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翻阅的行为意义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il521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阅本质上是具有“读取信息、解构书籍、时间控制、空间变换”四种涵义协调作用于书籍的行为。翻阅使书籍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翻阅是书籍与读者的特殊交互,从中所体验到的书籍里时间与空间虚实相交、物质与精神融汇的特质,是书籍区别于其它电子媒介而生存的条件,所以它是书籍出版设计的有效验证。
  关键词;翻阅 翻阅设计 书籍设计
  
  作为人类信息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具有集结形态和开放形态。通常集结形态中的书籍是一个收集着“时间”和“空间”的信息盒子,翻阅像是一把钥匙,翻阅时,便开启了书籍的开放形态,释放出里面的信息。
  “翻阅”是人们获取书籍中信息的行为过程,跟书籍的“记录”“保存”一样,都是书籍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内在特性。
  对书籍的翻阅行为具有“读取信息、解构书籍、时间控制、空间转换”四重涵义。
  
  读取信息
  
  读是读者从书籍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信息传达的主要途径。它作为书籍存在的目的,也是翻阅行为的根本目的。我觉得“读”不应单纯地被理解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视觉活动”,而是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感”来协同获得信息的统一行为。
  书籍中众多的因素信息在翻阅中通过五感传达到人脑里,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地协同作用,唤醒读者的脑子里面保存的既有信息——记忆,再加上审美判断,读者便体验到了书的艺术价值,形成了欣赏的愉悦感。
  
  解构书籍
  
  书籍的设计与加工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以一种服务于功能性的秩序,把诸多元素集结形成了一个有用的结构体系——书籍。
  人们拿到一本书,随着翻阅的进行,能追溯到该书甚至该类书籍的建构方法:书籍中的书页叠加秩序、制作装帧方法、书籍设计手法和元素等尽呈眼底。
  
  时间控制
  
  时间观念的参与让书籍的翻阅更像是对一部舞台剧的观看,一切都在发生发展着。书籍中的时间观念除了由“剧本”——信息内容——提供并在读者心里形成的心理时间,还可以通过我们对书籍翻阅的连续性控制中被体验到。
  对书籍的操纵感同时也能在时间领域里感受得到,表现为对翻阅速度的不同控制,形成了不同的节奏美感。
  文学、理论书籍因为信息的深层次意义,需要长时间的理解,所以翻页速度较慢,这是过往书籍很长时间里的主要翻阅形式。
  现代摄影技术的发明以及现代印刷技术的提高,视觉再现变成相当方便的事情。具有直观性、视觉冲击力的图像极大地丰富了书籍内容的表达手法,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读图时代”。图册的翻页速度较纯文字类型的书籍快,并在图与文之间形成了快慢结合的阅读节奏感,适合比较随意的翻阅。
  书籍翻阅中读者具有自由操纵的权力。例如书籍里时间的线性连续性是可以打破的,读者可以一种主动姿态进行随意进出、随意切换的“跳跃”式翻阅。这种对书籍时间的切换操纵在书籍翻阅中交错发生,而在现实时间的发生中却是不可能出现的。
  
  空间变换
  
  人们对于书籍形态的习惯思维就是书的集结形态外观:里面满载着信息的六面体容器。这时的书籍是以复数的二维平面一一承载信息的纸页叠加形成的立体空间。在翻阅中,书籍受接触和压力发生形变,从原来的集结形态过渡到开放形态,构成了另一个新的不确定空间,其中包含了实空间、虚空间。
  实空间是书籍物质的存在占据空间。翻阅中的实空间基本因不同的质材、不同的施力方式而不同,有的人喜欢卷书而读,有的则因书籍沉重而铺放在桌面翻阅。它本身具有不稳定的左右对称性,随着翻阅的进行而变化。
  虚空间包括书籍的活动空间和关系空间。书籍的活动空间是纸页之间互相呼应、于翻动中划过的一个“气场”。就现代翻页方式来说,这是一个“扇形气场”,而对应于卷轴装的书籍则可以是个“螺旋形气场”。不同的翻阅方式得出的“气场”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相同点都是面向着读者的:关系空间是从书籍实体出发,到读者以“五感”认知之间的一种“关系场”。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立体书。设计和制作十分巧妙,通常它们以书籍的集结形态摆放,一经翻阅,以翻动的力量从平面中推升出建筑或雕塑般的内容。创意十足的设计师甚至还可以利用翻开的变化过程设计出具真实动态的“立体”影像,例如动物的“跑动”位移、花卉的盛开等,打破以往传统书籍的相对“平面静态沉默”。它尤其适合用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上述的四个涵义在对书籍的翻阅行为中不仅仅是单一深入下去的,而是纵横交错、彼此同在的。
  为了翻阅的连续性而出现的页码是这四个涵义共同体现的鲜明例子。它是具有计量、检索、标识、审美四种功能的书籍的构成元素。读者控制翻阅的速度来读取书籍中的信息时,对书籍的认识解构活动也同时进行;读者的施力不断改变着书籍的空间结构,而这种结构的改变也会作为动态信息反馈给作为施动者的读者所感知。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吕教人,书艺问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4]李喻军,书籍装帧整体设计,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
  [5]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