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记: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以《说话训练》为题,精辟的阐述了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的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 进行到底 五大理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把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贯串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之中。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目前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在不容乐观。
一、目前初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口语交际训练应与读写教学并重。但在具体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重读写教学、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很多老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惟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对于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教师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根本不组织收集资料,开展活动。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但这种交际行为很少被教师有意识的关注和利用,究其原因,或是课时紧、读写任务重而难以顾及;或是受考试牵制,教学偏于应试。
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是口语交际训练能够锻炼学生说话的勇气和胆量,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刚开始进行口语训练,三尺讲台竟把不少学生搞得大汗淋漓!有的上得台来双腿发颤,满脸通红,手无处放,两眼不敢正视台下,直望天花板,一口气背下台词,便“落荒而逃”;有的平时在下面侃侃而谈的,此刻面对几十双眼睛被吓得六神无主,语无伦次;也有的干脆低头不语。看来,这三尺讲台真不简单,要面对这么多听众说话,非有一股勇气不可。不过,一回生,二回熟。每节语文课的开始,选择诸如“介绍我的家乡”、“童年趣事”、“一日新闻”、“热点论坛”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让他们上台演讲,每人讲2分钟,按学号轮流进行。第一次不少人面红耳赤,语不成句。到第二轮时,神态就从容多了,经过一次又一次上讲台训练,讲得多了,胆量也就练出来了。一学期练下来,上台就不怕了。
三、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为了开动学生的“脑机器”,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教师要创设情境,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让他们产生联想;有时铺路搭桥,接通他们思维的线路;有时激疑问难,让他们急中生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对于第二部分皇帝和官员看织新装,学生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围绕皇帝和大臣们为什么要搞瞒和骗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都能做出明确的回答,有的学生发言还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一位同学说:“皇帝本想先去看织的布料的,但是一想到‘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的时候’他就不敢去看了,这表明他自欺欺人。后来他派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们都说了假话,他们跟皇帝害的是一样的‘病’,--‘虚伪症’。第三次皇帝亲自圈定随员去看,其中包括那两位已经去看过的官员,结果都说了假话,所以整个社会,你骗我,我骗你,全是一窝骗子!”可见,通过说话训练学生思维,既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又有力的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口语交际训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的锻炼。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观颜察色,从对方神态表情里,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或对方的情感、观点,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在交谈中,讲话者既要监听自己的话语,又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听话者既要注意记住对方的观点,又要注意思考如何应付对方的发问,这就要学会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的品质也会得到改善。同时,口语交际的过程,既有词语的记忆,又有对表达内容的记忆,也是对记忆力的锻炼。
五、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另一条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表达的“恰当”,而恰当与否是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不同的交际目的而言;二是充分发挥口语的优势,使语调、语气、表情、手势等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交际中“锦上添花”。与书面表达相比,口语交际更侧重于表达与思维的尽可能同步和一致,同时又特别重视即时性、现场感,因此除了言语风格、语音语调、选词用语的口语化等言语因素外,也要关注表情、手势等非言语因素的自然而然的配合,以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社交面。
六、口语交际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一般都不会差。由此可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正常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对做好读写教学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以《说话训练》为题,精辟的阐述了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的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言为心声”,说话要现想现说,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智力的迅速发展。说话不能修改,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相信我们共同的努力定会让学生精彩的话语为他们赢得精彩的人生!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 进行到底 五大理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把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贯串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之中。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目前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在不容乐观。
一、目前初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口语交际训练应与读写教学并重。但在具体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重读写教学、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很多老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惟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对于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教师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根本不组织收集资料,开展活动。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但这种交际行为很少被教师有意识的关注和利用,究其原因,或是课时紧、读写任务重而难以顾及;或是受考试牵制,教学偏于应试。
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是口语交际训练能够锻炼学生说话的勇气和胆量,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刚开始进行口语训练,三尺讲台竟把不少学生搞得大汗淋漓!有的上得台来双腿发颤,满脸通红,手无处放,两眼不敢正视台下,直望天花板,一口气背下台词,便“落荒而逃”;有的平时在下面侃侃而谈的,此刻面对几十双眼睛被吓得六神无主,语无伦次;也有的干脆低头不语。看来,这三尺讲台真不简单,要面对这么多听众说话,非有一股勇气不可。不过,一回生,二回熟。每节语文课的开始,选择诸如“介绍我的家乡”、“童年趣事”、“一日新闻”、“热点论坛”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让他们上台演讲,每人讲2分钟,按学号轮流进行。第一次不少人面红耳赤,语不成句。到第二轮时,神态就从容多了,经过一次又一次上讲台训练,讲得多了,胆量也就练出来了。一学期练下来,上台就不怕了。
三、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为了开动学生的“脑机器”,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教师要创设情境,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让他们产生联想;有时铺路搭桥,接通他们思维的线路;有时激疑问难,让他们急中生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对于第二部分皇帝和官员看织新装,学生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围绕皇帝和大臣们为什么要搞瞒和骗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都能做出明确的回答,有的学生发言还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一位同学说:“皇帝本想先去看织的布料的,但是一想到‘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的时候’他就不敢去看了,这表明他自欺欺人。后来他派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们都说了假话,他们跟皇帝害的是一样的‘病’,--‘虚伪症’。第三次皇帝亲自圈定随员去看,其中包括那两位已经去看过的官员,结果都说了假话,所以整个社会,你骗我,我骗你,全是一窝骗子!”可见,通过说话训练学生思维,既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又有力的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口语交际训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的锻炼。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观颜察色,从对方神态表情里,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或对方的情感、观点,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在交谈中,讲话者既要监听自己的话语,又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听话者既要注意记住对方的观点,又要注意思考如何应付对方的发问,这就要学会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的品质也会得到改善。同时,口语交际的过程,既有词语的记忆,又有对表达内容的记忆,也是对记忆力的锻炼。
五、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另一条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表达的“恰当”,而恰当与否是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不同的交际目的而言;二是充分发挥口语的优势,使语调、语气、表情、手势等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交际中“锦上添花”。与书面表达相比,口语交际更侧重于表达与思维的尽可能同步和一致,同时又特别重视即时性、现场感,因此除了言语风格、语音语调、选词用语的口语化等言语因素外,也要关注表情、手势等非言语因素的自然而然的配合,以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社交面。
六、口语交际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一般都不会差。由此可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正常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对做好读写教学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以《说话训练》为题,精辟的阐述了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的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言为心声”,说话要现想现说,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智力的迅速发展。说话不能修改,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相信我们共同的努力定会让学生精彩的话语为他们赢得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