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期大跨度悬索桥索夹螺杆紧固力检测与补张关键技术

来源 :世界桥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运营期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主缆跨径布置为(578+1 650+485) m,全桥吊索索夹螺杆分为M45、M48和M52三种规格,共计2 704个,按规范要求需定期进行索夹螺杆紧固力检测及补张工作。经比选,采用超声纵波法对该桥索夹螺杆紧固力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M45、M48和M52型螺杆紧固力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分别仅有10.54%、6.64%和1.29%。采用一种扶手绳自动牵引式检修小车作为施工平台,对紧固力不足的索夹螺杆进行补张;补张顺序由跨中及锚碇向塔顶进行,同一索夹螺杆尽可能同步张拉;对单个索夹螺杆数量较少的以100%设计荷载补张,螺杆数量较多的采取110%设计荷载补张;补张后除遮挡或拧不动无法张拉的索夹螺杆外,索夹螺杆紧固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是花青素抗氧化剂研发的基础,因此开展蓝莓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研究为开拓花青素抗氧化剂奠定基础。蓝莓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是通过花青素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TB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Fe3+清除能力等来体现。结果显示:花青素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处的液体环境和提取方式等因素有关。蓝莓花青素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花青素浓度增
为探讨废机油作为再生剂的可行性,对比XT-1再生剂和废机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从实验角度对其再生效果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再生的机理。研究选用90#沥青,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式制备老化沥青,老化方式为复合紫外老化、复合水老化。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对再生沥青流变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通过微观力学指标的变化研究沥青的再生机理。结果表明,在DSR试
<正>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是在连续收集历史和实时数据的基础上,监测和分析自然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风险,对业已开始、正在发展或即将发生的灾害影响发出警报,是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工作。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央和地方层面开展了监测预警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系统开发、业务服务等工作。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
期刊
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及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老旧社区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更新的重要举措。“城市针灸”理念视角下的社区微更新作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造的一种新方式,具备成本较低、把脉精准的介入特点。以济南市舜玉花园社区为例,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结合现状调研进行分析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把脉,运用行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居民行为活动频率及功能满意度,最终确定社区微更新的针灸点。并从微小型的点式嵌入、空间多功
<正>走出大学校园,再次走进中小学校园,似乎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离开校园,但角色却从一名求知的学生转变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角色的转变让初为人师的我感到困惑,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如何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入职学校后,我尽快地熟悉了学校环境,在忙碌的教学之余还是偶尔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思考为什么前进?因为我们可能因为走得太远、太久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假期我认真阅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
期刊
生物可降解锌合金是新型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人体骨植入物材料。讨论了生物可降解锌合金在力学性能、腐蚀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作为骨植入物材料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量对生物可降解锌合金的强韧化影响、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同时,讨论了塑性变形过程对生物可降解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外,还介绍了生物可降解锌合金的体内外降解行为、生物腐蚀机理、生物相容性及其要求
<正>背景与目的Th17数量增多、功能增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功能减弱,共同导致了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体外研究及动物实验提示,炎症反应和急性期蛋白可能导致
会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不仅展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效果,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授知识,并且以多途径传递关键信息为核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形象直观地设计内容,运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手段,吸引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确保学生在乐于探究知识的状态下,重新认知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信息技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教学数据,如何有效利用每时每刻产生的教学数据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信息化工具走进了教学,信息化环境能够给师生帮助师生更加便利地收集、整理与应用教学数据。在此环境下,如何科学运用教学数据进行精准反馈,实现深度教学,进而解决传统多媒体课堂中学生体验不够深入、问题不够聚焦、理解不够透彻等问题,成为教学中信息化工具应用的关键。本文尝试融合教学数据与深度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