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而比较阅读是我们发现美,欣赏美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比较,会使我们取得诸多收获。那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比较阅读呢?
一、同文比较,提高理解的程度
在同一篇课文中,针对不同语段在内容或表达形式上的异同可以进行有机地对比。例如,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
1.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通过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对比品读,把凯巴伯森林昔时的“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和今日的“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图片进行比照,让这种巨大的反差震撼学生的心灵,以此来引导学生感受森林的沧桑巨变,深刻体会被破坏后的森林的惨状。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内心的疑惑,引出关键问题:把森林糟蹋得这么惨的是谁?引导生初步探究找出破坏森林的“祸首”是鹿。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2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体会更加透彻。
3.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祸首”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人类,因为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理解的程度,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同类比较,拓展教学的深度
对于内容和形式都相同或相近的课文,不妨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样既能获得新的思维视角,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拓展教学的深度。例如,五年级下册中的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写夏天西湖景色的,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只是两位大诗人选取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展示的西湖的美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学生领略两位大诗人眼中的西湖呢?教学中教者将两首诗同时展示,在对两首古诗内容深层次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比较中触摸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感受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此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是一首送别诗,教者可以将它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不同之处在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除了题目之外,没有一处是抒发离别之意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翻阅资料知道林子方当时是高升,杨万里写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两人友谊如“接天莲叶”般长久,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好朋友高升后能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欣赏了西湖的美景,而且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纵横交错 ,拓宽教学的广度
在教学中,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阅读。如孙双金老师曾上过一堂《送别组诗》,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渭城曲》四首古诗。针对教学内容,孙老师采用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赠汪伦》,采取“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的步骤,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读释疑,角色扮演,感情吟诵的过程中读懂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孙老师分别出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一诗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两首诗的意思,并归纳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是“以目相送”,《别董大》一诗中,诗人是“以话相送”。在学完前三首诗后,孙老师让学生根据译文自学《渭城曲》,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诗人是“以酒相送”。最后,孙老师启发学生总结,“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以酒相送”说到底都是诗人“以心相送,以情相送”。最后的总结,使四首诗歌浑然一体,学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类诗歌的理解,进而领会了这类诗歌的表达方式。
纵上所述,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理解的程度,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同文比较,提高理解的程度
在同一篇课文中,针对不同语段在内容或表达形式上的异同可以进行有机地对比。例如,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学生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
1.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通过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对比品读,把凯巴伯森林昔时的“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和今日的“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图片进行比照,让这种巨大的反差震撼学生的心灵,以此来引导学生感受森林的沧桑巨变,深刻体会被破坏后的森林的惨状。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内心的疑惑,引出关键问题:把森林糟蹋得这么惨的是谁?引导生初步探究找出破坏森林的“祸首”是鹿。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2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体会更加透彻。
3.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祸首”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人类,因为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理解的程度,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同类比较,拓展教学的深度
对于内容和形式都相同或相近的课文,不妨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样既能获得新的思维视角,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拓展教学的深度。例如,五年级下册中的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写夏天西湖景色的,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只是两位大诗人选取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展示的西湖的美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学生领略两位大诗人眼中的西湖呢?教学中教者将两首诗同时展示,在对两首古诗内容深层次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比较中触摸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感受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此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是一首送别诗,教者可以将它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不同之处在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除了题目之外,没有一处是抒发离别之意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翻阅资料知道林子方当时是高升,杨万里写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两人友谊如“接天莲叶”般长久,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好朋友高升后能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欣赏了西湖的美景,而且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纵横交错 ,拓宽教学的广度
在教学中,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阅读。如孙双金老师曾上过一堂《送别组诗》,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渭城曲》四首古诗。针对教学内容,孙老师采用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赠汪伦》,采取“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的步骤,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读释疑,角色扮演,感情吟诵的过程中读懂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孙老师分别出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一诗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两首诗的意思,并归纳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是“以目相送”,《别董大》一诗中,诗人是“以话相送”。在学完前三首诗后,孙老师让学生根据译文自学《渭城曲》,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诗人是“以酒相送”。最后,孙老师启发学生总结,“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以酒相送”说到底都是诗人“以心相送,以情相送”。最后的总结,使四首诗歌浑然一体,学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类诗歌的理解,进而领会了这类诗歌的表达方式。
纵上所述,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理解的程度,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