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国的发病率在10%左右,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的24小时之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本疾病会严重威胁到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1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
目前比较流行的妊娠高血压病因学说为免疫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以及钙平衡失调学说。目前认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由于某些遗传因素导致胎儿--母体免疫平衡失调,从而引起子宫--胎盘血管的发育受阻和免疫损伤,胎盘缺血,胎盘释放血浆细胞毒性因子增加,全身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受损和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最终导致本疾病发生。该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以及家族史、营养不良、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病理生理变化
全身小动脉痉挛为本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注减少,对母婴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婴死亡。主要的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1)脑:缺血、水肿、充血、血栓形成、出血;(2)肝:肝内小动脉痉挛持续过久,肝细胞缺血,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3)肾: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狭窄,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少尿,肾衰竭;(4)心血管:冠状小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点状出血和坏死,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增高,肺水肿,心衰;(5)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绒毛浅着床以及血管痉挛导致胎盘灌流下降,胎盘功能下降,导致胎儿宮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若胎盘血管破裂可导致胎盘早剥,底蜕膜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胎盘绒毛变性,出血。
3 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和临床表现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表现为BP≥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2)子痫前期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并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子痫是由子痫前期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症状,引起抽搐发作或昏迷。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导致严重的母儿并发症。除终止妊娠外,无有效治疗方法。(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在先兆子痫基础上发生抽搐、昏迷,抽搐发作过程典型者为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患者头部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与面部肌肉颤动,全身以及四周肌肉强直,迅速发生强烈抽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经过一分钟左右抽搐暂停,全身肌肉松弛,深长吸气,发生喊声而恢复呼吸,抽搐时患者神志丧失。轻症抽搐后渐渐苏醒,重者抽搐频繁,可陷入深度昏迷;(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在300mg/24h以上;高血压孕妇怀孕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BP在140/90mmHg以上,孕前或怀孕20周以前或孕20周以后首次诊断高血压病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4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
4.1妊娠期高血压
患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每天不少于10小时;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对于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佳的患者可以给予镇静剂;要密切监护母婴的状态,包括头痛、视力改变、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每日测量体重和血压,每2日复查尿蛋白,定期检测血液、胎儿发育状况和胎盘功能;可采取间断吸氧的方式,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气供应;在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不限盐和液体,但对于全身浮肿的患者应该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4.2子痫
处理原则为控制抽搐,纠正缺血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在控制抽搐方面,首选硫酸镁,必要时加用强镇静药物,降低颅压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患者血压过高时可以用降压药;子痫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抽搐控制后2小时左右,或已经恢复意识,应该考虑终止妊娠,行剖宫产或引产视病情而定。
在护理方面,要避免声音、光照刺激,检查以及各种治疗等均可诱发子痫抽搐,故一切操作都应该在使用镇静剂后进行,动作要轻,要将病人安置在暗室内,由专人进行护理;昏迷过程中要禁止进食,取头低侧卧位,使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取口内痰液以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子痫抽搐时要防止患者从床上摔下,增加挡板。
总而言之,妊娠高血压对母婴身体健康伤害极大,甚至可能导致母婴死亡,一旦出现任何症状都要及时进行治疗,加快反复进程,保证母婴平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强化康复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1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
目前比较流行的妊娠高血压病因学说为免疫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以及钙平衡失调学说。目前认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由于某些遗传因素导致胎儿--母体免疫平衡失调,从而引起子宫--胎盘血管的发育受阻和免疫损伤,胎盘缺血,胎盘释放血浆细胞毒性因子增加,全身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受损和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最终导致本疾病发生。该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以及家族史、营养不良、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 病理生理变化
全身小动脉痉挛为本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注减少,对母婴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婴死亡。主要的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1)脑:缺血、水肿、充血、血栓形成、出血;(2)肝:肝内小动脉痉挛持续过久,肝细胞缺血,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3)肾: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狭窄,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少尿,肾衰竭;(4)心血管:冠状小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点状出血和坏死,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增高,肺水肿,心衰;(5)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绒毛浅着床以及血管痉挛导致胎盘灌流下降,胎盘功能下降,导致胎儿宮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若胎盘血管破裂可导致胎盘早剥,底蜕膜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胎盘绒毛变性,出血。
3 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和临床表现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表现为BP≥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2)子痫前期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并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子痫是由子痫前期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症状,引起抽搐发作或昏迷。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导致严重的母儿并发症。除终止妊娠外,无有效治疗方法。(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在先兆子痫基础上发生抽搐、昏迷,抽搐发作过程典型者为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患者头部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与面部肌肉颤动,全身以及四周肌肉强直,迅速发生强烈抽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经过一分钟左右抽搐暂停,全身肌肉松弛,深长吸气,发生喊声而恢复呼吸,抽搐时患者神志丧失。轻症抽搐后渐渐苏醒,重者抽搐频繁,可陷入深度昏迷;(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在300mg/24h以上;高血压孕妇怀孕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BP在140/90mmHg以上,孕前或怀孕20周以前或孕20周以后首次诊断高血压病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4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与护理
4.1妊娠期高血压
患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每天不少于10小时;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对于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佳的患者可以给予镇静剂;要密切监护母婴的状态,包括头痛、视力改变、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每日测量体重和血压,每2日复查尿蛋白,定期检测血液、胎儿发育状况和胎盘功能;可采取间断吸氧的方式,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气供应;在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不限盐和液体,但对于全身浮肿的患者应该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4.2子痫
处理原则为控制抽搐,纠正缺血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在控制抽搐方面,首选硫酸镁,必要时加用强镇静药物,降低颅压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患者血压过高时可以用降压药;子痫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抽搐控制后2小时左右,或已经恢复意识,应该考虑终止妊娠,行剖宫产或引产视病情而定。
在护理方面,要避免声音、光照刺激,检查以及各种治疗等均可诱发子痫抽搐,故一切操作都应该在使用镇静剂后进行,动作要轻,要将病人安置在暗室内,由专人进行护理;昏迷过程中要禁止进食,取头低侧卧位,使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取口内痰液以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子痫抽搐时要防止患者从床上摔下,增加挡板。
总而言之,妊娠高血压对母婴身体健康伤害极大,甚至可能导致母婴死亡,一旦出现任何症状都要及时进行治疗,加快反复进程,保证母婴平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强化康复信心,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