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上海一定要去上海的城隍庙逛一逛,“古色古香”的上海,一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清朝末期,上海已经是非常繁华的贸易港口了,到了民国时期,它繁华绮丽,被誉为“东方巴黎”。如今的上海更是一座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
乐滢 胡思文 张婧怡
小导游: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分校四(1)班 乐 滢
在上海,最具历史色彩的地方,非城隍庙莫属。
每年春节期间,城隍庙里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彩灯,将黑夜照得犹如白昼。在上海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大都市,城隍庙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和特点。独特的魅力使它在老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也不断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一睹它的风貌。所以,城隍庙里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城隍庙的入口,是一座双层飞檐的牌坊,上方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四个金色大字——“上海老街”。
穿过牌坊,一幢幢古建筑映入眼帘,亭台楼阁,显得别有韵味。走在窄窄的街道上,两侧房屋的花格窗、排门板,都突显出上海老城的民俗风情。街道两边是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店铺,有卖纯手工工艺品的,有卖民族特色饰品的,有卖一些老上海时期才有的小玩意儿的……还有五香豆、汤圆、汤包等各色小吃,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说,在老街上慢慢闲逛让你意犹未尽,那么,小家碧玉似的湖心亭、九曲桥更会让你流连忘返。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架着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站在桥上,阵阵轻风拂过,湖面泛起微波,许许多多红金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十分可爱。到了夜晚,湖中心的大型彩灯照亮了整个湖面,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城隍庙就像一部史书,承载着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值得人们慢慢阅读,细细品味。
走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虹口区四川北路与多伦路的交界路口,这里耸立着一块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坊,足有四米高,上面写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我们由此进入。
这条街不算太长,幽静曲折,有很多以老上海风格装饰的玉器店、瓷器店、奇石店、旧书店等,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派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里有许多极具韵味的石库门老房子。听爸爸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著名学者都曾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幻灭》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面对脚下这条灰色的呈几何图形的台阶路,我不禁肃然起敬。
走着走着,我忽然被路旁的一排雕像所吸引,我认出其中一位长者就是鲁迅。看着雕像,似乎都能听到他正向年轻人宣讲救国救民的先进思想。郭沫若、沈尹默的雕像也一一在我们面前呈现。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重现了那段历史,让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都生出一种敬意。
继续前行,“左联会址”“鸿德堂”“孔祥熙 公馆”“汤恩伯公馆”……我们一一驻足参观,多伦路就仿佛是一座东西方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多伦路没有城隍庙的古色古香,也没有南京路的繁华喧闹,更没有陆家嘴的商业气息。它只有幽静的人文环境,充满历史记忆的一砖一瓦。历经沧桑的它,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诗集《女神》,剧本《屈原》等。
这两个小导游介绍城隍庙和多伦路,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不断展现新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看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是不是感受到了老上海的风貌和魅力?
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塔总高约468米,当初建成之时是亚洲第二高,世界第三高。它像一根擎天柱屹立在黄浦江边,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站在塔下的草坪边仰望,东方明珠塔更像一个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巨人,凭借着468米的身高傲视大地万物。它的底部有四根高大的立柱,叫塔座;往上是一个最大的圆球,叫下球体;再往上是一个小一点的圆球,叫上球体;最小的便是塔顶上的太空舱了。蓝天白云之下,东方明珠塔的各个球体呈现出耀眼的红色,真像披着嫁衣的新娘。
东方明珠塔雄伟壮丽,塔内还有太空舱观光层、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许多公益活动、文化活动也经常在这里举办。下面咱们一起去塔内的旋转餐厅小坐一会儿吧!
在东方明珠塔上观景
叮,电梯门缓缓开启,我们抵达了东方明珠塔上的旋转餐厅。宽敞明亮的落地球体玻璃窗,在夕阳映照下,涂上了一层暖暖的金黄色,显得格外温馨。
我像蜘蛛人一般“吸”在玻璃窗上,于267米高空向下俯视,黄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气势恢宏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已缩小至巴掌大,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建筑用其健硕的体态向大家展示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
“豆豆,我们面对的可是百年上海的缩影啊!”外公感叹道。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边,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她祥和地微笑着,伸展双臂,接纳各类船只来往穿梭。
“小馋猫,别光顾着观景。快入座,享受美食啦!”外婆在一旁轻声催促。
我转头望向餐厅中央的各国美食:法国蜗牛、日本抹茶蛋糕、俄罗斯浓汤……各国的特色风味引得我赶紧入座。我一边享用美食,一边360度全方位欣赏申城的林立高楼、纵横大道、卧波钢桥。
不知何时,暮色悄悄落下,笼罩整个餐厅。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周围伴着几颗小星星。母亲河似乎卸下白日的忙碌,进入夜晚的闲暇时光,变得宁静甜美。随即,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也依次亮起了闪闪霓虹灯。不一会儿,灿烂夺目的灯光勾勒出整个申城雍容华贵的气质。此时此刻,“东方夜明珠”才正式登场。
甜滋滋的崇明岛
小时候,我跟着外公外婆住在崇明岛上。我们家和远近闻名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仅有一路之隔。和大上海的车水马龙相比,森林公园显得那么幽静,我的童年就是在丛林探秘中度过的。
那里到处郁郁葱葱,高大威武的水杉树,如同卫士耸立在道路的两旁。就是因为它们的守卫,森林公园成了一个绿色的大氧吧。在这片林海里,我认识了长着黑色花边的蚕豆花,看见过留着胡须的豌豆藤,掉进过金黄的油菜花花海里。在夏天的夜里,外公打着蒲扇帮我赶蚊子,外婆在一旁喂我吃甜卢穄(jì),星星在我的头顶眨呀眨,我的崇明是甜甜的。
一想到崇明的小吃,印糕、圆子、崇明糕,我就禁不住垂涎欲滴。一般崇明糕都会做成一个大圆盘的样子,比一般的糕更厚更大。除了厚厚的米糕本身,米糕上还有很多好吃的蜜饯干果等。一听到“崇明糕出笼喽”,我的小手便会迫不及待地冲破热腾腾的香气,准确地把糕上的枣子、核桃仁或者杏仁抠下来先吃为快。为此,我还得了个“馋老胚”的“美名”。
《崇明竹枝词汇抄》里有“蒸糕做酒过新年”的记载,闻到了崇明糕香香甜甜的味道,也就闻到了年味。因为它有着“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崇明糕还是逢年过节赠送亲友的好礼物呢。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崇明的美食只有这些哟,还有羊蹄髈、黄金瓜、刀鱼、螃蜞……身为崇明人,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崇明岛天蓝水清空气好,树茂鸟多花缤纷。作为全国著名的生态岛、长寿之乡,崇明岛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作为幸运的崇明小主人,我们会肩负起建设美好崇明的使命,让未来崇明的味道更甜,明天更美好!
写好游记第十二谈:
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观光,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时更是因为这里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置身其地,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思考和感受,往往是最重要的。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清朝末期,上海已经是非常繁华的贸易港口了,到了民国时期,它繁华绮丽,被誉为“东方巴黎”。如今的上海更是一座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
乐滢 胡思文 张婧怡
小导游: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分校四(1)班 乐 滢
在上海,最具历史色彩的地方,非城隍庙莫属。
每年春节期间,城隍庙里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彩灯,将黑夜照得犹如白昼。在上海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大都市,城隍庙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和特点。独特的魅力使它在老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也不断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一睹它的风貌。所以,城隍庙里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城隍庙的入口,是一座双层飞檐的牌坊,上方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四个金色大字——“上海老街”。
穿过牌坊,一幢幢古建筑映入眼帘,亭台楼阁,显得别有韵味。走在窄窄的街道上,两侧房屋的花格窗、排门板,都突显出上海老城的民俗风情。街道两边是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店铺,有卖纯手工工艺品的,有卖民族特色饰品的,有卖一些老上海时期才有的小玩意儿的……还有五香豆、汤圆、汤包等各色小吃,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说,在老街上慢慢闲逛让你意犹未尽,那么,小家碧玉似的湖心亭、九曲桥更会让你流连忘返。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架着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站在桥上,阵阵轻风拂过,湖面泛起微波,许许多多红金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十分可爱。到了夜晚,湖中心的大型彩灯照亮了整个湖面,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城隍庙就像一部史书,承载着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值得人们慢慢阅读,细细品味。
走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虹口区四川北路与多伦路的交界路口,这里耸立着一块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坊,足有四米高,上面写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我们由此进入。
这条街不算太长,幽静曲折,有很多以老上海风格装饰的玉器店、瓷器店、奇石店、旧书店等,鳞次栉比的高楼,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派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里有许多极具韵味的石库门老房子。听爸爸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著名学者都曾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幻灭》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面对脚下这条灰色的呈几何图形的台阶路,我不禁肃然起敬。
走着走着,我忽然被路旁的一排雕像所吸引,我认出其中一位长者就是鲁迅。看着雕像,似乎都能听到他正向年轻人宣讲救国救民的先进思想。郭沫若、沈尹默的雕像也一一在我们面前呈现。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重现了那段历史,让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都生出一种敬意。
继续前行,“左联会址”“鸿德堂”“孔祥熙 公馆”“汤恩伯公馆”……我们一一驻足参观,多伦路就仿佛是一座东西方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多伦路没有城隍庙的古色古香,也没有南京路的繁华喧闹,更没有陆家嘴的商业气息。它只有幽静的人文环境,充满历史记忆的一砖一瓦。历经沧桑的它,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诗集《女神》,剧本《屈原》等。
这两个小导游介绍城隍庙和多伦路,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不断展现新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看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是不是感受到了老上海的风貌和魅力?
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塔总高约468米,当初建成之时是亚洲第二高,世界第三高。它像一根擎天柱屹立在黄浦江边,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站在塔下的草坪边仰望,东方明珠塔更像一个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巨人,凭借着468米的身高傲视大地万物。它的底部有四根高大的立柱,叫塔座;往上是一个最大的圆球,叫下球体;再往上是一个小一点的圆球,叫上球体;最小的便是塔顶上的太空舱了。蓝天白云之下,东方明珠塔的各个球体呈现出耀眼的红色,真像披着嫁衣的新娘。
东方明珠塔雄伟壮丽,塔内还有太空舱观光层、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许多公益活动、文化活动也经常在这里举办。下面咱们一起去塔内的旋转餐厅小坐一会儿吧!
在东方明珠塔上观景
叮,电梯门缓缓开启,我们抵达了东方明珠塔上的旋转餐厅。宽敞明亮的落地球体玻璃窗,在夕阳映照下,涂上了一层暖暖的金黄色,显得格外温馨。
我像蜘蛛人一般“吸”在玻璃窗上,于267米高空向下俯视,黄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气势恢宏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已缩小至巴掌大,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建筑用其健硕的体态向大家展示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
“豆豆,我们面对的可是百年上海的缩影啊!”外公感叹道。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边,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她祥和地微笑着,伸展双臂,接纳各类船只来往穿梭。
“小馋猫,别光顾着观景。快入座,享受美食啦!”外婆在一旁轻声催促。
我转头望向餐厅中央的各国美食:法国蜗牛、日本抹茶蛋糕、俄罗斯浓汤……各国的特色风味引得我赶紧入座。我一边享用美食,一边360度全方位欣赏申城的林立高楼、纵横大道、卧波钢桥。
不知何时,暮色悄悄落下,笼罩整个餐厅。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周围伴着几颗小星星。母亲河似乎卸下白日的忙碌,进入夜晚的闲暇时光,变得宁静甜美。随即,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也依次亮起了闪闪霓虹灯。不一会儿,灿烂夺目的灯光勾勒出整个申城雍容华贵的气质。此时此刻,“东方夜明珠”才正式登场。
甜滋滋的崇明岛
小时候,我跟着外公外婆住在崇明岛上。我们家和远近闻名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仅有一路之隔。和大上海的车水马龙相比,森林公园显得那么幽静,我的童年就是在丛林探秘中度过的。
那里到处郁郁葱葱,高大威武的水杉树,如同卫士耸立在道路的两旁。就是因为它们的守卫,森林公园成了一个绿色的大氧吧。在这片林海里,我认识了长着黑色花边的蚕豆花,看见过留着胡须的豌豆藤,掉进过金黄的油菜花花海里。在夏天的夜里,外公打着蒲扇帮我赶蚊子,外婆在一旁喂我吃甜卢穄(jì),星星在我的头顶眨呀眨,我的崇明是甜甜的。
一想到崇明的小吃,印糕、圆子、崇明糕,我就禁不住垂涎欲滴。一般崇明糕都会做成一个大圆盘的样子,比一般的糕更厚更大。除了厚厚的米糕本身,米糕上还有很多好吃的蜜饯干果等。一听到“崇明糕出笼喽”,我的小手便会迫不及待地冲破热腾腾的香气,准确地把糕上的枣子、核桃仁或者杏仁抠下来先吃为快。为此,我还得了个“馋老胚”的“美名”。
《崇明竹枝词汇抄》里有“蒸糕做酒过新年”的记载,闻到了崇明糕香香甜甜的味道,也就闻到了年味。因为它有着“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崇明糕还是逢年过节赠送亲友的好礼物呢。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崇明的美食只有这些哟,还有羊蹄髈、黄金瓜、刀鱼、螃蜞……身为崇明人,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崇明岛天蓝水清空气好,树茂鸟多花缤纷。作为全国著名的生态岛、长寿之乡,崇明岛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作为幸运的崇明小主人,我们会肩负起建设美好崇明的使命,让未来崇明的味道更甜,明天更美好!
写好游记第十二谈:
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观光,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时更是因为这里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置身其地,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思考和感受,往往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