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18日,我随天津市慈善协会组织的代表团到我国的台湾考察那里的慈善事业。邀请方不是台湾的佛教慈济慈善基金会,可我听到、看到、体验最多的还是慈济。
在台湾,我们遇到的第一位同胞是特别爱笑的吴先生,他大约有40岁上下,祖籍山西,祖先是1661年随郑成功到台湾的。他不是慈善工作者,可向我们介绍台湾的情况时,很自然就谈到了慈济这个他认为台湾最好的慈善组织中的一个。他说他也经常捐钱给慈善组织,说他捐钱就要捐给慈济,因为慈济把大家的捐款全部都用于对穷人的救助,用于建设对穷人、有困难的人群有好处的学校、医院,而不是去修祠庙。尽管慈济也是佛教团体。吴先生在台湾不是收入很高的人,可他还是每月都捐2000元新台币给慈济。吴先生还谈到台湾1999年9·21大地震。当时吴先生是台湾政府派出的救援队队员,他说他们赶到地震最严重最危险的地方时,慈济的救援队早已经在那里了。他说,在地震灾区慈济组织了最好的搜救队。他还介绍说,在地震救援中,他们最困难的就是吃饭问题,可他们每餐都还是能吃上热饭,这也是慈济人提供的。谈慈济时,吴先生的脸上、眼里全都是景仰和感恩。
到台北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就有幸到坐落在台北八德路二段的慈济八德环保惜福站考察。在台湾的任何一条道路和小巷里,无论是台北还是我们后来到过的一些县乡,几乎都看不到任何一点垃圾,走过的所有地方都干干净净。可当我们走进那显然有些简陋的慈济环保站时,映入眼帘的却都是垃圾、废弃物。只是那里的垃圾、废弃物都是分门别类堆放的。比如:书籍区;电料区;塑料区等。好多年龄不等、性别不同的人正认真地在整理这些垃圾、废弃物。正在整理废旧书籍的一老一少首先进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位不算老的老妇人和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她们坐在小板凳上把一本本书分解开。同一本书里,有胶版纸的文字页,也有铜版纸的彩页。她们就是把胶版纸和带颜色的铜版纸分开放。这样有利于收回再利用。我蹲下来与她们交谈,得知老妇人是小姑娘的姥姥,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之前她就是慈济的环保志工,常常利用公休时间来这里做环保。现在退休了,来这里做的就更多了。老人来这里做的时候,有时会把6岁的孙女带来。小姑娘也很高兴在这里做这些看上去很单调的事情。老人说,在这里做环保,使她的外孙女变得更懂事,也更活泼可爱了。我问正在专心致志为旧书分类的小姑娘为什么喜欢做环保,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她喜欢绿树,她和姥姥做好回收废旧纸张的环保,大树就不会被杀死了。
我听着,心底不由升起一股暖意。也想起我在慈济的朋友告诉我的一个事实:50公斤废纸可挽救一棵20年的大树。从1992年至2005年12月底,慈济环保志工回收了61630多万公斤纸张,等于挽救了1232万棵大树。
在小姑娘对面是两位也在分拣废旧书籍的老太太。她们的年纪要比小姑娘的姥姥大一些。我和其中一位满头白发却依旧很漂亮、端庄的老太太交谈。老太太告诉我她已经超过80岁了,说她在这里做环保使她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这时,我看到了老太太滋润的脸上那像朝阳一样的微笑,看到她眼睛闪出光亮把那些本来暗淡的书本似乎都照亮了。在同一间大屋里,我还看到两位老爷爷,他们正仔细地分解废旧的电器。他们告诉我,这样把电器中的不同零件分解分类,便于回收利用,尽管这样做起来好像有点麻烦,价值却很大。这两位老人退休前都曾从事过电器制作或维修工作,在环保站他们使自己的专长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继续为我们受到伤害的地球母亲发光发热。
在这分拣区外面,我看到总有一辆大货车停放在那里。几位颇有些风度又很能干的男士正把从四处收集的废弃物物品、垃圾卸下,或者把已经分拣整理好的这些废物运走。环保站的慈济师姐告诉我们,他们中有几位还是大公司的老板、董事长呢。我把镜头不断地对准他们,尽管我和他们没有过多的交谈,可从他们熟练的操作和他们充满幸福感的眼神里,我已经感到了一种我过去不很熟悉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力量正像海浪一样冲击着我的心扉。在慈济环保站我们还结识一位台北警察局的退休警察。这位系着领带,看上去非常干练的先生当时也正在整理回收来的垃圾、废弃物。他告诉我们就在这一天的中午,他将组织退休警察协会的一些老同事和他们的夫人来这里开一个爱心互动的联谊会,从此将会有更多的退休警察连同他们的家属加入到慈济志工的队伍中来。
以前,我曾专门写过慈济志工,写过慈济人做环保的故事。慈济人做环保,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高达103岁。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学历阶层都高兴地做着同样的环保工作。他们中有父母带着孩子的,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孙儿的;有老师带着学生,老板带着员工的。这些环保志工不怕脏乱、不辞辛劳,低头弯腰,回收、整理、分类、分解垃圾。不仅保护了环境、保护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还创造了新的价值,支持了同样造福人类的慈善事业。
在这个环保站的屋顶阳台上,我们看到许多好看的花木。原来这也是慈济环保志工“回收”来的。这些曾经被人们遗弃,已经开始干枯的花木,在这里又重新绽放了生命的芬芳和光彩。
我们享受着不同寻常的芬芳,想:慈济环保志工完成的不正是挽救生命的伟大使命吗?
访问台北慈济环保站后的第二天,我们便乘车到花莲,并有幸参访了在那里的慈济医院和慈济静思堂,虽然都只是匆匆一瞥,却给我们大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赴花莲途中,随行的一位台湾导游对我们说,他刚做导游工作不久,曾组织台北的一些游客来花莲。其中有一位纺织业的老板,说要到那里的慈济医院看一看。导游说我没听说花莲有一个慈济医院呀!老板说那个医院刚刚在建设。导游说刚建设的医院有什么可看的?老板说我到那里放下点东西就走。等汽车开到了那里,那老板拿出一包沉甸甸的东西让导游送到慈济医院建设工地的收发室,说:“你把这东西扔到那里马上回来就行。”导游说您这是什么呀?不会是炸弹吧!老板说不是炸弹你尽管送去好了。其实导游已经看出来了那里面是钞票,好多的钞票呀。导游按老板的意愿,把那装了200万新台币的包裹放到那里就赶紧回来了。那里的慈济人跟着追了出来,尽管那时他们的车已经开动了,可慈济人还是追上了他们,并追问捐款人的姓名,感恩捐款人的功德,为捐款人开具收据。那位老板最终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姓,只是说他了解慈济,知道慈济人都是为困难百姓做事的活佛。听说慈济要建设医院,想更多的百姓将得到很好的照顾,便一定为此做一些奉献。
导游的这番话,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们更想快一点看一看这个慈济医院了。远远地,我们就隔着汽车玻璃看到身着“蓝天白云”的慈济人,其中还有我熟悉的慈济师姐林璎琴在那里迎候了。
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久仰的慈济医院。一走过门扇,我们即刻便置身于一种和谐、和善、亲切、静谧的氛围中。我端起相机,最先摄入我镜头是那些身着土黄色马甲的佛教慈济志工。他们有的正推着行动不便的病人,有的正帮着病人办理看病治病的各种手续,有的正为病人咨询各种问题,还有的正照顾病人的小孩、家属。他们多为年老的女士、先生,可个个精神矍铄,笑容可掬。这里同样身着慈济人特有服饰的医护人员对病人更是和蔼可亲。病人只要一走入这所医院,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慈济医院通常都是医护人员找病人,而不是病人到处找医生。病人在慈济医院会得到很好的关怀、照顾。我特别注意到慈济医院还特别设立的家属休息室,休息室很舒适,还有一些儿童玩具。病人检查、治疗时,等候的家属,特别是其中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游乐。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所医院里的地方都是很宝贵的,可慈济医院还是特意腾出很大的地方设立家属休息室,可见其多么注意人文关怀。慈济是佛教组织,可这里还专门为伊斯兰、天主教等不同教派的信徒设立了祈祷室。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慈济人的包容、慈济人的博大胸怀。
医院里一位富态、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士带着我们参观了慈济医院,介绍了慈济医院的有关情况。花莲慈济医院是1986年建成的,每年都有很大的发展,到2002年已经成为当地的医学中心。慈济医学中心有着强大的世界一流的慈济医疗团队,有一流的医疗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有一流的现代化的管理,还有世界上最好的服务精神。为了减轻短期无法治愈病人家属的压力,为老病号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慈济医学中心设立了专门照顾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轻安居”。为使临终病人也活得有尊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他们设立了设备独特的“心莲病房”。这里的慈济医院,是当地唯一可以进行肝脏、肾脏、眼角膜、骨骼移植的医院。慈济医疗中心,不仅救治了台湾许多重症患者,世界上不少国家罕见的疑难病患者都在这里看到了希望,得到了救治。来台湾之前,我在安徽、贵州、河南和印度洋海啸受灾国都见过慈济的义诊队伍,看到他们怎样以高超的医术和视穷苦病人为亲人的高度负责精神为病人治病。为给灾区给穷乡僻壤的病人治好病,慈济人中一些高龄的医学专家常常连续工作甚至顾不上喝水、吃饭。还有慈济医疗中心的骨髓库,不仅为台湾,而且为大陆同胞、海外华人、海外友人成功配对,挽救了不知多少宝贵的生命。
参观慈济医院,我常常不禁想起我们生病时不得不去的医院。
还在无尽的回味和想象中,我们又来到慈济静思堂。一走入那雄伟、壮观、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慈济静思堂,我们首先看的是静思堂背景下证严法师慈祥和善的照片,照片旁边是一行浸满苍劲与和善美的中国书法:一念心跟着师傅走。再两旁是两副对联。左边写的是:静思十方诸佛,谛了一切唯心;右边写的是:福从做中的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我们在一位慈济师兄的引导下慢慢地边走边看边听,在慈济静思堂里参观学习。这里展出的全部都是慈济人真实的生活,记录的都是慈济人在世界各地的足迹。我们看到,我们当今的世界上,无论天涯海角,哪里有困难的,特别需要救助的群体,哪里就会有慈济人,就会有慈济的人间大爱。
我们在这里参观学习时,刚好遇到从世界70多个国家来的近400名慈济志工。她们和我们一起在这里学习、参观,也把兄妹般的情谊和最和善美丽的微笑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了我们。
她们从世界各地来,一方面为的是来慈济的本部、慈济的家乡学习慈济精神,聆听证严法师的教诲;一方面为的是来这里参加授证仪式。从此,她们就是合格的慈济志工,合格的慈济人了。她们说,她们学习和实践慈济的精神是没有终了,没有止境的。
我们和她们一起在静思堂里学习。
我一边慢慢走,一边想着我正在不断记述描写的慈济的世界……
在台湾,我们遇到的第一位同胞是特别爱笑的吴先生,他大约有40岁上下,祖籍山西,祖先是1661年随郑成功到台湾的。他不是慈善工作者,可向我们介绍台湾的情况时,很自然就谈到了慈济这个他认为台湾最好的慈善组织中的一个。他说他也经常捐钱给慈善组织,说他捐钱就要捐给慈济,因为慈济把大家的捐款全部都用于对穷人的救助,用于建设对穷人、有困难的人群有好处的学校、医院,而不是去修祠庙。尽管慈济也是佛教团体。吴先生在台湾不是收入很高的人,可他还是每月都捐2000元新台币给慈济。吴先生还谈到台湾1999年9·21大地震。当时吴先生是台湾政府派出的救援队队员,他说他们赶到地震最严重最危险的地方时,慈济的救援队早已经在那里了。他说,在地震灾区慈济组织了最好的搜救队。他还介绍说,在地震救援中,他们最困难的就是吃饭问题,可他们每餐都还是能吃上热饭,这也是慈济人提供的。谈慈济时,吴先生的脸上、眼里全都是景仰和感恩。
到台北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就有幸到坐落在台北八德路二段的慈济八德环保惜福站考察。在台湾的任何一条道路和小巷里,无论是台北还是我们后来到过的一些县乡,几乎都看不到任何一点垃圾,走过的所有地方都干干净净。可当我们走进那显然有些简陋的慈济环保站时,映入眼帘的却都是垃圾、废弃物。只是那里的垃圾、废弃物都是分门别类堆放的。比如:书籍区;电料区;塑料区等。好多年龄不等、性别不同的人正认真地在整理这些垃圾、废弃物。正在整理废旧书籍的一老一少首先进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位不算老的老妇人和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她们坐在小板凳上把一本本书分解开。同一本书里,有胶版纸的文字页,也有铜版纸的彩页。她们就是把胶版纸和带颜色的铜版纸分开放。这样有利于收回再利用。我蹲下来与她们交谈,得知老妇人是小姑娘的姥姥,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之前她就是慈济的环保志工,常常利用公休时间来这里做环保。现在退休了,来这里做的就更多了。老人来这里做的时候,有时会把6岁的孙女带来。小姑娘也很高兴在这里做这些看上去很单调的事情。老人说,在这里做环保,使她的外孙女变得更懂事,也更活泼可爱了。我问正在专心致志为旧书分类的小姑娘为什么喜欢做环保,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她喜欢绿树,她和姥姥做好回收废旧纸张的环保,大树就不会被杀死了。
我听着,心底不由升起一股暖意。也想起我在慈济的朋友告诉我的一个事实:50公斤废纸可挽救一棵20年的大树。从1992年至2005年12月底,慈济环保志工回收了61630多万公斤纸张,等于挽救了1232万棵大树。
在小姑娘对面是两位也在分拣废旧书籍的老太太。她们的年纪要比小姑娘的姥姥大一些。我和其中一位满头白发却依旧很漂亮、端庄的老太太交谈。老太太告诉我她已经超过80岁了,说她在这里做环保使她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这时,我看到了老太太滋润的脸上那像朝阳一样的微笑,看到她眼睛闪出光亮把那些本来暗淡的书本似乎都照亮了。在同一间大屋里,我还看到两位老爷爷,他们正仔细地分解废旧的电器。他们告诉我,这样把电器中的不同零件分解分类,便于回收利用,尽管这样做起来好像有点麻烦,价值却很大。这两位老人退休前都曾从事过电器制作或维修工作,在环保站他们使自己的专长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继续为我们受到伤害的地球母亲发光发热。
在这分拣区外面,我看到总有一辆大货车停放在那里。几位颇有些风度又很能干的男士正把从四处收集的废弃物物品、垃圾卸下,或者把已经分拣整理好的这些废物运走。环保站的慈济师姐告诉我们,他们中有几位还是大公司的老板、董事长呢。我把镜头不断地对准他们,尽管我和他们没有过多的交谈,可从他们熟练的操作和他们充满幸福感的眼神里,我已经感到了一种我过去不很熟悉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力量正像海浪一样冲击着我的心扉。在慈济环保站我们还结识一位台北警察局的退休警察。这位系着领带,看上去非常干练的先生当时也正在整理回收来的垃圾、废弃物。他告诉我们就在这一天的中午,他将组织退休警察协会的一些老同事和他们的夫人来这里开一个爱心互动的联谊会,从此将会有更多的退休警察连同他们的家属加入到慈济志工的队伍中来。
以前,我曾专门写过慈济志工,写过慈济人做环保的故事。慈济人做环保,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高达103岁。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学历阶层都高兴地做着同样的环保工作。他们中有父母带着孩子的,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孙儿的;有老师带着学生,老板带着员工的。这些环保志工不怕脏乱、不辞辛劳,低头弯腰,回收、整理、分类、分解垃圾。不仅保护了环境、保护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还创造了新的价值,支持了同样造福人类的慈善事业。
在这个环保站的屋顶阳台上,我们看到许多好看的花木。原来这也是慈济环保志工“回收”来的。这些曾经被人们遗弃,已经开始干枯的花木,在这里又重新绽放了生命的芬芳和光彩。
我们享受着不同寻常的芬芳,想:慈济环保志工完成的不正是挽救生命的伟大使命吗?
访问台北慈济环保站后的第二天,我们便乘车到花莲,并有幸参访了在那里的慈济医院和慈济静思堂,虽然都只是匆匆一瞥,却给我们大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赴花莲途中,随行的一位台湾导游对我们说,他刚做导游工作不久,曾组织台北的一些游客来花莲。其中有一位纺织业的老板,说要到那里的慈济医院看一看。导游说我没听说花莲有一个慈济医院呀!老板说那个医院刚刚在建设。导游说刚建设的医院有什么可看的?老板说我到那里放下点东西就走。等汽车开到了那里,那老板拿出一包沉甸甸的东西让导游送到慈济医院建设工地的收发室,说:“你把这东西扔到那里马上回来就行。”导游说您这是什么呀?不会是炸弹吧!老板说不是炸弹你尽管送去好了。其实导游已经看出来了那里面是钞票,好多的钞票呀。导游按老板的意愿,把那装了200万新台币的包裹放到那里就赶紧回来了。那里的慈济人跟着追了出来,尽管那时他们的车已经开动了,可慈济人还是追上了他们,并追问捐款人的姓名,感恩捐款人的功德,为捐款人开具收据。那位老板最终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姓,只是说他了解慈济,知道慈济人都是为困难百姓做事的活佛。听说慈济要建设医院,想更多的百姓将得到很好的照顾,便一定为此做一些奉献。
导游的这番话,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们更想快一点看一看这个慈济医院了。远远地,我们就隔着汽车玻璃看到身着“蓝天白云”的慈济人,其中还有我熟悉的慈济师姐林璎琴在那里迎候了。
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久仰的慈济医院。一走过门扇,我们即刻便置身于一种和谐、和善、亲切、静谧的氛围中。我端起相机,最先摄入我镜头是那些身着土黄色马甲的佛教慈济志工。他们有的正推着行动不便的病人,有的正帮着病人办理看病治病的各种手续,有的正为病人咨询各种问题,还有的正照顾病人的小孩、家属。他们多为年老的女士、先生,可个个精神矍铄,笑容可掬。这里同样身着慈济人特有服饰的医护人员对病人更是和蔼可亲。病人只要一走入这所医院,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慈济医院通常都是医护人员找病人,而不是病人到处找医生。病人在慈济医院会得到很好的关怀、照顾。我特别注意到慈济医院还特别设立的家属休息室,休息室很舒适,还有一些儿童玩具。病人检查、治疗时,等候的家属,特别是其中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游乐。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所医院里的地方都是很宝贵的,可慈济医院还是特意腾出很大的地方设立家属休息室,可见其多么注意人文关怀。慈济是佛教组织,可这里还专门为伊斯兰、天主教等不同教派的信徒设立了祈祷室。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慈济人的包容、慈济人的博大胸怀。
医院里一位富态、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士带着我们参观了慈济医院,介绍了慈济医院的有关情况。花莲慈济医院是1986年建成的,每年都有很大的发展,到2002年已经成为当地的医学中心。慈济医学中心有着强大的世界一流的慈济医疗团队,有一流的医疗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有一流的现代化的管理,还有世界上最好的服务精神。为了减轻短期无法治愈病人家属的压力,为老病号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慈济医学中心设立了专门照顾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轻安居”。为使临终病人也活得有尊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他们设立了设备独特的“心莲病房”。这里的慈济医院,是当地唯一可以进行肝脏、肾脏、眼角膜、骨骼移植的医院。慈济医疗中心,不仅救治了台湾许多重症患者,世界上不少国家罕见的疑难病患者都在这里看到了希望,得到了救治。来台湾之前,我在安徽、贵州、河南和印度洋海啸受灾国都见过慈济的义诊队伍,看到他们怎样以高超的医术和视穷苦病人为亲人的高度负责精神为病人治病。为给灾区给穷乡僻壤的病人治好病,慈济人中一些高龄的医学专家常常连续工作甚至顾不上喝水、吃饭。还有慈济医疗中心的骨髓库,不仅为台湾,而且为大陆同胞、海外华人、海外友人成功配对,挽救了不知多少宝贵的生命。
参观慈济医院,我常常不禁想起我们生病时不得不去的医院。
还在无尽的回味和想象中,我们又来到慈济静思堂。一走入那雄伟、壮观、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慈济静思堂,我们首先看的是静思堂背景下证严法师慈祥和善的照片,照片旁边是一行浸满苍劲与和善美的中国书法:一念心跟着师傅走。再两旁是两副对联。左边写的是:静思十方诸佛,谛了一切唯心;右边写的是:福从做中的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我们在一位慈济师兄的引导下慢慢地边走边看边听,在慈济静思堂里参观学习。这里展出的全部都是慈济人真实的生活,记录的都是慈济人在世界各地的足迹。我们看到,我们当今的世界上,无论天涯海角,哪里有困难的,特别需要救助的群体,哪里就会有慈济人,就会有慈济的人间大爱。
我们在这里参观学习时,刚好遇到从世界70多个国家来的近400名慈济志工。她们和我们一起在这里学习、参观,也把兄妹般的情谊和最和善美丽的微笑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了我们。
她们从世界各地来,一方面为的是来慈济的本部、慈济的家乡学习慈济精神,聆听证严法师的教诲;一方面为的是来这里参加授证仪式。从此,她们就是合格的慈济志工,合格的慈济人了。她们说,她们学习和实践慈济的精神是没有终了,没有止境的。
我们和她们一起在静思堂里学习。
我一边慢慢走,一边想着我正在不断记述描写的慈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