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部编教材强调学生阅读整本名著,大量的名著阅读进入到考试范围,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利用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等方式进行名著阅读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名著之间的联系,构建名著阅读网络,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
【关键词】 名著复习 主题阅读 比较阅读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5-0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一再强调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6年部编语文教科书,则构建了由教读到自读再到名著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结构;在各地的语文试卷中,也可以看到名著阅读在试题中的比重与日俱增。从课标到教材到检测,都向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现实也确实如此,一线教师加大了对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名著阅读在期末复习阶段也被纳入了计划。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发现名著阅读复习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况:画出教材中关于名著或是阅读方法知识的重点,让学生背诵默写;梳理概括每本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检测;根据名著文体特征,教师罗列一些重点(做得好一些的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行整理)让学生记忆背诵,比如小说类列出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及性格品质,传记类围绕时间轴梳理主人公的主要事件等等;还有的觉得平时都已经指导学生阅读了书籍,就让学生自行复习。
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在复习阶段提高名著阅读得分或多或少都有些效果,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却并无多少益处。
正如美国的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清楚地指出:“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由此可见,以上几种复习情况只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训练的是学生的低阶思维能力——回忆和理解,加大了学生复习的负担,而且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创造的不起丝毫作用。
同时结合这几年的名著阅读命题趋势来看,名著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体验、感悟、思考,是文学名著阅读的价值追求,也是名著阅读评测的基本方向。既然“命题”指向感受、体验、思考,那么名著阅读复习教学也应指向感受、体验、思考,绝不能指向机械记忆。
名著阅读具体怎么复习?如何复习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正如省教研员章新其老师所说的“经由语文知识的‘路径’,达成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师的‘学习指导’是‘魔杖’。语文知识只是形成语文素养的载体,它不能直接转化成语文素养,由‘知识’转化为‘素养’,必须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活动。” 因此名著阅读的复习依然应当建立在加深学生感受体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学习活动上。
以下笔者结合八下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平凡的世界》三本书的复习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名著阅读复习中落实加深学生感受体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一、主题阅读,整合启思
八下名著阅读必读和选读书共六本:《傳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为学习选择性阅读这种阅读方法组织在一起,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主要侧重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方法的学习。在之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这两种阅读方法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在复习阶段,笔者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从主题阅读的角度放在一起复习,加深学生感受体验。
这三本书虽文体有差异,但都涉及到了人们如何面对生活的磨难。因此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请学生围绕“磨难”这一主题,结合之前对文本的阅读,快速列出这几本书中的主要人物,经历的主要磨难,面对磨难的选择,以及关于磨难的经典语录。在小组交流,板书关键词后,投影展示人物的经典语录,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后请学生写下从这些主人公面对苦难的选择和经典话语中获得的感受和启示,班级进行交流。
主题式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意义,并在应用中生成自己的感悟,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一环节的设计虽然还是建立在學生回忆和理解的“低阶认知能力”基础上,但“高阶认知能力”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只有运用高阶能力去使用这些基础知识和素材,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才能体会到前期基础学习和阅读积累对他们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主题阅读正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已储备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打开另一个天地,让他们把这些散乱的收藏品重新组合,焕发生命,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阅读,以增加大脑阅读库的收藏。
此外,从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这个角度来看,主题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名著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正如《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所说人们“主动的心理工作状态应用推理过程去联系事件”“学习的一个特征是回忆加工,使之与其他信息建立相关的联系”, 主题阅读正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作品之间以及作品与自身的联系,从而构建起自身的阅读体系。
当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复习几本书时,他们需要调动起关于这几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删选总结;为了避免出错,他们还将会回原文进行印证,主动进行再次阅读。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学生将经历分享、应用、总结的过程,因而其阅读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二、比较阅读,析评促思
在学生对这三本书的“磨难”主题有所感悟基础上,课堂进入第二项学习任务。“不同作者在展现人物面对磨难时的选择上,有哪些异同?请从人物形象、写作方法、结构特征、写作风格等角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向同学们推荐这三本书的阅读方法。”这一学习任务的设置指向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需要学生调动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因此具备了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采取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围绕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过程中,重视引领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补充,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进行观点碰撞,思维提升。 在活动中,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研读成果——“《名人传》是传记作品,作品中展示的是这些人物在生命中遇到的真实的磨难,来自身体的、亲人的、周围人的磨难,作者在写作素材的选择上尽量用传主自己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们身边人的回忆、记录等,特别是结合他们作品及创作过程,多侧面多角度表真实地表现了传主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磨难和顽强的精神;传主在最终并没有赢得世俗意义的胜利,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和精神却流传了下来。整本作品完整地讲述三个人的生平,从出生到离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身上,保尔的磨难主要来自阶级斗争和疾病,他与沙俄残暴统治及自己身体的残疾作斗争,在这过程中收获了不同的爱情和党对他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有朱赫来对他的帮助,虽遭磨难但最终精神却没被征服。表现的是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者在写的时候按照人物的成长历程,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保尔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但这本小说主要是围绕两个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看似不同实则相似的命运展开,他们两兄弟虽然一个在村里,一个进了城,但是都在工作、爱情上遇到了各种磨难,特别是弟弟孙少平还毁了容,他们在生活的磨难面前,从未停止抗争,但是却并没有收获很多,既没有像贝多芬他们那样留下永垂不朽的作品,也没有像保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依然只是平凡的人,让人感到特别的难受。感觉造成他们磨难的主要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让我们特别感激现在这个时代,不用遭受他们这样的命运。”……
在进行这一学习任务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自身应认真阅读原著及相关评价赏析文字,对各种阅读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其错误予以纠正,不足加以补充是需要的,但要尊重學生的学习成果,切忌越俎代庖,避免求全心理。重要的不是讨论结果的完美,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发生。让人欣喜地是,学生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时候,在课外主动地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复习名著的同时,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要能够被观察(通过讨论、论文、测验等),观察结果应反馈给学生。如果学习的目标是理解,评价和反馈就必须是理解。”学生对名著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小组内对组员的各种观点也在分析、评价和创造性的整合,而班级交流环节,更增加了组与组之间的倾听、分析、评价,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分析、评价和整合创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读写结合,以写深思
在学生围绕“磨难”主题开展理解、分析和评价后,课堂布置第三项学习任务——“在这次的期末模拟考中,你的好朋友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再加上最近他父母经营的饭店生意也不理想,他为此感到很苦恼,请从以上三本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的故事为好友写一段鼓励的话(100字以内)。”
在前面两个任务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探究结果,他们可能觉得这些人物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无法很好体会阅读这些经典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这次复习中,将“读”“感”“思”“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并加深思考,进而有效地拉近经典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再布置回家作业——“请围绕‘磨难’主题,结合这三本名著中的相关内容和自身经历,谈一谈你对磨难的认识(不少于600字)”。这一作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这三本名著的认识,通过写作将其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固化到文字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希望他们能够从这些名著中获得一些精神力量,以适应今天的学习、生活。
钱理群先生在谈到学生阅读经典时,这样说道“90后的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又带来了发展中的众多问题,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的盛行,等等,这都很容易造成物质相对富裕中的精神迷茫。而他们又从小就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都会在今天的青少年,特别是他们中间比较敏感的孩子的内心,反弹出强烈的精神需求。”固然钱先生书中说的是90后,但如今的零零后何尝不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名著复习固然是考试需要,但更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阅读是为孩子终身服务的,是孩子们精神养料的来源,是他们自我提升的需要,更是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追寻理想的人格”的重要途径。
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性还在继续尝试中,在这一尝试过程中,也是对教师自身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只有尊重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名著阅读的真正意义,把握名著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才能在复习阶段通过整合、聚焦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名著阅读复习也是教师教育情怀和个人阅读能力的一次检测,只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能将名著的营养注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精神世界。
[ 参
【关键词】 名著复习 主题阅读 比较阅读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5-0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一再强调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6年部编语文教科书,则构建了由教读到自读再到名著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结构;在各地的语文试卷中,也可以看到名著阅读在试题中的比重与日俱增。从课标到教材到检测,都向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现实也确实如此,一线教师加大了对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名著阅读在期末复习阶段也被纳入了计划。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发现名著阅读复习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况:画出教材中关于名著或是阅读方法知识的重点,让学生背诵默写;梳理概括每本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检测;根据名著文体特征,教师罗列一些重点(做得好一些的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行整理)让学生记忆背诵,比如小说类列出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及性格品质,传记类围绕时间轴梳理主人公的主要事件等等;还有的觉得平时都已经指导学生阅读了书籍,就让学生自行复习。
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在复习阶段提高名著阅读得分或多或少都有些效果,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却并无多少益处。
正如美国的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清楚地指出:“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由此可见,以上几种复习情况只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训练的是学生的低阶思维能力——回忆和理解,加大了学生复习的负担,而且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创造的不起丝毫作用。
同时结合这几年的名著阅读命题趋势来看,名著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体验、感悟、思考,是文学名著阅读的价值追求,也是名著阅读评测的基本方向。既然“命题”指向感受、体验、思考,那么名著阅读复习教学也应指向感受、体验、思考,绝不能指向机械记忆。
名著阅读具体怎么复习?如何复习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正如省教研员章新其老师所说的“经由语文知识的‘路径’,达成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师的‘学习指导’是‘魔杖’。语文知识只是形成语文素养的载体,它不能直接转化成语文素养,由‘知识’转化为‘素养’,必须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活动。” 因此名著阅读的复习依然应当建立在加深学生感受体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学习活动上。
以下笔者结合八下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平凡的世界》三本书的复习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名著阅读复习中落实加深学生感受体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一、主题阅读,整合启思
八下名著阅读必读和选读书共六本:《傳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为学习选择性阅读这种阅读方法组织在一起,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主要侧重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方法的学习。在之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这两种阅读方法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在复习阶段,笔者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从主题阅读的角度放在一起复习,加深学生感受体验。
这三本书虽文体有差异,但都涉及到了人们如何面对生活的磨难。因此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请学生围绕“磨难”这一主题,结合之前对文本的阅读,快速列出这几本书中的主要人物,经历的主要磨难,面对磨难的选择,以及关于磨难的经典语录。在小组交流,板书关键词后,投影展示人物的经典语录,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后请学生写下从这些主人公面对苦难的选择和经典话语中获得的感受和启示,班级进行交流。
主题式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意义,并在应用中生成自己的感悟,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一环节的设计虽然还是建立在學生回忆和理解的“低阶认知能力”基础上,但“高阶认知能力”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只有运用高阶能力去使用这些基础知识和素材,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才能体会到前期基础学习和阅读积累对他们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主题阅读正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已储备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打开另一个天地,让他们把这些散乱的收藏品重新组合,焕发生命,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阅读,以增加大脑阅读库的收藏。
此外,从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这个角度来看,主题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名著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正如《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所说人们“主动的心理工作状态应用推理过程去联系事件”“学习的一个特征是回忆加工,使之与其他信息建立相关的联系”, 主题阅读正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作品之间以及作品与自身的联系,从而构建起自身的阅读体系。
当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复习几本书时,他们需要调动起关于这几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删选总结;为了避免出错,他们还将会回原文进行印证,主动进行再次阅读。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学生将经历分享、应用、总结的过程,因而其阅读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二、比较阅读,析评促思
在学生对这三本书的“磨难”主题有所感悟基础上,课堂进入第二项学习任务。“不同作者在展现人物面对磨难时的选择上,有哪些异同?请从人物形象、写作方法、结构特征、写作风格等角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向同学们推荐这三本书的阅读方法。”这一学习任务的设置指向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需要学生调动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因此具备了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采取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围绕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过程中,重视引领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补充,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进行观点碰撞,思维提升。 在活动中,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研读成果——“《名人传》是传记作品,作品中展示的是这些人物在生命中遇到的真实的磨难,来自身体的、亲人的、周围人的磨难,作者在写作素材的选择上尽量用传主自己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们身边人的回忆、记录等,特别是结合他们作品及创作过程,多侧面多角度表真实地表现了传主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磨难和顽强的精神;传主在最终并没有赢得世俗意义的胜利,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和精神却流传了下来。整本作品完整地讲述三个人的生平,从出生到离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身上,保尔的磨难主要来自阶级斗争和疾病,他与沙俄残暴统治及自己身体的残疾作斗争,在这过程中收获了不同的爱情和党对他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有朱赫来对他的帮助,虽遭磨难但最终精神却没被征服。表现的是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者在写的时候按照人物的成长历程,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保尔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但这本小说主要是围绕两个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看似不同实则相似的命运展开,他们两兄弟虽然一个在村里,一个进了城,但是都在工作、爱情上遇到了各种磨难,特别是弟弟孙少平还毁了容,他们在生活的磨难面前,从未停止抗争,但是却并没有收获很多,既没有像贝多芬他们那样留下永垂不朽的作品,也没有像保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依然只是平凡的人,让人感到特别的难受。感觉造成他们磨难的主要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让我们特别感激现在这个时代,不用遭受他们这样的命运。”……
在进行这一学习任务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自身应认真阅读原著及相关评价赏析文字,对各种阅读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其错误予以纠正,不足加以补充是需要的,但要尊重學生的学习成果,切忌越俎代庖,避免求全心理。重要的不是讨论结果的完美,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发生。让人欣喜地是,学生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时候,在课外主动地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复习名著的同时,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要能够被观察(通过讨论、论文、测验等),观察结果应反馈给学生。如果学习的目标是理解,评价和反馈就必须是理解。”学生对名著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小组内对组员的各种观点也在分析、评价和创造性的整合,而班级交流环节,更增加了组与组之间的倾听、分析、评价,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分析、评价和整合创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读写结合,以写深思
在学生围绕“磨难”主题开展理解、分析和评价后,课堂布置第三项学习任务——“在这次的期末模拟考中,你的好朋友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再加上最近他父母经营的饭店生意也不理想,他为此感到很苦恼,请从以上三本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人物的故事为好友写一段鼓励的话(100字以内)。”
在前面两个任务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探究结果,他们可能觉得这些人物离自己的生活比较遥远,无法很好体会阅读这些经典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这次复习中,将“读”“感”“思”“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并加深思考,进而有效地拉近经典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再布置回家作业——“请围绕‘磨难’主题,结合这三本名著中的相关内容和自身经历,谈一谈你对磨难的认识(不少于600字)”。这一作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这三本名著的认识,通过写作将其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固化到文字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希望他们能够从这些名著中获得一些精神力量,以适应今天的学习、生活。
钱理群先生在谈到学生阅读经典时,这样说道“90后的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又带来了发展中的众多问题,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的盛行,等等,这都很容易造成物质相对富裕中的精神迷茫。而他们又从小就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都会在今天的青少年,特别是他们中间比较敏感的孩子的内心,反弹出强烈的精神需求。”固然钱先生书中说的是90后,但如今的零零后何尝不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名著复习固然是考试需要,但更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阅读是为孩子终身服务的,是孩子们精神养料的来源,是他们自我提升的需要,更是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追寻理想的人格”的重要途径。
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性还在继续尝试中,在这一尝试过程中,也是对教师自身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只有尊重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名著阅读的真正意义,把握名著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才能在复习阶段通过整合、聚焦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名著阅读复习也是教师教育情怀和个人阅读能力的一次检测,只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才能将名著的营养注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精神世界。
[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