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8月7日,在刚刚建成一年的美国纽约世贸双子大楼脚下,簇拥着骚乱的人群。顺着人群张望的方向,行人纷纷抬起头,屏息凝望着双子塔之间的空隙—一个人看起来像是悬浮于空中,正在缓慢地前行。忽然之间,他脚下垫钢索的木块发生了断裂。在众人的惊呼声中,400多米高空之上的那个人似乎摇摇欲坠……
完美再现奇迹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在完成《阿甘正传》《荒岛余生》《回到未来》三部作品后蛰伏多年,终于在今年推出了新作《云中行走》。这是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第二部被选为纽约电影节开幕影片的3D电影。作为好莱坞的传奇导演,“用最先进的电影技术讲述最动人的故事”一直是泽米吉斯的拿手好戏。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他开创性地把真人表演和动画相结合;在《阿甘正传》中,他运用CGI技术将主角阿甘放进了一系列著名的历史片段中,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6项大奖。
毫无疑问,这种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在《云中行走》中也得到了强烈的体现。泽米吉斯使用创新的3D技术,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如何完成“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故事。预告片中,镜头从地面升起,攀着高耸的纽约世贸双子塔扶摇而上,饰演菲利普·帕特的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立于大厦顶端边缘,犹如站在云中:他的脚下是整个城市,头上是整片蓝天。接着镜头从下至上拉到大厦一端悬空的钢索上,约瑟夫孤独地俯视着脚下距离自己400多米的地面,高耸入云的场景不禁让观众手心冒汗,影片为此一度贴上了“恐高者慎入”的标签。面对如此瘆人的“惊魂”场面,导演泽米吉斯这样解释他的拍摄初衷:“用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话说,一部真正伟大的电影,是真理与奇观的融合。我们去看一部电影,不仅仅是想看影片中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东西,我们还想看那些壮丽的奇观。”
艺高人胆大
电影《云中行走》在题材上与2009年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走钢丝的人》相同,均取材于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特的个人自传。法国人总是喜欢做一些浪漫而大胆的事情,菲利普·帕特也不例外。1974年的早上,他做了一件十分疯狂的事—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之间走钢丝。45分钟之内,完成来回8次行走。那一年,他25岁。为了这一刻,他花了6年半的时间训练。影片中,菲利普的扮演者是《和莎莫的500天》里的失恋少年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真实的梦想秀,约瑟夫可谓煞费苦心,不仅特意减肥,还和菲利普一起进行了8天的封闭式训练。期间,约瑟夫没有放过任何观察菲利普的机会,认真揣摩他说话和走路的方式。最终,这位美国小伙儿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有着浓厚法国口音,游刃有余地行走在钢丝上的男人。
影片自10月初于北美正式上映以来口碑爆棚,纽约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肯特·琼斯也对本片有着极高的评价,“一开始它看起来就像经典的窃贼电影,计划、排练与执行,还有一定会遇到的危机。但它是一部立意独特、颇具神秘感的电影—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两座建筑之间横跨起一条钢索,命悬一线的命运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除了视觉奇观,《云中行走》还向观众传递了一种“钢丝上的生存哲学”:“当你呕心沥血地投入工作,却看上去游刃有余,这才是一种艺术。”这位在“云中行走”,最后被警察追捕的“疯子”,凭借着他的勇气给迷失在浮躁和困顿中的人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完美再现奇迹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在完成《阿甘正传》《荒岛余生》《回到未来》三部作品后蛰伏多年,终于在今年推出了新作《云中行走》。这是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第二部被选为纽约电影节开幕影片的3D电影。作为好莱坞的传奇导演,“用最先进的电影技术讲述最动人的故事”一直是泽米吉斯的拿手好戏。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他开创性地把真人表演和动画相结合;在《阿甘正传》中,他运用CGI技术将主角阿甘放进了一系列著名的历史片段中,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6项大奖。
毫无疑问,这种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在《云中行走》中也得到了强烈的体现。泽米吉斯使用创新的3D技术,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如何完成“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故事。预告片中,镜头从地面升起,攀着高耸的纽约世贸双子塔扶摇而上,饰演菲利普·帕特的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立于大厦顶端边缘,犹如站在云中:他的脚下是整个城市,头上是整片蓝天。接着镜头从下至上拉到大厦一端悬空的钢索上,约瑟夫孤独地俯视着脚下距离自己400多米的地面,高耸入云的场景不禁让观众手心冒汗,影片为此一度贴上了“恐高者慎入”的标签。面对如此瘆人的“惊魂”场面,导演泽米吉斯这样解释他的拍摄初衷:“用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话说,一部真正伟大的电影,是真理与奇观的融合。我们去看一部电影,不仅仅是想看影片中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东西,我们还想看那些壮丽的奇观。”
艺高人胆大
电影《云中行走》在题材上与2009年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走钢丝的人》相同,均取材于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特的个人自传。法国人总是喜欢做一些浪漫而大胆的事情,菲利普·帕特也不例外。1974年的早上,他做了一件十分疯狂的事—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之间走钢丝。45分钟之内,完成来回8次行走。那一年,他25岁。为了这一刻,他花了6年半的时间训练。影片中,菲利普的扮演者是《和莎莫的500天》里的失恋少年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真实的梦想秀,约瑟夫可谓煞费苦心,不仅特意减肥,还和菲利普一起进行了8天的封闭式训练。期间,约瑟夫没有放过任何观察菲利普的机会,认真揣摩他说话和走路的方式。最终,这位美国小伙儿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有着浓厚法国口音,游刃有余地行走在钢丝上的男人。
影片自10月初于北美正式上映以来口碑爆棚,纽约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肯特·琼斯也对本片有着极高的评价,“一开始它看起来就像经典的窃贼电影,计划、排练与执行,还有一定会遇到的危机。但它是一部立意独特、颇具神秘感的电影—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两座建筑之间横跨起一条钢索,命悬一线的命运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除了视觉奇观,《云中行走》还向观众传递了一种“钢丝上的生存哲学”:“当你呕心沥血地投入工作,却看上去游刃有余,这才是一种艺术。”这位在“云中行走”,最后被警察追捕的“疯子”,凭借着他的勇气给迷失在浮躁和困顿中的人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