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市民社会”的理解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看做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文中的第十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是其精华所在,被公认为是全篇的一个总结。对这一条中出现的"市民社会"这个概念的解读,一直以来没有较为统一和明确的定位,纵观国内以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现在的主流观点一般将其解释为"资产阶级社会"。将"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放到马克思思想发展链条中的具体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具体历史语境和条件中进行考察,能够使这个概念得到日臻合理的解释。
其他文献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医学生教育的迫切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试图从思想理念上倡导“全面发展的人
依法治国是我党的基本指导方针,依宪治国又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而农村城市化是我党带领全民奔小康的既定方针,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从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出很多问题,着
从不同角度对劳动关系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诸如规范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个体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单一劳动关系与双重劳动关系、全
黄佐临导演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腐蚀》对于茅盾原著日记体小说进行了的影像化改编。着重从情节结构的重新调整、人物性格及政治面貌的重新定位、影片结局的改动等方面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