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浩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上海师大化学教研室主任,开设“化学教学论”“科学教学概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化学教学研究方法”等本科必修和选修课程,以及“化学课程改革研究”和“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生课程。主编或负责编写了《化学》《综合理科》《科学·技术》等中学及大学教材,承担“上海科技馆图文版创作”“2049上海试点项目”等项目。
今天大家都明白科学素养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方案中,科学课程无论是综合的或分科的,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科学教育已经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国家已经制定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这意味着学生将于9岁开始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与科学教育同样重要的是技术教育,尤其是在我国迅速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今天,技术教育更不容忽视。
其实,社会对技术的关注并不亚于对科学的关注。举例来说,在我国经济中心上海,2004年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再比如说,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但却受制于农民的科学意识不强,技术素养不高。技术素养对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所说:“在个人层面,技术素养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评价产品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定。”人人都是消费者,所以人人都需要发展技术素养。
可以说,社会对提高公民的技术素养有着迫切的要求。达格尔和吉尔伯蒂说:“随着技术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的增长,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一种强调技术素养的教育。”国际现代技术教育的先行者对技术教育远景的描绘,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备技术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应当重视技术教育。
技术教育的核心是树立技术意识
技术门类不胜枚举,技术的变化远比科学的变化更频繁。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技术教育,在实际操作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知道,具体技术大多跟职业相连,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技术。根据劳动部最近批复,我国被确定的职业达到1800多种,其中已经颁布职业标准的有505种。有人质疑,难道我们要让学生学习那么多种技术吗?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技术教育,必须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学生们要的是怎样的技术素养,我们要的是怎样的技术教育。
技术素养包括多个方面,比如你要学生装配一辆小电动车,那么他们至少应当懂得有关电动机的知识;至少要能够看懂简单图纸,能使用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具有动手装配和调试的技能等。学生还应当有技术意识,比如:
(1)我们可以做出我们想要的东西。
(2)按照正确的工作顺序做是很重要的。
(3)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否则会伤害自己或他人。
(4)动动脑筋,可以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简而言之,技术素养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它主要包括技术知识、技术方法以及技术意识等相互关联的要素。在技术素养的诸多要素中,技术知识、技术方法显而易见,而技术意识则往往“躲”在背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从语义上看,意识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可借以实现对外部世界反映的概括化和目的性”(《教育大辞典》)。意识的“概括化”说明它不拘泥于具体事物,往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意识的“目的性”说明它具有价值属性,而人的价值取向与其对待事物的态度高度相关。所以说,技术意识在技术素养中具有上位的和核心的作用,无论何种技术活动都蕴含着技术意识。从另一方面说,一个具备了正确的技术意识的人,无疑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开展各种技术活动。
许多国家的技术教育方案都强调技术意识,虽然不一定采用“意识”这个词汇。比如《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列出的技术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要理解技术的本质。
(2)学生要理解技术与社会。
(3)学生要理解设计。
(4)生要培养应付技术世界的能力。
(5)学生要理解设计的世界。
这五个方面中,只有最后一个方面“设计的世界”涉及了具体技术领域的知识,其他各方面突出的主要都是具有“概括性”和“目的性”的内容,它们都属于技术素养的意识要素。
我们不能保证学生们未来一定会从事某个特定的技术领域,也不能保证掌握一门具体技术的知识和方法会具有多大的迁移性(如,我们不能判断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是不是会成为好的烹调师)。所以我们认为,就基础教育而言,很难认真学习某个特定技术和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对照基础教育的属性来看,着眼于具体知识、方法的技术教育常有不吻合之处。但是,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技术意识跟基础教育的“基础”属性相吻合,着眼于提高技术意识的教育将会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他们现在面对的和将要面对的各不相同的技术环境和技术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发展以技术意识为核心的技术素养。
技术教育的关键是经历技术活动
明确了技术教育的任务和核心,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怎样开展技术教育。我们注意到,技术意识虽是技术教育的核心,但往往隐含在人类的技术活动之中,脱离了具体的技术知识、技术方法,就好像树木离开了滋养它的土地,技术意识就无从生根,技术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人手。但是,技术教育能否像科学教育那样,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人们将技术看成是“应用科学”,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天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尤其在核心创新上离不开科学原理的指导。所以说,科学是“基础”的,技术是“应用”的。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奠定发展基础,因此分学科地、比较深入地学习作为“基础”的科学有它的必然性;但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开展深化、细化的技术教育,其意义就非常模糊了。
(2)打个比方,科学就好像是大树的树干,而技术就好像大树上的枝叶。树干很简洁,但发育出来的枝叶就茂密得多。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所以机械制造、化工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服装制造、电器制造……都属于制造业,其中有些行业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比较接近,有些则相隔较远。所以说,即使从纯操作的角度看,技术教育也不大可能像科学教育那样,围绕学科知识来开展。
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不能走以学科为中心的路,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现代心理学关注到意识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的编著者张春兴认为,“意识过程也就是意识经验”。也就是说技术意识蕴含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中,仅仅靠学习技术知识是片面的“经验”,当然是不够的,技术教育的关键是要给学生们提供完整的技术“经验”。我们认为,技术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设计的技术活动来让学生们获得完整的技术经验;技术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向学生们提供参与合适的技术活动的机会和活动指导,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觉悟,形成正确的技术意识。 所谓技术活动,其目的大多为了生产出某种适合我们需要的产品(服务也可以看成是“产品”,如金融服务的项目通常被称为产品)。人类“生产”产品的活动,从根本上说并不神秘,甚至说是一种本能。比如幼儿玩橡皮泥时就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意愿来“生产”出产品。我们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技术活动,让他们参与“生产”产品的过程。从生产的过程看,通常有依次发生的三种技术活动类型。一是产品的设计;二是产品的制造;三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评价。三类活动中都蕴含着技术意识,但所蕴含的技术意识不尽相同,把它们结合起来就会成为一个整体。例如:
(1)产品设计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发明和设计体现了人的创造性;每一个人都有创造性,都能设计;分析需求是设计的前提;设计要考虑各种制约条件;设计需要规划和调整……
(2)产品制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使用合适的工具多么重要;所有产品都需要原材料;遵守规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合作可以提高制造的效率;安全是制造过程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3)产品使用、维护和评价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产品的功能总是有限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产品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养和维修;判断产品的好坏需要全面的信息,有时会因人而异;产品不仅有有利的一面,还会有不利的一面;人类生活在产品世界中,这个世界跟自然界大不相同……
技术活动课程化是技术教育的保证
如何来组织技术教育呢?通常有两条可考虑的途径,其一是在科学学科中渗透技术教育,其二是独立开设技术教育的课程。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看,接受STS教育思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在科学课程中包含若干技术要素是常见的做法。这就是所谓渗透式技术教育。渗透式技术教育处在从属于科学教育的地位上,技术教育的目标不够清晰、不够系统,技术活动难以得到真正的重视,尚不足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提高全面的技术素养。
技术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开设独立的技术教育课程,通过技术教育的课程来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的接受技术教育的机会。我们已经明确,技术教育不能走以学科为中心的路,而是要通过技术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因此独立的技术课程也应当以活动课程的面貌出现。在建设技术活动课程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要突出技术意识的达成。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技术活动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意识,开展怎样的技术活动,学习哪些技术知识、技术方法,都要服务于这个核心。
(2)技术活动课程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怎样的具体技术活动为载体开展技术教育呢?首先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学生学的兴趣就很难有好的技术教育效果;其次要注意采用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方式,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技术活动课程应当是地方课程。我国幅员辽阔,开展技术活动的条件相差较大;技术活动具有价值属性,价值意识是技术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有利于保证技术活动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4)技术活动课程要完整体现技术活动过程。设计、制造、使用是完整的技术活动过程的三个阶段,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课程可以将三种活动分别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最终一定要实现三类活动的统一。
尽管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还不够理想,但可喜的是,我国教育界人士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有了切实的行动,在新的课程方案中都有技术教育的安排。例如在全国高中课程方案中独立开设了技术课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不过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在家长心里、在校长心里、在老师心里,以及在学生心里,还没有真正认可技术教育。技术课程的设置、技术课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去探索。本文是作者对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技术教育的思考,文中的观点可能跟某些同行的看法相悖,好在是商榷之言,欢迎批评与指正。
今天大家都明白科学素养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方案中,科学课程无论是综合的或分科的,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科学教育已经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国家已经制定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这意味着学生将于9岁开始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与科学教育同样重要的是技术教育,尤其是在我国迅速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今天,技术教育更不容忽视。
其实,社会对技术的关注并不亚于对科学的关注。举例来说,在我国经济中心上海,2004年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再比如说,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但却受制于农民的科学意识不强,技术素养不高。技术素养对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所说:“在个人层面,技术素养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评价产品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定。”人人都是消费者,所以人人都需要发展技术素养。
可以说,社会对提高公民的技术素养有着迫切的要求。达格尔和吉尔伯蒂说:“随着技术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的增长,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一种强调技术素养的教育。”国际现代技术教育的先行者对技术教育远景的描绘,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备技术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应当重视技术教育。
技术教育的核心是树立技术意识
技术门类不胜枚举,技术的变化远比科学的变化更频繁。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技术教育,在实际操作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知道,具体技术大多跟职业相连,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技术。根据劳动部最近批复,我国被确定的职业达到1800多种,其中已经颁布职业标准的有505种。有人质疑,难道我们要让学生学习那么多种技术吗?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技术教育,必须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学生们要的是怎样的技术素养,我们要的是怎样的技术教育。
技术素养包括多个方面,比如你要学生装配一辆小电动车,那么他们至少应当懂得有关电动机的知识;至少要能够看懂简单图纸,能使用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具有动手装配和调试的技能等。学生还应当有技术意识,比如:
(1)我们可以做出我们想要的东西。
(2)按照正确的工作顺序做是很重要的。
(3)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否则会伤害自己或他人。
(4)动动脑筋,可以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简而言之,技术素养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它主要包括技术知识、技术方法以及技术意识等相互关联的要素。在技术素养的诸多要素中,技术知识、技术方法显而易见,而技术意识则往往“躲”在背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从语义上看,意识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可借以实现对外部世界反映的概括化和目的性”(《教育大辞典》)。意识的“概括化”说明它不拘泥于具体事物,往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意识的“目的性”说明它具有价值属性,而人的价值取向与其对待事物的态度高度相关。所以说,技术意识在技术素养中具有上位的和核心的作用,无论何种技术活动都蕴含着技术意识。从另一方面说,一个具备了正确的技术意识的人,无疑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开展各种技术活动。
许多国家的技术教育方案都强调技术意识,虽然不一定采用“意识”这个词汇。比如《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列出的技术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要理解技术的本质。
(2)学生要理解技术与社会。
(3)学生要理解设计。
(4)生要培养应付技术世界的能力。
(5)学生要理解设计的世界。
这五个方面中,只有最后一个方面“设计的世界”涉及了具体技术领域的知识,其他各方面突出的主要都是具有“概括性”和“目的性”的内容,它们都属于技术素养的意识要素。
我们不能保证学生们未来一定会从事某个特定的技术领域,也不能保证掌握一门具体技术的知识和方法会具有多大的迁移性(如,我们不能判断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是不是会成为好的烹调师)。所以我们认为,就基础教育而言,很难认真学习某个特定技术和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对照基础教育的属性来看,着眼于具体知识、方法的技术教育常有不吻合之处。但是,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技术意识跟基础教育的“基础”属性相吻合,着眼于提高技术意识的教育将会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他们现在面对的和将要面对的各不相同的技术环境和技术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发展以技术意识为核心的技术素养。
技术教育的关键是经历技术活动
明确了技术教育的任务和核心,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怎样开展技术教育。我们注意到,技术意识虽是技术教育的核心,但往往隐含在人类的技术活动之中,脱离了具体的技术知识、技术方法,就好像树木离开了滋养它的土地,技术意识就无从生根,技术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人手。但是,技术教育能否像科学教育那样,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人们将技术看成是“应用科学”,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天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尤其在核心创新上离不开科学原理的指导。所以说,科学是“基础”的,技术是“应用”的。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奠定发展基础,因此分学科地、比较深入地学习作为“基础”的科学有它的必然性;但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开展深化、细化的技术教育,其意义就非常模糊了。
(2)打个比方,科学就好像是大树的树干,而技术就好像大树上的枝叶。树干很简洁,但发育出来的枝叶就茂密得多。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所以机械制造、化工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服装制造、电器制造……都属于制造业,其中有些行业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比较接近,有些则相隔较远。所以说,即使从纯操作的角度看,技术教育也不大可能像科学教育那样,围绕学科知识来开展。
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不能走以学科为中心的路,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现代心理学关注到意识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的编著者张春兴认为,“意识过程也就是意识经验”。也就是说技术意识蕴含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中,仅仅靠学习技术知识是片面的“经验”,当然是不够的,技术教育的关键是要给学生们提供完整的技术“经验”。我们认为,技术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设计的技术活动来让学生们获得完整的技术经验;技术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向学生们提供参与合适的技术活动的机会和活动指导,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觉悟,形成正确的技术意识。 所谓技术活动,其目的大多为了生产出某种适合我们需要的产品(服务也可以看成是“产品”,如金融服务的项目通常被称为产品)。人类“生产”产品的活动,从根本上说并不神秘,甚至说是一种本能。比如幼儿玩橡皮泥时就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意愿来“生产”出产品。我们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技术活动,让他们参与“生产”产品的过程。从生产的过程看,通常有依次发生的三种技术活动类型。一是产品的设计;二是产品的制造;三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评价。三类活动中都蕴含着技术意识,但所蕴含的技术意识不尽相同,把它们结合起来就会成为一个整体。例如:
(1)产品设计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发明和设计体现了人的创造性;每一个人都有创造性,都能设计;分析需求是设计的前提;设计要考虑各种制约条件;设计需要规划和调整……
(2)产品制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使用合适的工具多么重要;所有产品都需要原材料;遵守规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合作可以提高制造的效率;安全是制造过程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3)产品使用、维护和评价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产品的功能总是有限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产品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养和维修;判断产品的好坏需要全面的信息,有时会因人而异;产品不仅有有利的一面,还会有不利的一面;人类生活在产品世界中,这个世界跟自然界大不相同……
技术活动课程化是技术教育的保证
如何来组织技术教育呢?通常有两条可考虑的途径,其一是在科学学科中渗透技术教育,其二是独立开设技术教育的课程。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看,接受STS教育思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在科学课程中包含若干技术要素是常见的做法。这就是所谓渗透式技术教育。渗透式技术教育处在从属于科学教育的地位上,技术教育的目标不够清晰、不够系统,技术活动难以得到真正的重视,尚不足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提高全面的技术素养。
技术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开设独立的技术教育课程,通过技术教育的课程来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的接受技术教育的机会。我们已经明确,技术教育不能走以学科为中心的路,而是要通过技术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因此独立的技术课程也应当以活动课程的面貌出现。在建设技术活动课程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要突出技术意识的达成。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技术活动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意识,开展怎样的技术活动,学习哪些技术知识、技术方法,都要服务于这个核心。
(2)技术活动课程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怎样的具体技术活动为载体开展技术教育呢?首先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学生学的兴趣就很难有好的技术教育效果;其次要注意采用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方式,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技术活动课程应当是地方课程。我国幅员辽阔,开展技术活动的条件相差较大;技术活动具有价值属性,价值意识是技术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有利于保证技术活动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4)技术活动课程要完整体现技术活动过程。设计、制造、使用是完整的技术活动过程的三个阶段,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技术系统。技术课程可以将三种活动分别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最终一定要实现三类活动的统一。
尽管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还不够理想,但可喜的是,我国教育界人士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有了切实的行动,在新的课程方案中都有技术教育的安排。例如在全国高中课程方案中独立开设了技术课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不过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在家长心里、在校长心里、在老师心里,以及在学生心里,还没有真正认可技术教育。技术课程的设置、技术课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去探索。本文是作者对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技术教育的思考,文中的观点可能跟某些同行的看法相悖,好在是商榷之言,欢迎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