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将复习课作为一个项目课程,分为“复习技巧、思维训练、考试技巧、心理疏导、课后管理、考后分析”六大模块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 复习课六大模块教学实践
复习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多,时间短,是进行“题海战术”还是“老调重弹”?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将繁多的知识点拼成一幅完整优美的图画呢?我认为可将复习课作为一个项目课程,分模块实施课改,拟分为六大模块:复习技巧,思维训练,考试技巧,心理疏导,课后管理,考后分析。每一个模块都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简单衔接,而是相互交叉与包含,项目课程目标是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取得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一:复习技巧
“复习技巧”应穿插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但这一模块的切入在时间上是有讲究的:过早切入,学生对教材内容还没有一个大致了解;过晚切入,教材内容已学完,意义不大。结合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应选择在整本教材进行到五分之一处时切入“复习技巧”的效果最好。以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程《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全书共491页22章,如果将全书分为五篇,那么在第一篇结束时就应切入“复习技巧”。可作如下操作:
1.浏览目录
浏览目录的目的是理顺脉络,纲举目张,对全教材的轮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繁多,可以分为五个篇章:一般原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五个纲目一列举,条理就十分清晰。
2.通读教材
高职生以往的学习背景和知识储备往往存在差异与不足,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初学自学教材普遍反映难,所以在第一次接触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像读小说一样通读教材,用笔将知识点划下来,并了解该知识点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意义。
3.精读考纲
考试大纲很重要,没有考纲就没有学习方向,一般将书中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个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按考纲要求在书上做好笔记,以便复习整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筛选重点
《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但重点很突岀,如第一篇基本原理中的第二章:生产与生产方式和第四章:商品经济就都既是重点又是考点。同时教师还可关注到每一章节的标题,其既是该节的重点,又是每章的考点。
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这样的错误理念:只要有一本考试题典,考前突击背背就能过关,让学生明白任何一本参考书都没有教材系统,参考书的知识是不完整的、零碎的,这也是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只要自己背到的题目就会做,没背到的题目就不会做的原因。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复习方法,遇到没见过的题目才会触类旁通,正确作答。
模块二:思维训练
通过模块一的“复习技巧”的练习,学生会理顺各知识点与原理,但如果仅靠死记硬背划岀的“重点”就会割裂教材章节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影响教材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第二模块“思维训练”,促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可作如下操作:
1.列表制图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按教材脉络整理,即列菜单复习。菜单可大可小,大到一章,小到一节,可以本章节,也可以跨章节,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与巩固。在制作菜单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有的内容用图表记忆会更形象,如《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资本循环”、“剩余价值的产生”等。如果说菜单是以文字为主,那么制图就是以图表为主,二者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也更具趣味性。
2.归类比较
这个方法就是将教材中相似、相近、相反的内容分别归类,然后比较分析,即学生可以按知识内容归类,也可以按考试题型归类知识点。如“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有区别、有重合,如果死背,内容很多,但制表分析就一目了然。对于哪些知识点易岀选择题,哪些知识点易岀简答题和论述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钻研,帮助学生摸索规律。
3.心理换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即让学生将身份转换成岀卷者:“假如我是岀卷者,这章节内容我会岀哪些题目。”学生刚开始时肯定难以掌握,对此可以仿照历年真题卷,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岀卷题型与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检查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此在考试时就不会怯场。
模块三:考试技巧
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即使占用学生很多时间,学生也不一定会考得好,除有复习技巧的原因外,还有考试技巧的原因。
1.答题技巧
学生首先要对考试题型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有哪些题型及各自的分值,其次要对答题要求进行分析。以《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选择题(单项选择30题共30分;多项选择10题共20分):审题一定要仔细,许多学生不及格的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仔细,时间太少,导致答非所问,余下时间作大量修改,得不偿失。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5题共30分,论述题2题共20分):答题一定要完整,如果没有层次、缺乏逻辑便很难通过考试,所以在前面的复习模块中就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育学生在看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动笔回答,而是要先回忆这个知识点出自哪几个单元,然后调动相关知识分析该问题要从哪几点入手,分几个层次;论述题还要列提纲,然后写在答卷纸上,做到基本概念到位、论点正确明晰、围绕论点论述,这样就容易得高分。
2.选题技巧
有的学生往往认为选择题面广量大有40题,难以把握,而简答题和论述题才8题却占50分,于是放弃选择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分析历年试卷不难发现:“得选择题者得天下”,40题的选择虽然考的点比较散,但学生经过前二个模块的训练后往往很容易就掌握了。学生在考前一个月基本上单项选择的30分可以拿25分左右,多项选择的20分可以拿10分以上,前面如果拿下35分,整张试卷及格的可能性就极大,反之前面若失分很多,那么要及格就不易了。因为在复习知识点中教师往往强调关键字、关键词,而选择题考的就是关键字、关键词,简答题则由几个关键句构成,论述题也是在关键句的基础上展开的。
模块四:心理疏导
考试既是知识战,更是心理战,良好的心态与情绪是学生愉快、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前提。我校学生的自考总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得到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校的许多老师善于关注、关怀学生的心灵,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明晰他们对老师教法的意见和建议,看透复习模块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总之,“关注学生心灵”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模块五:课后管理
学习要有连贯性,即要强调课后管理。教师应要求学生制订详细的计划,计划按总的天数除以要看的篇数,得出将书看一遍的天数,然后用这本书的总节数除以把书看一遍所需的天数,得出每天应看多少内容。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可以将重点与难点逐渐在每个学习周期中解决,不至于过于集中而影响学习效果与信心。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与考试同步的时间做一份完整的试卷,以适应考试的时间与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整套试卷结构,综合检查复习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模块六:考后分析
考后分析是一些教师容易忽视的,他们往往认为学生考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考后分析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一门课学习的分析总结,又是另一门新课的启迪,这项工作抓得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考后分析一定要趁热打铁,一般应在考完该课程的两天内进行,可采用试卷分析,分析教法、学法,可座谈,或可书面形式,这个过程既是对教师教学的总结,又能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任务,基础学科的教师也要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关键词: 复习课六大模块教学实践
复习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多,时间短,是进行“题海战术”还是“老调重弹”?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将繁多的知识点拼成一幅完整优美的图画呢?我认为可将复习课作为一个项目课程,分模块实施课改,拟分为六大模块:复习技巧,思维训练,考试技巧,心理疏导,课后管理,考后分析。每一个模块都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简单衔接,而是相互交叉与包含,项目课程目标是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取得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一:复习技巧
“复习技巧”应穿插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但这一模块的切入在时间上是有讲究的:过早切入,学生对教材内容还没有一个大致了解;过晚切入,教材内容已学完,意义不大。结合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应选择在整本教材进行到五分之一处时切入“复习技巧”的效果最好。以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程《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全书共491页22章,如果将全书分为五篇,那么在第一篇结束时就应切入“复习技巧”。可作如下操作:
1.浏览目录
浏览目录的目的是理顺脉络,纲举目张,对全教材的轮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繁多,可以分为五个篇章:一般原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五个纲目一列举,条理就十分清晰。
2.通读教材
高职生以往的学习背景和知识储备往往存在差异与不足,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初学自学教材普遍反映难,所以在第一次接触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像读小说一样通读教材,用笔将知识点划下来,并了解该知识点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意义。
3.精读考纲
考试大纲很重要,没有考纲就没有学习方向,一般将书中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个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按考纲要求在书上做好笔记,以便复习整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筛选重点
《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但重点很突岀,如第一篇基本原理中的第二章:生产与生产方式和第四章:商品经济就都既是重点又是考点。同时教师还可关注到每一章节的标题,其既是该节的重点,又是每章的考点。
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这样的错误理念:只要有一本考试题典,考前突击背背就能过关,让学生明白任何一本参考书都没有教材系统,参考书的知识是不完整的、零碎的,这也是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只要自己背到的题目就会做,没背到的题目就不会做的原因。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复习方法,遇到没见过的题目才会触类旁通,正确作答。
模块二:思维训练
通过模块一的“复习技巧”的练习,学生会理顺各知识点与原理,但如果仅靠死记硬背划岀的“重点”就会割裂教材章节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影响教材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第二模块“思维训练”,促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可作如下操作:
1.列表制图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按教材脉络整理,即列菜单复习。菜单可大可小,大到一章,小到一节,可以本章节,也可以跨章节,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与巩固。在制作菜单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有的内容用图表记忆会更形象,如《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资本循环”、“剩余价值的产生”等。如果说菜单是以文字为主,那么制图就是以图表为主,二者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也更具趣味性。
2.归类比较
这个方法就是将教材中相似、相近、相反的内容分别归类,然后比较分析,即学生可以按知识内容归类,也可以按考试题型归类知识点。如“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有区别、有重合,如果死背,内容很多,但制表分析就一目了然。对于哪些知识点易岀选择题,哪些知识点易岀简答题和论述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钻研,帮助学生摸索规律。
3.心理换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即让学生将身份转换成岀卷者:“假如我是岀卷者,这章节内容我会岀哪些题目。”学生刚开始时肯定难以掌握,对此可以仿照历年真题卷,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岀卷题型与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检查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此在考试时就不会怯场。
模块三:考试技巧
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即使占用学生很多时间,学生也不一定会考得好,除有复习技巧的原因外,还有考试技巧的原因。
1.答题技巧
学生首先要对考试题型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有哪些题型及各自的分值,其次要对答题要求进行分析。以《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例:选择题(单项选择30题共30分;多项选择10题共20分):审题一定要仔细,许多学生不及格的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仔细,时间太少,导致答非所问,余下时间作大量修改,得不偿失。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5题共30分,论述题2题共20分):答题一定要完整,如果没有层次、缺乏逻辑便很难通过考试,所以在前面的复习模块中就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育学生在看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动笔回答,而是要先回忆这个知识点出自哪几个单元,然后调动相关知识分析该问题要从哪几点入手,分几个层次;论述题还要列提纲,然后写在答卷纸上,做到基本概念到位、论点正确明晰、围绕论点论述,这样就容易得高分。
2.选题技巧
有的学生往往认为选择题面广量大有40题,难以把握,而简答题和论述题才8题却占50分,于是放弃选择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分析历年试卷不难发现:“得选择题者得天下”,40题的选择虽然考的点比较散,但学生经过前二个模块的训练后往往很容易就掌握了。学生在考前一个月基本上单项选择的30分可以拿25分左右,多项选择的20分可以拿10分以上,前面如果拿下35分,整张试卷及格的可能性就极大,反之前面若失分很多,那么要及格就不易了。因为在复习知识点中教师往往强调关键字、关键词,而选择题考的就是关键字、关键词,简答题则由几个关键句构成,论述题也是在关键句的基础上展开的。
模块四:心理疏导
考试既是知识战,更是心理战,良好的心态与情绪是学生愉快、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前提。我校学生的自考总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得到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校的许多老师善于关注、关怀学生的心灵,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明晰他们对老师教法的意见和建议,看透复习模块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总之,“关注学生心灵”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模块五:课后管理
学习要有连贯性,即要强调课后管理。教师应要求学生制订详细的计划,计划按总的天数除以要看的篇数,得出将书看一遍的天数,然后用这本书的总节数除以把书看一遍所需的天数,得出每天应看多少内容。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可以将重点与难点逐渐在每个学习周期中解决,不至于过于集中而影响学习效果与信心。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与考试同步的时间做一份完整的试卷,以适应考试的时间与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整套试卷结构,综合检查复习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模块六:考后分析
考后分析是一些教师容易忽视的,他们往往认为学生考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考后分析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一门课学习的分析总结,又是另一门新课的启迪,这项工作抓得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考后分析一定要趁热打铁,一般应在考完该课程的两天内进行,可采用试卷分析,分析教法、学法,可座谈,或可书面形式,这个过程既是对教师教学的总结,又能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任务,基础学科的教师也要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