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到第四季度,各企业都开始启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具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数据不准、预算执行和考核与实际脱节、预算管理效率低下乃至预算失败等现象始终困扰着部分企业。本文在分析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若干具体对策。
[关键词]预算管理;经营目标;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0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1
1 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预算管理基础薄弱,未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科学可行预算管理制度,无论从预算编制范围、编制方法,还是从预算计划分解、调整、执行监控以及考核均模糊不清,预算编制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从性,不能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使预算开始就流于形式。
1.2 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相脱节
一些企业预算没有围绕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生产能力、资金需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等进行编制,或者说企业经营目标本身就不够明确、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是采用简单的方法来主观估计,缺乏必要的预测环节,或随意地运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的方法确定预算数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难以对各项费用、收入支出加以有效控制。
1.3 预算编制过程中沟通不足
一些企業在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地沟通,割裂了预算与业务运行之间内存的、有机的联系,甚至编制单位害怕被考核,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对收入类预算少报,对成本费用类预算多报,以便给自己留有余地,不利于编制单位潜能的发挥,导致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使预算缺乏准确性。
1.4 当政策、市场等环境发生变化时,预算调整滞后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政策、市场因素影响变化时,企业应该及时对预算做出相应的调整,但部分企业对一些变化因素的反应不够敏感,预算的调整相对滞后,影响了预算对企业经管活动的指导效果以及资源调配的整合作用。
1.5 预算考核评价流于形式
预算考核评价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部分企业虽然也将预算管理纳入考核,但并未起到真正考评的作用。考核不严格,考核结果不能与职工薪资挂钩。在整个考核系统中,预算管理起不到约束与激励作用,预算考核评价失去意义。
2 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有据可依。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及其运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规范、调整以及完善。作为企业来讲,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及运行,应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进行”的原则,首先要在规范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然后再从预算管理广度、深度出发,并运用计算机及ERP系统,逐步构建基于网络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2.2 预算的编制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预算的编制一般应按照“从上至下,从下到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在认真研究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经营环境的基础上,分析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竞争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市场份额、产品分布、营销策略、激励政策等因素客观准确的编制。
预算组成内容,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设备大中小修理预算、人员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等,这些预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因此,任何一个部分的预算如果编制不客观,都会影响到整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2.3 做好全员、全过程沟通
全员要求企业各部门要将本部门经营目标延伸细化到每个岗位员工,成为他们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
全过程主要体现在预算与业务要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归口管理,指标归口负责,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贯穿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2.4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市场突变、战略调整以及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等现象,使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所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对预算指标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地对原有预算进行补充和修正,使预算与企业的运行互相磨合,发挥预算的最大作用。
2.5 严格落实考核评价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预算管理变得毫无动力,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奖惩兑现是保障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有奖惩兑现才可保障预算的严肃性,确保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衔接。
预算涉及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牵连企业各种现实的,潜在的因素。预算是集统计、分析、纠正、评估为一体的系统化管理,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预算执行过程也是企业有效监控管理的过程,必要时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保证预算的可行性和预算评估工作的客观性。
[关键词]预算管理;经营目标;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0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1
1 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预算管理基础薄弱,未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科学可行预算管理制度,无论从预算编制范围、编制方法,还是从预算计划分解、调整、执行监控以及考核均模糊不清,预算编制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从性,不能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使预算开始就流于形式。
1.2 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相脱节
一些企业预算没有围绕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生产能力、资金需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等进行编制,或者说企业经营目标本身就不够明确、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是采用简单的方法来主观估计,缺乏必要的预测环节,或随意地运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的方法确定预算数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难以对各项费用、收入支出加以有效控制。
1.3 预算编制过程中沟通不足
一些企業在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地沟通,割裂了预算与业务运行之间内存的、有机的联系,甚至编制单位害怕被考核,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对收入类预算少报,对成本费用类预算多报,以便给自己留有余地,不利于编制单位潜能的发挥,导致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使预算缺乏准确性。
1.4 当政策、市场等环境发生变化时,预算调整滞后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政策、市场因素影响变化时,企业应该及时对预算做出相应的调整,但部分企业对一些变化因素的反应不够敏感,预算的调整相对滞后,影响了预算对企业经管活动的指导效果以及资源调配的整合作用。
1.5 预算考核评价流于形式
预算考核评价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部分企业虽然也将预算管理纳入考核,但并未起到真正考评的作用。考核不严格,考核结果不能与职工薪资挂钩。在整个考核系统中,预算管理起不到约束与激励作用,预算考核评价失去意义。
2 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有据可依。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及其运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规范、调整以及完善。作为企业来讲,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及运行,应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进行”的原则,首先要在规范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然后再从预算管理广度、深度出发,并运用计算机及ERP系统,逐步构建基于网络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2.2 预算的编制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预算的编制一般应按照“从上至下,从下到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在认真研究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经营环境的基础上,分析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竞争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市场份额、产品分布、营销策略、激励政策等因素客观准确的编制。
预算组成内容,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设备大中小修理预算、人员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等,这些预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因此,任何一个部分的预算如果编制不客观,都会影响到整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2.3 做好全员、全过程沟通
全员要求企业各部门要将本部门经营目标延伸细化到每个岗位员工,成为他们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
全过程主要体现在预算与业务要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归口管理,指标归口负责,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贯穿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2.4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市场突变、战略调整以及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等现象,使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所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对预算指标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地对原有预算进行补充和修正,使预算与企业的运行互相磨合,发挥预算的最大作用。
2.5 严格落实考核评价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预算管理变得毫无动力,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奖惩兑现是保障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有奖惩兑现才可保障预算的严肃性,确保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衔接。
预算涉及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牵连企业各种现实的,潜在的因素。预算是集统计、分析、纠正、评估为一体的系统化管理,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预算执行过程也是企业有效监控管理的过程,必要时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保证预算的可行性和预算评估工作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