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最初是由任课老师对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60年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开始转向主要关注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辅导者往往扮演着治疗者的角色。7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强调治疗转而更多地强调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尽管辅导者仍然会对少数学生进行治疗,但他们更重视整合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90年代,学校继续强调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同时开始提倡运用跨文化和家庭咨询的策略。
加拿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我国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理念,但并没有类似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很多小学甚至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现结合以下五个特点来具体分析。
一、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加拿大的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教育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部规定,本省学校系统的目的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并且能够获得有助于一个健康、民主、多元社会和经济繁荣与稳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加拿大中小学真正得到了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使他们必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重视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之中
加拿大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让孩子在学校环境中不断获得自信、发展潜能。和国内相比,加拿大的学校给孩子的压力较小,尤其是小学,孩子们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在校时间一般为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学校和教师都很注意给所有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我的成长,并把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减少到最低。例如,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着重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考试的结果。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老师就开始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portfolio)。在小学,档案袋的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它记录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进步。档案袋往往包括学生的测验试卷、手工美术作品、家庭作业样本、撰写的报告、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等,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看到自我的成长。又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和本人见面,同学之间互不知晓,家长收到成绩报告单后,老师会安排和家长一对一见面,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措施,无不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
加拿大的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公正公开,对每位同学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他们积极鼓励学生,非常强调给每个学生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例如,笔者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刚到温哥华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问同学们6×7等于多少,一个同学回答说等于40,老师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很好,你的答案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了。”朋友的孩子感叹道,如果在国内,几乎没有老师会这样做。
2.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加拿大没有专门为学生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或心理健康活动课,但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无不体现了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能力发展为目的。加拿大小学的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联,许多课程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如木工、园艺、家政、烹饪、油漆等,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模仿现实生活展开。小学课程没有固定的课表,多采用综合课程模式,一节课往往是将语言、算术、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一般直到五年级才进行分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加拿大就开始推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组织下探索未知、寻求答案,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毫无疑问,上述做法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二、注重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加拿大坚信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学生的教育不可能脱离广阔的社会背景而单独进行,因此,非常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也成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
1.学区资源的整合
加拿大的教育由各省和地区政府负责,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各省自行开发设置。各省划分为不同的学区,学区执行长官负责管理预算费用、课程设计、教师聘用、学校开支、教学资源等。一个学区的学校之间,可以共享很多教学资源。例如,不少小学因为学生人数较少,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学区可以聘用心理辅导老师,让几个学校共用。
2.家长资源的整合
在加拿大,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活跃的因素。老师和家长会经常沟通,以便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家长可以来学校走访,看看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来学校做志愿者,在学校图书馆帮忙、协助老师整理学生档案袋、为个别学生提供辅导等。学校也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和社区都会开办家长学校,为家长讲授教育孩子的方法。
3.社区资源的整合
加拿大的学校与社区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经常联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社区的停车场、冰球场、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学校都可免费使用;而学校的跑道、球场、图书馆、计算机房,社区也可免费利用。社区有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项目供家长和孩子选择,如各种讲座和培训,像“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情绪调节的技巧”、“冬季抑郁症的防治”等,都是社区经常开设的讲座主题。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也经常担任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和各种服务。例如,当学校发现某个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而无法自行处理时,辅导者可以联系社区的社工或心理专家,由他们协助解决。
三、注重相关教师的专业资质水平
在加拿大中小学,有的设立咨询中心,有的设立健康服务中心,一般都设有学校咨询员(school counselor)。咨询员最接近我国心理教师这一职位。加拿大没有国家的学校咨询员协会,但大部分省都有学校咨询员协会,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校咨询员协会(BC School Counselor’s Association, BCSCA),负责引导和规范学校咨询员的工作。
加拿大学校咨询员的职责比我国心理教师广泛。他们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家长、教师和社区。咨询员对学生既要进行个别辅导,也要进行团体辅导,同时,要和家长、教师、社区人士、校长、校外专家等都保持密切联系。可以说,咨询员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首先,咨询员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从学生的课程选择到目标制定,从成绩管理到学习技能发展,从社交指导到生涯规划,从情绪调节到自信建立,从违纪处理到危机干预,都属于咨询员的工作范畴。其次,咨询员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课程目标和服务内容,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课程选择,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再次,咨询员要就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商讨,争取教师的配合;对自身有情绪问题的教师要给予帮助;要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最后,咨询员要和社区保持联系,积极利用社区和其他校外资源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虽然加拿大学校咨询员的职责广泛,但心理辅导与咨询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因此,要求咨询员必须接受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训练。一般中小学都要求咨询员接受过教师资格的培训,并具有心理咨询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包括:能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能进行危机干预,能使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进行心理测验,能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能进行“行为功能分析”等。
四、注重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辅导
加拿大对问题学生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会进行非常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学校设有特殊教育支持小组,由校长、咨询员、班主任、教育心理学家、语言病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特殊教育老师等人组成。小组会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各方面的力量,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s,简称IEP),尽最大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结合一个案例来直观地感受IEP的实施过程。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A,刚到温哥华时8岁,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老师观察到A注意力极不集中,学习吃力,不合群,不受同学欢迎,于是联系社区的心理治疗师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学校有咨询员,但没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所以,需要借助社区的力量。因A当时刚来加拿大,不会说英语,学校特意联系了一个会说中文的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测试,诊断A为严重的多动症和读写障碍。A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并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为A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计划包括目标和实施策略,实施中定期和家长沟通,对家长做情况介绍。头半年每个月介绍一次,每次有不同领域的老师参加,和家长一起讨论孩子取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的计划,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孩子好转后汇报改为每半年一次。
在对A的个别化教育中,学校尽一切可能改善孩子的状况,并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A的母亲介绍,学校的辅导理念是:“让孩子感到有价值比让他学到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喜欢学校生活,享受学校生活,在学校看到自己的成功。”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对A的个别化教育细致得让人感动。例如,A有读写障碍,在考试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一障碍对考试的影响,学校专门安排老师给他读题目;A跟不上正常学习进度,学校在内容和方法上给他做出调整;A计算能力差,老师允许他考试时用计算器。同时,积极发掘A的长处,鼓励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发现A喜欢木工,就创造机会让A多参与木工活动。因做木工前要进行安全测试,A有读写障碍,老师也是读题目给他听,让他通过了测试。现在,A已顺利升入高中,尽管学习成绩还是不好,但已经能在学校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并交到了不少朋友。这样一个有严重学习障碍的孩子,却始终保持着对校园生活的兴趣,没有感受到强烈的自卑和沮丧,我们不能不为学校细致而深入的工作所感动。
五、注重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首先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而不是咨询老师。因为年龄相近,同伴之间的帮助可能更为直接而有效。因此,加拿大的学校很重视朋辈心理互助。他们认为,同伴之间的心理互助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营造积极而温暖的校园氛围。即使问题不能解决,朋辈辅导者也可以识别问题并把有问题的学生转介给咨询老师。为此,学校会选择一些学生作为朋辈辅导者,让他们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必要的辅导技巧。
例如,朋辈学习辅导在加拿大中小学比较常见。学校咨询老师从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一些志愿者,他们接受一定的培训和督导后,为学习能力差或有特殊困难的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习技能方面的辅导。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修“学习技能发展”方面的课程,上课时通常由一位咨询员带着2-3名高年级辅导者对他们进行帮助。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些学生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而高年级辅导者是自愿者的身份,每次辅导都可算入他们的实践活动时间,一般情况下,完成30-40小时的实践活动是高中毕业的必备条件。可见,通过心理互助,被辅导者和辅导者双方都能获益。
由上可见,加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面渗透、有效整合、注重专业性、深入细致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并且卓有成效,但如何把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如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加拿大学校的一些做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责任编辑王红曼
加拿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我国相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理念,但并没有类似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很多小学甚至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现结合以下五个特点来具体分析。
一、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加拿大的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教育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部规定,本省学校系统的目的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并且能够获得有助于一个健康、民主、多元社会和经济繁荣与稳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加拿大中小学真正得到了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使他们必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重视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之中
加拿大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让孩子在学校环境中不断获得自信、发展潜能。和国内相比,加拿大的学校给孩子的压力较小,尤其是小学,孩子们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在校时间一般为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学校和教师都很注意给所有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我的成长,并把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减少到最低。例如,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着重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考试的结果。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老师就开始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portfolio)。在小学,档案袋的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它记录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进步。档案袋往往包括学生的测验试卷、手工美术作品、家庭作业样本、撰写的报告、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等,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看到自我的成长。又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和本人见面,同学之间互不知晓,家长收到成绩报告单后,老师会安排和家长一对一见面,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措施,无不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
加拿大的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公正公开,对每位同学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他们积极鼓励学生,非常强调给每个学生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例如,笔者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刚到温哥华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问同学们6×7等于多少,一个同学回答说等于40,老师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很好,你的答案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了。”朋友的孩子感叹道,如果在国内,几乎没有老师会这样做。
2.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加拿大没有专门为学生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或心理健康活动课,但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无不体现了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能力发展为目的。加拿大小学的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联,许多课程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如木工、园艺、家政、烹饪、油漆等,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模仿现实生活展开。小学课程没有固定的课表,多采用综合课程模式,一节课往往是将语言、算术、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一般直到五年级才进行分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加拿大就开始推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组织下探索未知、寻求答案,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毫无疑问,上述做法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二、注重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加拿大坚信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学生的教育不可能脱离广阔的社会背景而单独进行,因此,非常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也成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
1.学区资源的整合
加拿大的教育由各省和地区政府负责,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各省自行开发设置。各省划分为不同的学区,学区执行长官负责管理预算费用、课程设计、教师聘用、学校开支、教学资源等。一个学区的学校之间,可以共享很多教学资源。例如,不少小学因为学生人数较少,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学区可以聘用心理辅导老师,让几个学校共用。
2.家长资源的整合
在加拿大,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活跃的因素。老师和家长会经常沟通,以便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家长可以来学校走访,看看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来学校做志愿者,在学校图书馆帮忙、协助老师整理学生档案袋、为个别学生提供辅导等。学校也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和社区都会开办家长学校,为家长讲授教育孩子的方法。
3.社区资源的整合
加拿大的学校与社区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经常联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社区的停车场、冰球场、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学校都可免费使用;而学校的跑道、球场、图书馆、计算机房,社区也可免费利用。社区有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项目供家长和孩子选择,如各种讲座和培训,像“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情绪调节的技巧”、“冬季抑郁症的防治”等,都是社区经常开设的讲座主题。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也经常担任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和各种服务。例如,当学校发现某个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而无法自行处理时,辅导者可以联系社区的社工或心理专家,由他们协助解决。
三、注重相关教师的专业资质水平
在加拿大中小学,有的设立咨询中心,有的设立健康服务中心,一般都设有学校咨询员(school counselor)。咨询员最接近我国心理教师这一职位。加拿大没有国家的学校咨询员协会,但大部分省都有学校咨询员协会,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校咨询员协会(BC School Counselor’s Association, BCSCA),负责引导和规范学校咨询员的工作。
加拿大学校咨询员的职责比我国心理教师广泛。他们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家长、教师和社区。咨询员对学生既要进行个别辅导,也要进行团体辅导,同时,要和家长、教师、社区人士、校长、校外专家等都保持密切联系。可以说,咨询员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首先,咨询员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从学生的课程选择到目标制定,从成绩管理到学习技能发展,从社交指导到生涯规划,从情绪调节到自信建立,从违纪处理到危机干预,都属于咨询员的工作范畴。其次,咨询员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课程目标和服务内容,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课程选择,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再次,咨询员要就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商讨,争取教师的配合;对自身有情绪问题的教师要给予帮助;要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最后,咨询员要和社区保持联系,积极利用社区和其他校外资源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虽然加拿大学校咨询员的职责广泛,但心理辅导与咨询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因此,要求咨询员必须接受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训练。一般中小学都要求咨询员接受过教师资格的培训,并具有心理咨询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包括:能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能进行危机干预,能使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进行心理测验,能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能进行“行为功能分析”等。
四、注重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辅导
加拿大对问题学生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会进行非常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学校设有特殊教育支持小组,由校长、咨询员、班主任、教育心理学家、语言病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特殊教育老师等人组成。小组会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各方面的力量,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s,简称IEP),尽最大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结合一个案例来直观地感受IEP的实施过程。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A,刚到温哥华时8岁,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老师观察到A注意力极不集中,学习吃力,不合群,不受同学欢迎,于是联系社区的心理治疗师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学校有咨询员,但没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所以,需要借助社区的力量。因A当时刚来加拿大,不会说英语,学校特意联系了一个会说中文的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测试,诊断A为严重的多动症和读写障碍。A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并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为A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计划包括目标和实施策略,实施中定期和家长沟通,对家长做情况介绍。头半年每个月介绍一次,每次有不同领域的老师参加,和家长一起讨论孩子取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的计划,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孩子好转后汇报改为每半年一次。
在对A的个别化教育中,学校尽一切可能改善孩子的状况,并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A的母亲介绍,学校的辅导理念是:“让孩子感到有价值比让他学到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喜欢学校生活,享受学校生活,在学校看到自己的成功。”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对A的个别化教育细致得让人感动。例如,A有读写障碍,在考试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一障碍对考试的影响,学校专门安排老师给他读题目;A跟不上正常学习进度,学校在内容和方法上给他做出调整;A计算能力差,老师允许他考试时用计算器。同时,积极发掘A的长处,鼓励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发现A喜欢木工,就创造机会让A多参与木工活动。因做木工前要进行安全测试,A有读写障碍,老师也是读题目给他听,让他通过了测试。现在,A已顺利升入高中,尽管学习成绩还是不好,但已经能在学校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并交到了不少朋友。这样一个有严重学习障碍的孩子,却始终保持着对校园生活的兴趣,没有感受到强烈的自卑和沮丧,我们不能不为学校细致而深入的工作所感动。
五、注重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首先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而不是咨询老师。因为年龄相近,同伴之间的帮助可能更为直接而有效。因此,加拿大的学校很重视朋辈心理互助。他们认为,同伴之间的心理互助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营造积极而温暖的校园氛围。即使问题不能解决,朋辈辅导者也可以识别问题并把有问题的学生转介给咨询老师。为此,学校会选择一些学生作为朋辈辅导者,让他们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必要的辅导技巧。
例如,朋辈学习辅导在加拿大中小学比较常见。学校咨询老师从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一些志愿者,他们接受一定的培训和督导后,为学习能力差或有特殊困难的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习技能方面的辅导。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修“学习技能发展”方面的课程,上课时通常由一位咨询员带着2-3名高年级辅导者对他们进行帮助。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些学生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而高年级辅导者是自愿者的身份,每次辅导都可算入他们的实践活动时间,一般情况下,完成30-40小时的实践活动是高中毕业的必备条件。可见,通过心理互助,被辅导者和辅导者双方都能获益。
由上可见,加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面渗透、有效整合、注重专业性、深入细致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并且卓有成效,但如何把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如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加拿大学校的一些做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责任编辑王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