析与判断能力;
医护沟通、护患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理人文素质与修养及慎独精神。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思路。戴丽英等[7]论述了对实验室的评价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用AHP法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把目标予以层次化,将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分目标。根据指标性质和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将考评指标分为不同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具体考评指标)相当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权重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对实验室评价的层次分析法与高职教育改革模式中倡导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致的。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高职内科护理实训场地建设遵循实验室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任务分解,考核评价依据目标引领、模块过关,使实践考核标准化规范化。
本研究在工学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实行项目引领、模块过关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比与以往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明显不同。表3从实验准备、实训组织、讲解示范、操作指导4个方面比较新旧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效果和反应情况。
5 讨论
高职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分支。无论是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者还是临床工作的实践者都要从各自的工作岗位出发,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核心能力、知识结构等开展研究,从而建立完善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系统的专业理论、建立独立的专业团队。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建立工学结合职教课程的基础。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遵从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职教导向。通过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高职内科护理这门课程理论服务于实践,成为合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2005-10-28.
[2]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3]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4]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5] 张炳发,初凤荣.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估的综合多目标决策模型[J].山东纺织经济,2007,22(5):60-62.
[6] 贺宏,马爱群,赵英仁,等.医院实验室评估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2):31-32.
[7] 戴丽英,李海燕,赵镇.我国科研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60-61.
(收稿日期:201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