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3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国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优惠政策,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补贴和帮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建档是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手段,数据库以其操作灵活、便于存储管理信息资源的特点,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数字技术能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程有趣有序,有张有弛,还有机会成为文化修复的主流技术,有趣有序,有张有弛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互惠并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现代科技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的结合,发挥数字化的作用将为非遗事业获得新的行动路线途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非遗保护较为棘手的是非遗传承人队伍严重不足,后继无人。以技艺类项目为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非遗产品依靠纯粹的手工制作,制作过程辛苦,耗费时间长,而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与之相符,年轻人不愿传承该项技艺。再深究原因,传承人有技艺、有生产能力,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等,非遗传承人无法对产品进行很好的包装推广,不能满足现代消费的需求,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在这里,数字化就有了用武之地。王明月博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在数据库的建设中成效显著,但离大数据的运用还有一定距离。目前的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对非遗地方性知识重视不够。“要解决目前的文化困境,一定要有非遗的生产者和传承人深度参与,他们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难以表达自己的文化分类和文化评价。”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标准体系
  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保护,需要对非遗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的核心数据编码,选取合理数据模型结构进行存储与整合,在非遗项目科学分类体系之下,对各类非遗资源的信息采集与检索点设置,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与传播。建立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统一标准体系,其中包括建立符合数字资源管理需求的非遗项目统一分类编码系统;建立统一的非遗数字资源元数据;将非遗保护保存、非遗数据描述和管理的双向需求相结合;将非遗传承和保护转化为非遗数字资源的著录和采集,将非遗传承保护规律转化为非遗数据库概念架构、语义架构以及全流程标准规范。达到具备标准化著录、结构化存储、多元化检索查询、网络化访问共享四大功能指标。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在非遗保护的实际操作中,数据库是非遗保护的基础工作。现在,切实可行的办法是通过文字、照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类载体,利用非遗数据库来记录非遗项目的核心与代表性内容。数据库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记录手段,类似于人类学研究中的“描述”,而在“描述—解释—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描述”位于研究工作的底层,因此,建立非遗数据库,是全面、完整地呈现各个非遗项目的特性,为后续研究、保护工作提供支撑的基础环节。
  在收集归纳的基础上,非遗数据库还成了管理非遗项目的有效方式。我国的非遗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工作较为繁杂,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非遗的保护中,数据库越来越凸显出其操作灵活、便于储存与管理的特性,这对于提高我国非遗资源的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开展系统的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非遗数据库的传播手段能够符合人们的接收方式。因为,建立非遗数据库,实际上也是信息传播的编码过程,它将每一个非遗项目转化为文字、图片、声像、数据等符号,对非遗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形象的、逻辑的表述。简单地说,就是使得非遗项目通过数据库的平台,将信息转换成符号,人们再通过这个平台展现的符号,组合成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直观地达到传播的效果,从而提高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加大非遗的保护力度。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做好非遗的开发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转变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方便传承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助于传承人将非遗和现实需求融合,使非遗产品更能为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传统手工艺通过互联网展示,一方面使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便捷的了解平台。从传播角度而言,80后、90后的年轻人是非遗传播的主要对象,而互联网是他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所关注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和APP等平台力量会是今后传播、展示非遗的重要工具。此外,通过手机客户端,借助百度、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非遗传承人可通过视频方式,使其作品和技艺变成可知可感的移动互联的沟通内容,增加公众的了解度和关注度。通过占领年轻人的信息接受渠道,非遗将会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岁末年初,圆明园推出的“历史其实也有fun儿”亲子游园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与普通的亲子游不同,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数字科技领略到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一部手机、一个iPad就可以体现互动和“穿越”。除此之外,手机可以通过定位功能,在不同的景点接受到不同的知识讲解,让人们领略到园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三、结束语
  与技术变革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传承方式、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变迁。信息化时代使得这种文化变迁的前景更加不可预测,它给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对学术发展与不断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借着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将是未来一大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黎国志.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10).
  [2]周炼.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J].大众文艺,2014(13).
  [3]卢川.论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古装影视剧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古装影视剧影视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而且更对中华传统服装推广传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有关影视古装剧与中华传统服饰的研究也逐步受到艺术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将影视古装剧的发展纳入中国传统服装研究发展议题中,对影视古装剧的发展现状进行理性评价和客观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华传统服装;影视古装剧  
期刊
摘 要:“四平戏”又称“四平腔”,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嘉靖年间盛行徽州(安徽省歙县)一带。明末清初,四平戏传入福建政和。清中叶后,四平腔为安徽徽调、江西婺剧等剧种所吸收,成为常用腔调之一。而作为曾经独立的地方剧种的四平戏渐渐消失。戏曲史专家们也都认为它不复存在了。就连《辞海》的释文中也称四平戏不再以独立的剧种存在。然而,在闽东北大山深处——政和县杨源乡,在一群老民
期刊
摘 要:网络信息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由于网络环境、软硬件的漏洞与缺陷都会造成信息的不安全。尤其社交网络的盛行使信息安全与防范意识差的人很容易遭受攻击。如何有效地做好个人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有效分析当前网络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与防护策略。  关键词:网络安全;隐患;安全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的强大,为了更好地巩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们对于我国革命烈士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于革命精神的认识,因此我们就要加强革命烈士纪念地的陈列展览,从而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展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和认识。但是在实际的陈列展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革命烈士纪念地的陈列展览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革命烈士纪念地的陈列展览效果,加强对人们革命精神的教育,本文就对革命烈士纪念地
期刊
摘 要:粤剧作为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其传承发展就是一部创造、改革的历史。粤剧从传统到现在的发展就是粤剧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历程,从抛弃固有形式不适合当前粤剧发展的陈规,汲取现代技术对于艺术的升华开始,不断的对粤剧进行传统到现代的改革创新,这是古今中外古典戏剧改革的根本思路,更是我国粤剧创新的复兴之路。  关键词:传统;现代;粤剧;创新改革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粤剧老生,我认为粤剧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
期刊
摘 要:我国的剧种文化相当深厚,就粤剧来讲发展历史久远,这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遗产。为了深入研究其发展的过程,我们主要从抓好审美兼容并蓄开始,逐步将一些有利于粤剧发展的环境给予创造。本文主要从研究具体的剧种文化开始,将分析这种文化的发展概况以及从分析新编粤剧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对于我国剧种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传承;民间艺术;粤剧  一、粤剧发展概况  我们根据大量的材料研究可以发
期刊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源远流长的动力与源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繁荣昌盛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神韵所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包容,又展示了我们民族的高尚品格、人文气质和价值理念。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也是增强临沂文化软实力的源泉所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临沂文化软实力,还能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正确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油画艺术的本体一直都被关东本土的油画艺术家们视为主导观念,油画艺术创作心理学主要研究是集中在艺术创作发生的心理过程这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心理及其与时代、环境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恒久不衰的课题。艺术创作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角度不同的研究、探讨,并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所以对于单方面本土油画艺术家创作的心理研究尤为重要:其中不仅有西方油画艺术创作对本土油画创作艺术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湘西土家族地处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土家族文化中体现了许多山地文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舞蹈类型的分析,结合湘西土家族山地文化的特点来论述。探究发现,“山地文化”对湘西土家族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山地文化;土家族舞蹈;影响  一、“山地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什么是“山地文化”。山地文化是山区、丘陵地区人民在长期的历史
期刊
摘 要:粤剧旦角角色承担着粤剧发展的重要方面,他为扮演粤剧各种造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崔玉梅所承担的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了粤剧旦角角色及其塑造情况,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关键词:粤剧旦角;角色;塑造  崔玉梅第一次参加了广州市青年粤剧演艺大赛是《穆桂英》之“招亲”,她饰演穆桂英,当时一起去参赛的还有他的师姐郭凤女、梁淑卿等,她凭着声情并茂的演技在大奖赛中摘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