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泡沫说”越来越多地充斥在当下的艺术品市场时,起步不久的影像艺术收藏,就像一缕新鲜的阳光,进入人们关注的视线。影像收藏在国外虽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国内却是刚刚开始。那么,影像收藏是不是藏家和市场苦苦寻觅的艺术品投资洼地?影像作品的收藏价值在哪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他们的分析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影像收藏成新宠
2006年,华辰秋拍影像专场隆重举槌。这是中国第一场按照国际收藏规则举办的影像专场拍卖。拍卖会上,解海龙的摄影作品《希望工程——大眼睛》以30.8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纪实类影像的纪录。
2006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王庆松的《跟我学》以31.84万美元拍出。
北京嘉德2007年秋拍,当代艺术家刘铮的《四美图》拍出了150万元的价格,创下该场最高价。
2008年华辰春拍,摄影家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一组圆明园、颐和园老照片(六张)拍出了95.2万元的价格。
目前市场上的影像作品主要包括老照片、纪实摄影作品以及当代作品这几部分。尤其一些反映中国摄影发展史的老照片很受市场欢迎。而纪实性摄影作品因其直观性强,跟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在情感上与藏家能产生很大的共鸣,市场也比较看好。当代作品市场属于有待开发的部分。
索斯比、嘉士德等国际大拍卖行已经开拍中国影像,意味着很多国外的藏家已经把眼光转向中国,加上国内影像资源丰富,国内影像市场的前景将会是非常广阔的。业内人士王武说,总体看来,中国百余年的影像发展史与当下国际影像市场发展不太相称,国内影像作品的价值被低估,因此,影像收藏绝对是下一个艺术品投资洼地。
兴起之路
20世纪90年代,有几位外国的收藏家,手持一份中国摄影家的名单和图录,游走在大江南北各艺术家部落,默默收藏着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的代表作。如今,他们中有人已经拥有了北京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摄影书店,有的执掌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中心,有的则成为国外著名收藏机构在中国的首代。
那时中国不仅没有摄影艺术品的价格参考体系,摄影家也不了解摄影收藏的规则,不懂签名版数、藏品的材质和技术要求。但同时,中国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收藏也得益于这个时期,得益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和国外摄影收藏的升温。
2002年,北京“百年印象”画廊创建,开始代理翁乃强、王文澜、解海龙、林永惠、王征、杨延康、姜建等重要纪实摄影家,启动了中国纪实摄影艺术品的一级市场,标志着摄影收藏在中国的起步。
经过近十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国内已有爱普生影艺坊、北京百年印象、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影易时代、映画廊、巴黎北京摄影空间、大河影廊、see+影廊、国际影像、蓝宝影天、东磊影廊、泰吉轩、上海全摄影画廊、比极影像、M97画廊;郑州全视影廊,鼓浪屿影廊等经营着纪实性摄影艺术品的专业影廊,还有很多成熟的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也都经营着纪实类影像艺术品。
价值在“真实记录”
“起点低是影像收藏相对于其他艺术品来说具备的独特优势,而限量复制保证了这些作品在推入市场以后不可能暴涨。”业内人士杨兵说,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影像收藏不断升温,必然会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随着影像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一些投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影像作品的价值,当一些传统领域不能获得更多利益的时候,资金自然会转投到这个新的领域。
如何看待影像的收藏价值?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小郁说:“影像收藏价值除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之外,其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记录’功能上,影像能作为历史瞬间的见证、作为一种珍贵的文献资料、一种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载体。由此来看,真实是影像作品收藏价值中最重要的元素。”如何判断影像作品的收藏价值?张小郁说,首先从时间上判断,年代越古老越有收藏价值。其次,尺寸大小也是衡量影像作品收藏价值的一个因素。大尺寸的照片对技术要求较高,其收藏价值也比较高。照片拍摄的内容也影响其收藏价值。如照片拍的是历史名人,就比较受关注。最后,创作者的个人素养也很重要,名家名作无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老照片是“蓝筹股”
艺术品市场庞杂的影像作品中,哪些作品是备受藏家关注,投资者追逐的香饽饽?业内人士分析说:从国内过去5年影像拍卖价格走势来看,首先是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呈上升态势,像侯波、解海龙、翁乃强、王文澜等人已经成为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的标志性艺术家。其次,纪实影像价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出现有数倍的增长。第三,原版老照片的价格明显上升。例如一些国际图片市场上入市的原版中国老照片,都被大量高价回购,价格出现了10%到30%甚至100%的涨幅,少量的孤品甚至达到300%的涨幅,这些影像现在仍是投资的价格洼地,是投资的蓝筹股。此外,纯艺术摄影、底片的价位目前仍然较低,是具有很大投资潜力的收藏品种,值得藏家关注。
国内影像收藏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影像艺术品的价位、鉴别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知识盲点,于是利益驱使下赝品也逐渐在市场中活跃起来,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和鉴别能力,影像收藏也有很大的风险。
影像收藏成新宠
2006年,华辰秋拍影像专场隆重举槌。这是中国第一场按照国际收藏规则举办的影像专场拍卖。拍卖会上,解海龙的摄影作品《希望工程——大眼睛》以30.8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纪实类影像的纪录。
2006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王庆松的《跟我学》以31.84万美元拍出。
北京嘉德2007年秋拍,当代艺术家刘铮的《四美图》拍出了150万元的价格,创下该场最高价。
2008年华辰春拍,摄影家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一组圆明园、颐和园老照片(六张)拍出了95.2万元的价格。
目前市场上的影像作品主要包括老照片、纪实摄影作品以及当代作品这几部分。尤其一些反映中国摄影发展史的老照片很受市场欢迎。而纪实性摄影作品因其直观性强,跟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在情感上与藏家能产生很大的共鸣,市场也比较看好。当代作品市场属于有待开发的部分。
索斯比、嘉士德等国际大拍卖行已经开拍中国影像,意味着很多国外的藏家已经把眼光转向中国,加上国内影像资源丰富,国内影像市场的前景将会是非常广阔的。业内人士王武说,总体看来,中国百余年的影像发展史与当下国际影像市场发展不太相称,国内影像作品的价值被低估,因此,影像收藏绝对是下一个艺术品投资洼地。
兴起之路
20世纪90年代,有几位外国的收藏家,手持一份中国摄影家的名单和图录,游走在大江南北各艺术家部落,默默收藏着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的代表作。如今,他们中有人已经拥有了北京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摄影书店,有的执掌着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中心,有的则成为国外著名收藏机构在中国的首代。
那时中国不仅没有摄影艺术品的价格参考体系,摄影家也不了解摄影收藏的规则,不懂签名版数、藏品的材质和技术要求。但同时,中国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收藏也得益于这个时期,得益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和国外摄影收藏的升温。
2002年,北京“百年印象”画廊创建,开始代理翁乃强、王文澜、解海龙、林永惠、王征、杨延康、姜建等重要纪实摄影家,启动了中国纪实摄影艺术品的一级市场,标志着摄影收藏在中国的起步。
经过近十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国内已有爱普生影艺坊、北京百年印象、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影易时代、映画廊、巴黎北京摄影空间、大河影廊、see+影廊、国际影像、蓝宝影天、东磊影廊、泰吉轩、上海全摄影画廊、比极影像、M97画廊;郑州全视影廊,鼓浪屿影廊等经营着纪实性摄影艺术品的专业影廊,还有很多成熟的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也都经营着纪实类影像艺术品。
价值在“真实记录”
“起点低是影像收藏相对于其他艺术品来说具备的独特优势,而限量复制保证了这些作品在推入市场以后不可能暴涨。”业内人士杨兵说,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影像收藏不断升温,必然会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随着影像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一些投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影像作品的价值,当一些传统领域不能获得更多利益的时候,资金自然会转投到这个新的领域。
如何看待影像的收藏价值?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小郁说:“影像收藏价值除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之外,其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记录’功能上,影像能作为历史瞬间的见证、作为一种珍贵的文献资料、一种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载体。由此来看,真实是影像作品收藏价值中最重要的元素。”如何判断影像作品的收藏价值?张小郁说,首先从时间上判断,年代越古老越有收藏价值。其次,尺寸大小也是衡量影像作品收藏价值的一个因素。大尺寸的照片对技术要求较高,其收藏价值也比较高。照片拍摄的内容也影响其收藏价值。如照片拍的是历史名人,就比较受关注。最后,创作者的个人素养也很重要,名家名作无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老照片是“蓝筹股”
艺术品市场庞杂的影像作品中,哪些作品是备受藏家关注,投资者追逐的香饽饽?业内人士分析说:从国内过去5年影像拍卖价格走势来看,首先是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呈上升态势,像侯波、解海龙、翁乃强、王文澜等人已经成为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的标志性艺术家。其次,纪实影像价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出现有数倍的增长。第三,原版老照片的价格明显上升。例如一些国际图片市场上入市的原版中国老照片,都被大量高价回购,价格出现了10%到30%甚至100%的涨幅,少量的孤品甚至达到300%的涨幅,这些影像现在仍是投资的价格洼地,是投资的蓝筹股。此外,纯艺术摄影、底片的价位目前仍然较低,是具有很大投资潜力的收藏品种,值得藏家关注。
国内影像收藏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于影像艺术品的价位、鉴别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知识盲点,于是利益驱使下赝品也逐渐在市场中活跃起来,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和鉴别能力,影像收藏也有很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