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尤其在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 ”下,各个行业都在探索互联网技术应用新模式,其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基础学科,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与工作,实现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针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其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思维以及信息化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的全面提升。尤其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促使其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较大帮助。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高效、现代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并且将其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是,一些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将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旋律,而这种固化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科教学改革。
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1.提升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入到信息化以及知识化时代,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对于现代高中生而言,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信息素养是其未来步入社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密切关系。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需要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以培养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从培养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为切入点,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均衡发展。
2.促进教学改革
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门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理念,迅速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大量开展,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和时代性,其将成为引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颠覆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育方向和目标,这是传统教育理念所无法比拟的。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应对市场挑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和推动教学改革,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必备举措。
三、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相关途径分析
1.实践联系理论,培养操作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获得了深入以及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也是未来人才必备的重要技能。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需要注重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充分联系,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往的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提升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操作中验证以及实践理论知识,注重思考和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搜索技巧”这一知识点中,教师要以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网络搜索和计算机搜索为切入点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并且列举相关搜索方法:词典搜索、图片搜索等,促使学生掌握搜索技巧,如格式搜索、精确定位以及关键字搜索等,并且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搜索技巧,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
2.引入小组合作,培养信息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其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进行培养,通过课题研究和任务驱动等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究,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保证各个小组成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当,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IP地址”这一知识点中,为了促使学生加深对“IP地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即公安局利用“IP地址”破获了一起网络聚众赌博案件。通过这一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IP地址”的神奇,然后以这一案例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IP地址”的作用、功能以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促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对实现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加强生活联系,培养社会责任
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其改变了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模式,但是信息技术属于双刃剑,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对公众的价值意识、思维观念和理想信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甚至对社会正常秩序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络暴力”事件作为教学切入点,促使学生认识到按照国家法律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文化,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做到不制造谣言、不传播谣言,规范自身的网络言论。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行,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尝试创新与改革,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行为自律、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修养等品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促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参考文献:
[1]孙智勇.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J].现代信息科技,2019,(07):170.
[2]王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41.
[3]张莉芳.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以《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3):31.
[4]郭飞翔.新课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29.
[5]韩忠娥.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21):60.
[6]李妙香.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以《创建数据库的结构》教学设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33.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其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思维以及信息化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的全面提升。尤其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促使其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较大帮助。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高效、现代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并且将其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是,一些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将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旋律,而这种固化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科教学改革。
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1.提升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入到信息化以及知识化时代,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对于现代高中生而言,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信息素养是其未来步入社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密切关系。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需要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以培养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从培养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为切入点,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均衡发展。
2.促进教学改革
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门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理念,迅速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大量开展,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和时代性,其将成为引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颠覆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育方向和目标,这是传统教育理念所无法比拟的。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应对市场挑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和推动教学改革,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必备举措。
三、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相关途径分析
1.实践联系理论,培养操作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获得了深入以及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也是未来人才必备的重要技能。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需要注重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充分联系,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往的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提升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操作中验证以及实践理论知识,注重思考和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搜索技巧”这一知识点中,教师要以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网络搜索和计算机搜索为切入点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并且列举相关搜索方法:词典搜索、图片搜索等,促使学生掌握搜索技巧,如格式搜索、精确定位以及关键字搜索等,并且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搜索技巧,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
2.引入小组合作,培养信息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其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进行培养,通过课题研究和任务驱动等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究,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保证各个小组成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当,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IP地址”这一知识点中,为了促使学生加深对“IP地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案例,即公安局利用“IP地址”破获了一起网络聚众赌博案件。通过这一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IP地址”的神奇,然后以这一案例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IP地址”的作用、功能以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促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对实现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加强生活联系,培养社会责任
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其改变了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模式,但是信息技术属于双刃剑,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对公众的价值意识、思维观念和理想信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甚至对社会正常秩序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络暴力”事件作为教学切入点,促使学生认识到按照国家法律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文化,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做到不制造谣言、不传播谣言,规范自身的网络言论。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行,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尝试创新与改革,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行为自律、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修养等品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促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参考文献:
[1]孙智勇.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J].现代信息科技,2019,(07):170.
[2]王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41.
[3]张莉芳.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探——以《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3):31.
[4]郭飞翔.新课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29.
[5]韩忠娥.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21):60.
[6]李妙香.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以《创建数据库的结构》教学设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