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他们对环境有很高的感受力,往往能觉察到别人忽略的事情而且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评鉴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高中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思维特点,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创新思维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正成为这个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为此,本文特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識,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愉悦、向上的环境,着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为课堂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热爱尊重信任每个学生,给他们创建自主学习、自主活動的思维空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和个性思维的良好土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教师教师要允许学生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特别是有个性和独特的回答,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历史本身就是有血有肉的丰富的画卷,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感悟历史、讨论历史、思考历史、评价历史,充分体现学生主题,更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等各方面,本身就与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探讨历史就要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也必然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恰当地把其它学科知识引入历史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如在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在讲述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中就包含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并且对希腊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比中国大陆文明与希腊海洋文明的不同。还有就是在讲述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原因时就包括有十六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发展等。总之,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有利于拓展历史思维的力度,锻炼思维过程的严密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发展。
四、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规定型开放式教学、主题型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所谓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用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的成果。一般在普通高中学生中,主要就采用这种方式。对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题目自拟)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改作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题目新颖,立论正确,说理透彻,其写作水平比预计的要高。这次考试中较好的小论文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自毁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等。
五、针对创新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经济繁荣盛况之后,在未讲唐文化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之类的题,让他们直接作出判断。
总之,教育的本质在与促进人的发展,而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李建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创新思维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正成为这个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为此,本文特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識,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愉悦、向上的环境,着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为课堂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热爱尊重信任每个学生,给他们创建自主学习、自主活動的思维空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和个性思维的良好土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教师教师要允许学生和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特别是有个性和独特的回答,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历史本身就是有血有肉的丰富的画卷,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感悟历史、讨论历史、思考历史、评价历史,充分体现学生主题,更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等各方面,本身就与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探讨历史就要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也必然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恰当地把其它学科知识引入历史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如在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在讲述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中就包含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并且对希腊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比中国大陆文明与希腊海洋文明的不同。还有就是在讲述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原因时就包括有十六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发展等。总之,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有利于拓展历史思维的力度,锻炼思维过程的严密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发展。
四、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规定型开放式教学、主题型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所谓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用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的成果。一般在普通高中学生中,主要就采用这种方式。对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题目自拟)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改作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题目新颖,立论正确,说理透彻,其写作水平比预计的要高。这次考试中较好的小论文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自毁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等。
五、针对创新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经济繁荣盛况之后,在未讲唐文化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之类的题,让他们直接作出判断。
总之,教育的本质在与促进人的发展,而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李建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