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小文《黄宾虹纪游山水入《物册》去年在《收藏界》杂志登载后,引起了许多“黄画”爱好者的关注。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及中国港台等地的同好纷纷来电谈及他们对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作品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十分支持我这个“黄画迷”,希望我能再抽些时间写些有关研究黄宾虹先生的文章。杭州市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在去年十二月出了特集纪念该会成立二十周年,此册和本人另一件黄宾虹《桂江纪游》大立轴(此画上有黄宾虹师兄许承尧之诗文长题)也有幸列入特集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的孙力先生、加拿大温哥华的罗国富先生,他们两位都是中国书画的收藏名家。看了我收藏的黄宾虹青绿山水册后都不约而同地说到同一个感受,就是真正想不到黄宾虹的青绿山水画得如此精美。因为一般的黄画爱好者都重视他晚期黑密厚重的画风,对于他早期传统一路的清雅画风很少看重。也因为如此,同好中就有“白宾虹”和“黑宾虹”之美谈了。其实黄宾虹先生为数不多的青绿山水作品中有一些精品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例如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青山红树轴》《古寺松云轴》《黄山诸峰轴》等作品中在传统的石青石绿中加入了一些白粉,使画面更加亮丽浑厚。有一些黄画研究者很早已提出过黄宾虹先生是研究过西方的油画之画理的,我也认为这确是事实,不过宾虹大师是用中国传统的丹青手法,溶入了西画的明暗色光理论而已。
今天我再介绍寒舍所藏的一件“白宾虹”作品,与黄画爱好者一起探讨,同时也希望人们能更加重视黄宾老早期传统功力深厚的、清雅朴实的山水画作品。此部山水册页装裱于民国年间,它采用宋朝的装裱形式,上下紫檀木四眼穿带式掌玩小册页。很明显,它的形制是承秦汉竹简书而成,小册页又外配一个黑色提花大绸(民国时有身份男士所用的服装绸料)手工缝制拉带小袋。
此册页为设色纸本十二开山水人物,每开13.8×16.8厘米,合拢后册页大小仅为13.8×8.4厘米,显得十分古朴和小巧玲珑。民国时文人多穿长衫,宽大的衣袖内可以随意藏些把玩的小册页和小手卷等书画作品。特别是在文人雅集时这些精巧的作品往往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增加了鉴赏的兴趣。通常这些小册页和小手卷都和人的手掌一般大小,所以也就有掌玩册页及手卷之称,我曾多次见到吴大澄、齐白石、溥儒、张大千、唐云等近现代书画名家的这些掌玩小品,最小的仅有4厘米。
黄宾虹先生从青少年时起就遵循中国传统文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和志向,正因为他的足迹行遍了中华大地无数的名胜山水,所以我们后来的人们才可以有福欣赏到他那功力深厚、内容丰富的山水画作品。特别是他在六十三岁和七十岁的两次出游,花了数年时间,行遍了四川、广西、广东的名山名水,给我们留下了近万件纪游得精品之作。同时学术界也一致公认宾虹大师存世的各种山水画小品册页和包括他的游纪写生稿有近万件之多,但是从目前公私出版的书籍介绍之藏品和各大拍卖行上拍的黄宾虹山水册页来看,都没有比这部册页再小的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此小册页也可能是黄宾虹存世最小的一部山水人物画册页了。
这部山水写生册全部是以淡雅的水墨笔法为主,稍微施以一些赭色,远山也仅仅用了很少量的青蓝色。为了配合清淡雅致的山水小品,黄宾虹先生在每一页作品的题款上也用了淡墨。
第一页(图I),山峰前两茅屋内端坐着_人正在读书,一老者拄杖行在桥上,目视前方友人的屋舍。画面左上方题:“白石山老竹岭二源汇于官桥台,小溪水至于齐武,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二页(图2),大山峰下之屋内有两友正在对坐谈论,旁屋的桌子上放有一些古瓷器,小路上有一老者拄杖匆匆赴约。在画面的右上方题:“弥陀寺”。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三页(图3),山峰下之湖泊中有一人划着小舟,目光凝视着湖旁的树林和地下一些淡蓝色的光迹,整个画面很清静,画的右上方题:“志载吴波秋月旧传,湖生蚌光丰盈莹澈为景之至者,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四页(图4),山峰下的古松旁有一茅屋,内端坐一人凝思望景,桌子上放有书籍,画面左上方题:“弋阳振衣台西南峰峦峭削不可方弗,草以追写之,宾虹纪游。”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五页(图5),群峰下有一小屋,其中端坐—人远望前面的湖水若有所思,远处淡蓝色的山峰清翠亮丽。画之右上方题:“虎须滩在奉节东,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六页(图6),奇峭多姿的群峰在云雾围绕之中,近山旁有古松二株,一座屋中不见主人,唯见桌上放着一些书籍,溪水在近处的山头中弯弯曲曲地畅流,整个画面寂静安详,此时主人或许正在内室高枕小憩。画之右上方题:“五百罗汉峰巍然搏铁无皴,一起十丈势直倒压海门诸峰,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
第七页(图7),群峰之中绘有两座距离不远的屋子,山中有一条小道直通山下的湖泊,湖中有一小舟,戴着草帽的船夫正将端坐在舟前的青年人送到岸边。在画的左上方题:“三溜滩在东湖西十里,宾虹纪游。”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八页(图8),山峰下的树林中有一座茅屋,堂前端坐一老翁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书,在画之右上方题:“太白书院左侧双髻峰,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九页(图9),云雾环绕的山峰,松树林中有一座宽敞的大茅屋,堂前的主人正在整理和阅读一些古书,天空晴朗,远处有数个淡淡的青峰,使主人的心情安坦舒畅,在画的左上方题:“石溪之雁山北合水从东北诸谷出,与大龙滩合,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十页(图10),用淡墨画出云气盘绕的山峰,枝叶茂盛的古树旁有两座并排的大茅屋,前屋的堂前大桌子上放着一些书籍而未见主人,整个画面布局简单而四平八稳,真有虎踞龙盘之势。画之右上方题:“昌溪之水出焉,其南有飞来峰,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十一页(图11),高大的双峰之下有一片苍翠的树林,一座古屋的堂前端坐一老者正聚精会神地凝视前方的溪桥和远处的青翠山峰,老者身后的桌上放着一些书籍,似正在做阅读后的静静思考。画之右上方题:“石桥岩,宾虹。”钤自文印“黄冰鸿”。最后一页(图12)画的是秋冬小景,数峰之下的几株古树,苍老的树枝挺拔如龙身,两座茅屋并列,右边的屋中一老者正在端坐赏景,两座屋内也都放着一些古瓷器。在画之右上方题:“玉垒关北岸,宾虹。”钤有二方印章,一为白文“黄冰鸿”,一为朱文“宾虹诗画”。
我曾粗略地统计过这部小册页内所绘的十二个风景名胜,其中已经包含黄宾老在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等各省的游纪足迹了口此部册页内无纪年款,但是从画之风格上来看应该是黄宾老第二:次西南之行以后所作,即上世纪三十年代晚期时完成的纪游作品。
此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呈黄宾 老高足、安徽省美协主席赖少其画师鉴评。赖先生认为黄宾老此部山水人物小册页内集宋元八大家之神韵,笔墨清雅绝伦,是老前辈眼力最好时所作,无年款及上款亦应是黄宾老自存之满意作品,也为课徒之品,全册历经数十年仍精新如此,真正是非常难得。赖先生乐赐题签:“黄宾翁山水写生册,赖少其题。”钤白文印“赖少其”。
我从小喜欢画画。十三岁时开始和当代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公子,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先生一起学画。青年时有幸成为著名书画家余任天先生的弟子,余先生诗书画印四绝,潘天寿大师所用印章多数出自余先生之手。先生又富收藏且精鉴赏,我也是随他老人家学习书画鉴赏的少数弟子之一。
余先生的山水画完全吸收了宾虹大师的笔墨神韵,他经常和我谈论黄宾老的“五笔七墨法”,从此以后我就迷上了黄宾虹大师的书画作品。人生如梦,我最敬重的余先生已驾鹤西去二十五年了,他和黄宾虹大师一起长眠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之南山峰顶。
二十多年前我又参加了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和宾虹大师的千金黄映家女士,爱婿赵志钧先生,黄宾老的入室弟子王伯敏教授、黄逸宾先生、叶少珊先生都有过很多次的深入交谈,他们对我学习和收藏研究黄宾虹的作品都曾经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当今仍健在的八十六岁高龄的中国美术史论权威、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曾经先后多次寄赠我精品书法、山水和先生长题之竹石手卷,对我这个普通会员寄于期望,爱护有加。孙晓泉老先生今年高龄九十又一岁了,他是杭州市黄宾虹学术研究会的会长,曾任杭州文化局局长、西泠印社副社长,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对研究“黄学”贡献很大。孙老的诗词极佳,记得他六十六岁时赠我四尺对开大行书一幅,亦为寒舍一宝,在此遥祝孙老寿超百岁,多留墨宝兴中华。
我的老朋友钱学文医师(1920~2003年)是香港著名的从事黄宾虹作品研究和收藏的大家,因为他岳父黄居素先生(1897-1986年)是黄宾虹大师一生的知已,亦师亦友,所以钱医师有缘续藏黄宾老的精品书画200多幅。我也有小福能阅读到如此大量的黄宾老佳作,小至斗方册页,大到巨轴长卷。就在钱医师去世前两年,他曾捐出一幅珍藏的黄宾虹山水精品《松筠高阁图》(91.5×41.5厘米),将拍卖所得数十万元建成黄宾虹先生铜像安放在杭州西湖边的西泠桥旁,真是功德无量。我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一辈黄宾虹艺术的研究者所作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究黄宾虹大师的艺术体系就是对已故前辈学者的最好纪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的孙力先生、加拿大温哥华的罗国富先生,他们两位都是中国书画的收藏名家。看了我收藏的黄宾虹青绿山水册后都不约而同地说到同一个感受,就是真正想不到黄宾虹的青绿山水画得如此精美。因为一般的黄画爱好者都重视他晚期黑密厚重的画风,对于他早期传统一路的清雅画风很少看重。也因为如此,同好中就有“白宾虹”和“黑宾虹”之美谈了。其实黄宾虹先生为数不多的青绿山水作品中有一些精品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例如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青山红树轴》《古寺松云轴》《黄山诸峰轴》等作品中在传统的石青石绿中加入了一些白粉,使画面更加亮丽浑厚。有一些黄画研究者很早已提出过黄宾虹先生是研究过西方的油画之画理的,我也认为这确是事实,不过宾虹大师是用中国传统的丹青手法,溶入了西画的明暗色光理论而已。
今天我再介绍寒舍所藏的一件“白宾虹”作品,与黄画爱好者一起探讨,同时也希望人们能更加重视黄宾老早期传统功力深厚的、清雅朴实的山水画作品。此部山水册页装裱于民国年间,它采用宋朝的装裱形式,上下紫檀木四眼穿带式掌玩小册页。很明显,它的形制是承秦汉竹简书而成,小册页又外配一个黑色提花大绸(民国时有身份男士所用的服装绸料)手工缝制拉带小袋。
此册页为设色纸本十二开山水人物,每开13.8×16.8厘米,合拢后册页大小仅为13.8×8.4厘米,显得十分古朴和小巧玲珑。民国时文人多穿长衫,宽大的衣袖内可以随意藏些把玩的小册页和小手卷等书画作品。特别是在文人雅集时这些精巧的作品往往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增加了鉴赏的兴趣。通常这些小册页和小手卷都和人的手掌一般大小,所以也就有掌玩册页及手卷之称,我曾多次见到吴大澄、齐白石、溥儒、张大千、唐云等近现代书画名家的这些掌玩小品,最小的仅有4厘米。
黄宾虹先生从青少年时起就遵循中国传统文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和志向,正因为他的足迹行遍了中华大地无数的名胜山水,所以我们后来的人们才可以有福欣赏到他那功力深厚、内容丰富的山水画作品。特别是他在六十三岁和七十岁的两次出游,花了数年时间,行遍了四川、广西、广东的名山名水,给我们留下了近万件纪游得精品之作。同时学术界也一致公认宾虹大师存世的各种山水画小品册页和包括他的游纪写生稿有近万件之多,但是从目前公私出版的书籍介绍之藏品和各大拍卖行上拍的黄宾虹山水册页来看,都没有比这部册页再小的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此小册页也可能是黄宾虹存世最小的一部山水人物画册页了。
这部山水写生册全部是以淡雅的水墨笔法为主,稍微施以一些赭色,远山也仅仅用了很少量的青蓝色。为了配合清淡雅致的山水小品,黄宾虹先生在每一页作品的题款上也用了淡墨。
第一页(图I),山峰前两茅屋内端坐着_人正在读书,一老者拄杖行在桥上,目视前方友人的屋舍。画面左上方题:“白石山老竹岭二源汇于官桥台,小溪水至于齐武,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二页(图2),大山峰下之屋内有两友正在对坐谈论,旁屋的桌子上放有一些古瓷器,小路上有一老者拄杖匆匆赴约。在画面的右上方题:“弥陀寺”。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三页(图3),山峰下之湖泊中有一人划着小舟,目光凝视着湖旁的树林和地下一些淡蓝色的光迹,整个画面很清静,画的右上方题:“志载吴波秋月旧传,湖生蚌光丰盈莹澈为景之至者,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四页(图4),山峰下的古松旁有一茅屋,内端坐一人凝思望景,桌子上放有书籍,画面左上方题:“弋阳振衣台西南峰峦峭削不可方弗,草以追写之,宾虹纪游。”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五页(图5),群峰下有一小屋,其中端坐—人远望前面的湖水若有所思,远处淡蓝色的山峰清翠亮丽。画之右上方题:“虎须滩在奉节东,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六页(图6),奇峭多姿的群峰在云雾围绕之中,近山旁有古松二株,一座屋中不见主人,唯见桌上放着一些书籍,溪水在近处的山头中弯弯曲曲地畅流,整个画面寂静安详,此时主人或许正在内室高枕小憩。画之右上方题:“五百罗汉峰巍然搏铁无皴,一起十丈势直倒压海门诸峰,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
第七页(图7),群峰之中绘有两座距离不远的屋子,山中有一条小道直通山下的湖泊,湖中有一小舟,戴着草帽的船夫正将端坐在舟前的青年人送到岸边。在画的左上方题:“三溜滩在东湖西十里,宾虹纪游。”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八页(图8),山峰下的树林中有一座茅屋,堂前端坐一老翁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书,在画之右上方题:“太白书院左侧双髻峰,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九页(图9),云雾环绕的山峰,松树林中有一座宽敞的大茅屋,堂前的主人正在整理和阅读一些古书,天空晴朗,远处有数个淡淡的青峰,使主人的心情安坦舒畅,在画的左上方题:“石溪之雁山北合水从东北诸谷出,与大龙滩合,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十页(图10),用淡墨画出云气盘绕的山峰,枝叶茂盛的古树旁有两座并排的大茅屋,前屋的堂前大桌子上放着一些书籍而未见主人,整个画面布局简单而四平八稳,真有虎踞龙盘之势。画之右上方题:“昌溪之水出焉,其南有飞来峰,宾虹。”钤白文印“黄冰鸿”。第十一页(图11),高大的双峰之下有一片苍翠的树林,一座古屋的堂前端坐一老者正聚精会神地凝视前方的溪桥和远处的青翠山峰,老者身后的桌上放着一些书籍,似正在做阅读后的静静思考。画之右上方题:“石桥岩,宾虹。”钤自文印“黄冰鸿”。最后一页(图12)画的是秋冬小景,数峰之下的几株古树,苍老的树枝挺拔如龙身,两座茅屋并列,右边的屋中一老者正在端坐赏景,两座屋内也都放着一些古瓷器。在画之右上方题:“玉垒关北岸,宾虹。”钤有二方印章,一为白文“黄冰鸿”,一为朱文“宾虹诗画”。
我曾粗略地统计过这部小册页内所绘的十二个风景名胜,其中已经包含黄宾老在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等各省的游纪足迹了口此部册页内无纪年款,但是从画之风格上来看应该是黄宾老第二:次西南之行以后所作,即上世纪三十年代晚期时完成的纪游作品。
此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呈黄宾 老高足、安徽省美协主席赖少其画师鉴评。赖先生认为黄宾老此部山水人物小册页内集宋元八大家之神韵,笔墨清雅绝伦,是老前辈眼力最好时所作,无年款及上款亦应是黄宾老自存之满意作品,也为课徒之品,全册历经数十年仍精新如此,真正是非常难得。赖先生乐赐题签:“黄宾翁山水写生册,赖少其题。”钤白文印“赖少其”。
我从小喜欢画画。十三岁时开始和当代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公子,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先生一起学画。青年时有幸成为著名书画家余任天先生的弟子,余先生诗书画印四绝,潘天寿大师所用印章多数出自余先生之手。先生又富收藏且精鉴赏,我也是随他老人家学习书画鉴赏的少数弟子之一。
余先生的山水画完全吸收了宾虹大师的笔墨神韵,他经常和我谈论黄宾老的“五笔七墨法”,从此以后我就迷上了黄宾虹大师的书画作品。人生如梦,我最敬重的余先生已驾鹤西去二十五年了,他和黄宾虹大师一起长眠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之南山峰顶。
二十多年前我又参加了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和宾虹大师的千金黄映家女士,爱婿赵志钧先生,黄宾老的入室弟子王伯敏教授、黄逸宾先生、叶少珊先生都有过很多次的深入交谈,他们对我学习和收藏研究黄宾虹的作品都曾经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当今仍健在的八十六岁高龄的中国美术史论权威、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曾经先后多次寄赠我精品书法、山水和先生长题之竹石手卷,对我这个普通会员寄于期望,爱护有加。孙晓泉老先生今年高龄九十又一岁了,他是杭州市黄宾虹学术研究会的会长,曾任杭州文化局局长、西泠印社副社长,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对研究“黄学”贡献很大。孙老的诗词极佳,记得他六十六岁时赠我四尺对开大行书一幅,亦为寒舍一宝,在此遥祝孙老寿超百岁,多留墨宝兴中华。
我的老朋友钱学文医师(1920~2003年)是香港著名的从事黄宾虹作品研究和收藏的大家,因为他岳父黄居素先生(1897-1986年)是黄宾虹大师一生的知已,亦师亦友,所以钱医师有缘续藏黄宾老的精品书画200多幅。我也有小福能阅读到如此大量的黄宾老佳作,小至斗方册页,大到巨轴长卷。就在钱医师去世前两年,他曾捐出一幅珍藏的黄宾虹山水精品《松筠高阁图》(91.5×41.5厘米),将拍卖所得数十万元建成黄宾虹先生铜像安放在杭州西湖边的西泠桥旁,真是功德无量。我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一辈黄宾虹艺术的研究者所作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究黄宾虹大师的艺术体系就是对已故前辈学者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