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大鳄的年终角逐

来源 :财经界·通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heng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业涌起一股股“圈地潮”、“融资潮”。尽管房地产泡沫早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但地产大鳄们仍然高举高打般不甘落后地争做“地王”、“资本大鳄”。
  
  2003年,121号文件颁布,《产业基金法》虽至今未能出台,但政府对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贷款做了较大限制,收紧了开发商的银根;“8·31”招拍挂的实施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现金为王”;而国六条、国八条的出台以及大规模土地供应被用做保障性住房开发,使得真正能用于商品房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如今,“钱多地多”才是房地产商安身立命的根本。
  正因于此,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业涌起一股股“圈地潮”、“融资潮”。尽管房地产泡沫早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但地产大鳄们仍然高举高打般不甘落后地争做“地王”、“资本大鳄”。
  在即将跨入新年之际,房地产业好戏连连,开始为新的一年里进行着能量上的积蓄和角逐。
  
  泡沫之下的房地产业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认为:“是该给楼市退退烧了,否则会像泰坦尼克号,在歌舞升平中驶向深渊。”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说:“中国楼市已经出现泡沫,泡沫早晚会破裂……”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内地楼市泡沫在于地价,而地价泡沫与股市泡沫相连。”
  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分析:“股票分析员鼓吹‘有地便是好’的选美标准,令上市地产公司的老总们失去方向,不断去圈地,这将会害了地产公司。”
  “在上海,大约有1/6的高级住宅是没有人住的;在北京为1/4;在深圳附近为1/3。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房屋的空置率一定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大幅增加。”3年前,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认为中国房屋的空置率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同时质疑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是否已经开始出现破裂。
  


  如今,随着房价一路攀高,且蔓延到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境外投资和炒房团的进入。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业已成为阻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
  业内专家指出:不久前,美国次级贷“打包”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危机的影响,而中国房地產企业“一手圈钱、一手圈地”的扩张模式与此类似。经济学家们担心的是,假使中国房地产泡沫来临,将带来较大的金融危害;而大众忧虑的是,“如此圈钱圈地之下,何以为家?”
  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户贷款持续增加,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不断扩大,由一季度的50%左右逐渐提高到目前的80%,而个人住房贷款所占比率很大。以上海为例,今年前8个月,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2018.4亿元,超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160.7亿元。其中,当月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猛增71.3亿元,比7月份多增12.6亿元,创2005年以来单月增量新高。值得警惕的是,当月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的99%,而房贷占到了90%之多……
  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来临,政府开始了宏观调控,针对“圈地现象”予以了重点监督和打击。可以说,利益所趋之下,一部分房产商对相关政策表现淡漠,正因如此,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密集推出,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尽管房地产泡沫早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尽管相关政策不断走马灯似地出台,房地产大鳄们最关心的仍是利润。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一间好的房地产公司,不能只看有多少地皮,还要看公司的开发能力,拿了土地以后能不能做出好产品,创造出附加值。”
  
   地产大鳄在行动
  
  在业界,“任大炮”可谓尽人皆知。房地产业是非多,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还是以敢言闻名,他的言论总能刮起一股旋风,尽管常遭来一阵棒喝。
  “有竞争力的城市房价就贵!”这是8月25日,他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深圳高峰会”作主题演讲时的“精彩之谈”。一时间,任志强成了各路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时值年底,加上政府对楼市预加调控,他的惊人之语颇有意思—
  “国际上凡是最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是房价最贵的,房价不贵就没有竞争力!” “如果城市没有竞争力,房价就跌了。和深圳相比,大西北很多地方的房子即使6块钱1平方米,在深圳买不起房的人会去买吗?”
  从字面上看,他的话语透着一股地产大腕的狂妄。不过,任志强的解释是:一个城市的高房价必定是有支撑的,高房价的城市具备除了房价之外的其他吸引力,包括高工资和工作机会……
  其不负责任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网络的声讨与媒体的笔伐铺天盖地,直到年底仍“硝烟未尽”。对此,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认为“任大炮只是在借机炒作自己”。不过,其顶风逆行的路数并不全体现在言语上,在大多数地产商屯地居奇之时,他还敢于逆势抛售,再次向业界砸去一磅重弹——慷慨地将两处黄金地段项目拱手“送给”潘石屹——这让仍津津乐道于屯地造就碧桂园新首富杨惠妍的人们目瞪口呆。
  11月5日,SOHO中国在香港市场暂停交易,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发布了停牌原因公告,公告称SOHO中国将收购华远集团的光华路SOHO2及SOHO北京公馆两项目。其中,收购“光华路SOHO2”100%的权益代价为10.3亿元人民币,收购“SOHO北京公馆”100%的权益代价为14.13亿元人民币。
  近25亿元的成交额让人怀疑,此番交易实为“任志强缺钱,潘石屹缺项目”。实际上,10月中旬华远集团二次上报借壳方案通过后,任志强坦陈,“二次上报的方案被证监会通过之后,我就后悔了。”
  业内人士透露,在上市工作屡遭坎坷之后,任志强仍然处在资金缺乏的状态。对于此番受让的北京公馆项目,任志强实际上已筹划将其出售许久。到今年3月,任志强与一家境外投资基金达成初步协议,由该基金出资收购项目的绝大部分股权,以实现套现解资金的燃眉之急。然而,因为收紧的限外政策,该计划最终流产。
  本次收购已经是潘石屹第三次从华远地产手里买项目。任、潘的首次合作发生在1993年,受让的项目是当前以万通小商品批发市场闻名的“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第二次合作发生在2005年,交易主体为尚都SOHO项目,这场交易被业界戏称为“鸡蛋换粮票”;此番合作一下子涉及两个项目,被潘石屹美誉为用“进口鸡蛋”换来了任志强的“高档绝版粮票”。
  据悉,任潘之间的受让颇富戏剧性,双方在咖啡厅第一次草拟的协议竟然写在一张废纸之上,且仅有50余字……如此足以说明双方对此次交易成交的心情是如何的急迫!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任志强的逆势买卖实为“地产资本运营”的一种脚注,这一游戏并不好玩。实际上,新晋中国内地首富的碧桂园园主杨惠妍正遭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作为在香港上市不久的碧桂园的法人代表,她的巨额财富绝大部分来自碧桂园近1年多时间内相继获得5000多亩土地储备。虽然通过上市融资获利匪浅的碧桂园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但“其背后存在土地非法交易”类似的说法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据南方某著名媒体透露,2007年6月6日,碧桂园以1.18亿元成功竞拍张家界一片丘陵。据悉,这是张家界风景区保护规划之外的一个缓冲区,有山、峡谷、水涧,翻过山就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面积1039.15亩,距城区15公里,距武陵源景区14公里,距黄石寨景区7公里,“如世外桃源,有山有水,漂亮得很。一栋栋别墅可以依山势而错落。”然而,如此风水宝地居然是“零地价拿地”——据知情人士提供的两份秘密协议显示,该地块上缴给省政府的仅为成交价款的3.75%,即442.5万元。
  如果确实存在这两份协议,那么这基本上是在万众瞩目的房地产领域,国家相关政策与地方政府发展冲动,以及地产商的逐利本能,三者之间的博弈与互动。如今,这已引起了国土资源部的密切关注,“这个开发商很强势,政府都得听他的。”
  同样,身为地产大腕的任志强自然深谙土地价值之道,在土地紧缩政策到来之时,他更明白钱的重要性,“上市公司发公司债不是审批备案制,没有时间限制,资产注入后就可以发债了,而且在半年之后也可以增发,那钱就富余了。”
  “潘石屹自从上市以后有了钱了,所以老是笑眯眯的。”任志强的话可以视为新的时期地产商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圈地运动下的资本角逐
  
  16年前,万科地产在深圳上市,最初流通股为1736万股,而今其最新的流通股已达570325万。幸运儿万科着实令众多房地产企业眼红,因为自1994开始,国务院明确提出不鼓励房地产企业上市运作;1996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中规定:金融、房地产行业上市暂不考虑。随后多年里,地产企业只能徘徊在上市门外。
  然而,随着国内金融环境的逐渐开放,金融政策开始松动,房地产商们在融资领域开始大肆出击,尤其是2003年以后,房地产企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猛地刮起一股上市潮。
   广州富力地产、世茂地产纷纷上市,并开始大展拳脚。今年最风光的上市地产商莫过于碧桂园:自4月成功在香港上市后,碧桂园到今年年底已融资近千亿元,并造就了中国内地女首富杨惠妍。
  无论是已上市的还是首次公开募集的,房地产商们不甘落后于人,在股市上的作为令人眼花缭乱:6月,金地集团已进行了近45亿元募资,不到两个月,公司于8月再次公开增发募集180亿元资金;7月,保利地产增发不超过3.5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为55.48元/股,实际募资将超过194亿元;金融街8月下旬发布公告,公司公开增发的事宜已获董事会批准,声称将从市场上募得116亿元资金。同一个月内,幸运儿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公开增发新股,欲募集100亿元资金。
  


  从9月28日至10月9日,远洋地产、SOHO中国、中国奥园3家地产商接连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其密度创下了内地地产企业香港IPO的新纪录。据估算,这3只新股冻结资金总额达到6500亿港元。3家地产公司10月份在香港招股的总集资额将超过550亿港元。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时至年终,地产泡沫呼声渐高,地产紧缩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之下,同样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刮起上市潮的现象很正常,“拿地需要大量现钱,融资是圈钱的首选。”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A股和B股,中国股市上大概有超过60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地产股增发(含定向增发)总额266.33亿元,排名仅次于金融保险业股票。已经确定增发预案的地产股共21只,合计增发46.57亿股,在增发预案排名中仅次于医药和石油等制造业股票。
  对于如今的房地产开放商而言,拿到地皮就等于胜算多了一筹,而这又有赖于自身的腰包;他们在股市上的斩获又能反过来推动“圈地运动”,如此一来,房地产业“地王”频出。
  以融资获地,从“拿地”中进一步融资。“如今的房产商就像在经营着一场赌局,只不过这是场对赌,一方面输了就将满盘皆输。”顺驰地产一位销售经理这样说。
  每一次资本动作背后,都是开发商急切的融资需求与拿地目标。“房地产公司绝大多数拿到土地后就囤积起来,并美其名曰土地储备,它们拿到地并不急于开发,而是等着土地升值,去获取利益,这种现象在最近两个月越演越烈。”就连地产大腕潘石屹也忍不住公开了这个秘密。
  有分析家指出,房地产商们的“急功近利”其实透露着危机,“上市圈钱容易,假如股市有变,或是土地政策进一步调控,开发商有可能陷入左右為难的境地。”
  的确,自从121号文件颁布和招拍挂实行制度以来,地产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以及土地供应量的限制,是导致房地产商陷入资本角逐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樊纲指出,在楼市泡沫面前,房地产商们更应该警惕。
其他文献
《鄂商》主编     和之前国内发生的若干次安全事故一样,11月10日重庆家乐福超市的恶性踩踏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凭借处理善后之迅速、应对方案之妥当,立即占据了报刊的显要位置。尽管这与重庆市政府过去一直倡导的“尽量避免在媒体头版头条报道市领导言行”的初衷相悖,但也是形势逼人,事态使然。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各大媒体在对事故的报道中都有意无意地突出该次促销活动为家乐福超市“自行”组织。这“自行”二字与三
期刊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遭受侵权时,纷纷拿起了法律武器,进行海外维权,甚至是长达数年的跨国知识产权之战。    随着竞争力的增强,许多中国企业纷纷跨向海外,中国企业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资料显示,中国自1989年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以来,以中国为原属地的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不断增加,从1989年的4件增加到2006年的1416件。然而,2006年以中国为原属地的国际商标注册申请
期刊
同在青岛一城的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与海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与人才机制,一个是“赛马”扬鞭,一个是“相马”伯乐,那么海尔与海信孰优孰劣?    海滨城市青岛是中国家电业崛起的城市,曾经被称为中国家电业“三朵金花”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如今只剩下海尔和海信。它们是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两大巨头,被称为“同城兄弟”。   两大企业的发展轨迹昭示着不同的人才体系,海尔不避讳“赛马”体制,而海信的人才机制中
期刊
“亚洲最赚钱”同时也是总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石油是否实至名归呢?一系列的疑问与挑战都笼罩在了这艘能源巨舰之上。    “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回归A股后,并没有立即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赚钱的喜悦,反而在上市首日大涨163%后,连连跳水,首日买入者已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回想2000年中石油H股的发行,今日中石油已令人刮目相看了。然而这一切均拜高油价所赐—
期刊
《英才》执行主编   我们不能对“中国制造”一味使绊子、泼凉水,多一些关怀与支持,中国肯定能催生一批像日本丰田那  样的优秀企业。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苗头。    如果你还与国外媒体一样,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制造”,那你至少错了一半。  尤其在今年,探讨这样的话题,更具现实意识。其诱因在于,轰动一时的玩具巨头美泰召回中国玩具事件,再度令“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蒙羞”。尽管后来国际消费者协会提出,
期刊
日前,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率领的300余人的庞大检查团空降广东省,对广东省11个城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据传,当地不少相关企业面对大兵压境心惊胆颤,某些食品制造企业甚至选择了停工停产关门大吉。  此次吴仪带来的“尖刀”之所以如此锋利无比,显然与近期中国在“产品质量”这个问题上遭受的国际纠缠关系密切。这一次,铁娘子吴仪亲自拉响了警报:“这是一场
期刊
日前,“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培训研讨会”在中国召开,尽管欧盟负责人一再表示,“我们并非要中国全盘照搬这个系统,而是要看看哪些部分适合中国的情况。”但更多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欧盟在中国强推相关标准,以便在双边食品贸易方面掌握主动权。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中国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都十分关注欧盟RASFF系统的运作情况。”2007年11月6日,在“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
期刊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4.5%的出口企业已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有31.2%的企业初步开始,28.7%的企业已着手开展,12%的企业已有考虑,只有23.6%的企业还没有任何有关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计划。对于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企业而言,外贸电子商务的应用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但尴尬的现实是许多出口企业的海外推广却由于始终没有有效解决方案而相对滞后。  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
期刊
不得放纵的自由    2006年,正当美国商务部忙着审理“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遭遇的反倾销第一案”之时,涉案中国企业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早已暗渡陈仓—在越南建厂,并且其生产的第一个出口集装箱已在发往美国的途中……入世以来,许多企业为逃避高额的反倾稍税,纷纷想出各种对策,这种在第三国深加工后再转口欧美等国就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对于这种“借道”行为,美国和欧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今年
期刊
企业家恐怕是社会当中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有人猜测:企业家需要成天提心吊胆,他们的心脏外围一定有坚甲厚盾防守,以时刻防备忧郁、紧张、狂喜、愤怒等各种过激情绪如暗箭般侵袭。  而其中,“恐惧”应该是最常光临,却又最难以躲閃的那支暗箭。这种心里深处的恐惧感,企业家们无法向外吐露,却如影随形频频来犯,他们只能鼓起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进行一番“暗战”。    潘石屹至今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