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绿洲灌区水氮耦合对燕麦品种陇燕3号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jdhnaliuh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水和施肥,尤其是施氮肥,是调控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的两大重要技术措施,其互作是燕麦高产高效栽培中重要因素。2014—2015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的田间试验设3个定额灌溉和3个施氮(纯氮)水平,研究水氮耦合对陇燕3号农田0150 cm土层耗水量、棵间蒸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3个灌溉处理的灌水量分别为270 mm(I1)、337.5 mm(I2)和405 mm(I3),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90 kg hm–2(N1)、120 kg hm–2(N2)和150 kg hm–2(N3)。从播种到成熟,燕麦阶段耗水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抽穗至灌浆是最大耗水期,且同一施氮水平下,阶段耗水强度随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加。在全生育期内,棵间蒸发量(E)及土壤水分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E/ET)表现先降后升趋势,且相同施氮量下,拔节至灌浆期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而灌浆至成熟期则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施氮量下,燕麦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却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产量N3I3最高(5466.05727.5 kg hm–2),N3I2次之(5428.55678.5 kg hm–2),N1I1最低(4504.54804.3 kg hm–2);水分利用效率N3I2最大(12.1112.82 kg mm–1 hm–2),N3I1次之(12.0412.63 kg mm–1 hm–2),N1I3最小(9.7910.58 kg mm–1 hm–2)。由此表明,水氮耦合对燕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具有显著互作效应。施氮量150 kg hm–2、灌溉定额337.5 mm是西北绿洲灌区燕麦种植较佳的节水、高产水氮管理模式。
其他文献
缺钾诱导早衰条件下,根-冠互作对棉花叶片早衰的调节包括地上部主导型和根系主导型。本研究主要观察缺钾条件下2种根-冠互作类型单接穗单砧木(I型)和双接穗单砧木(Y型)嫁接接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学校图书阅读的相关配套措施也越来越丰富,图书馆是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获取重要学习资源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有效耕层土壤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秸秆深翻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
利用湖北省低丘平原区8个长期基准气象台站35年(1980—2014)气象资料,对湖北省不同区域春玉米、夏玉米及秋玉米的需水量、旱涝发生频率及其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花叶1 号×紫茎1 号杂交后代衍生的208 个F2 家系组建群体, 构建含有95 个SSR 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该图谱包含11 个连锁群, 全长1457.47 cM, 标记平均间距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