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尝试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自学课本,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尝试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它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的概念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个方面。它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尝试教学法使用的条件
实施尝试教学的条件:1.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一般原始概念课不适宜使用;2.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根据情况运用。因此,不一定每堂课都要用尝试教学法,要扬长避短,灵活应用,把各種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组成一个教学法体系。
三、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数学尝试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把问题解决在课内”。它的教学过程是:课前预习→预备练习→出尝试题→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尝试小结及布置作业。
现在用初一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八章第二节(8.2消元)来说明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
主要的步骤为:
第一步,课前预习。
上课前先请学生复习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及预习本节课要运用的代入消元法。
第二步,预备练习。
练习:解方程
(1)3(3+x)-8x=14 (2) =3
(这一步是出示尝试题和深度练习的基础,一是对课前预习进行必要的检验,一是复习在教读课中可能出现需要用的旧基础知识,以旧引新,促使旧知识在解决新知识中起到迁移作用,以便尝试练习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出示尝试题。
练习: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有y的式子表示x的形式:(1)x-y=3 (2)3x-8y=14
教师根据教材的体裁特点和教学重点,以及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尝试的题目。
第四步,尝试练习。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x-y=3 ①
3x-8y=14 ②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尝试题和预习检查的情况,再次自学课文,进行尝试练习。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尝试练习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尝试情况,对于学生尝试的结果,教师无需急于答复,可先让学生三三两两地讨论。在这一步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创设课堂高潮。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那一点了。
第六步,教师讲解。
教师的讲解是根据学生尝试练习和讨论时的反馈,围绕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的。教师讲解要做到解决重点,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依据尝试练习的情况科学地设置,通常要分成基础和能力两类,以照顾层次不同的学生,渗透层次教学思想。
练习: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1)y=2x-3 (2)2x-y=3
3x+2y=8 3x+y-1=0
第八步,尝试教学小结。
这一步,一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一是对教材知识作结,完整的课型要练习写作,做到学以致用。
四、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要留意的细节
1.尝试练习中采取分散重点、大题化小、分段尝试、即时矫正的做法。即把 “尝试练习”和“教师讲解”分成一段段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调动了学生课堂尝试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大段时间尝试练习的沉闷。这一步的任务有两个:其一,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其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尝试的爱好,达到激疑引思的目的。
2.第二次尝试练习的巩固作用。第二次尝试练习属于教学中巩固练习阶段,是当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出示尝试练习题目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依据是有目的强化尝试反馈的簿弱点和教学重点,体现分层次教学的思想。这一步学生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尝试小结的内容探讨。尝试小结是一堂课的终止信号,是对一堂课的总结。小结做得好,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更高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也可以为他们的课后自学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尝试教学法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师生素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快乐中走向思维的缜密。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的概念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个方面。它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尝试教学法使用的条件
实施尝试教学的条件:1.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一般原始概念课不适宜使用;2.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根据情况运用。因此,不一定每堂课都要用尝试教学法,要扬长避短,灵活应用,把各種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组成一个教学法体系。
三、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数学尝试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把问题解决在课内”。它的教学过程是:课前预习→预备练习→出尝试题→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尝试小结及布置作业。
现在用初一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八章第二节(8.2消元)来说明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
主要的步骤为:
第一步,课前预习。
上课前先请学生复习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及预习本节课要运用的代入消元法。
第二步,预备练习。
练习:解方程
(1)3(3+x)-8x=14 (2) =3
(这一步是出示尝试题和深度练习的基础,一是对课前预习进行必要的检验,一是复习在教读课中可能出现需要用的旧基础知识,以旧引新,促使旧知识在解决新知识中起到迁移作用,以便尝试练习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出示尝试题。
练习: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有y的式子表示x的形式:(1)x-y=3 (2)3x-8y=14
教师根据教材的体裁特点和教学重点,以及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尝试的题目。
第四步,尝试练习。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x-y=3 ①
3x-8y=14 ②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尝试题和预习检查的情况,再次自学课文,进行尝试练习。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尝试练习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尝试情况,对于学生尝试的结果,教师无需急于答复,可先让学生三三两两地讨论。在这一步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创设课堂高潮。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那一点了。
第六步,教师讲解。
教师的讲解是根据学生尝试练习和讨论时的反馈,围绕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的。教师讲解要做到解决重点,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依据尝试练习的情况科学地设置,通常要分成基础和能力两类,以照顾层次不同的学生,渗透层次教学思想。
练习: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1)y=2x-3 (2)2x-y=3
3x+2y=8 3x+y-1=0
第八步,尝试教学小结。
这一步,一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一是对教材知识作结,完整的课型要练习写作,做到学以致用。
四、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要留意的细节
1.尝试练习中采取分散重点、大题化小、分段尝试、即时矫正的做法。即把 “尝试练习”和“教师讲解”分成一段段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调动了学生课堂尝试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大段时间尝试练习的沉闷。这一步的任务有两个:其一,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其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尝试的爱好,达到激疑引思的目的。
2.第二次尝试练习的巩固作用。第二次尝试练习属于教学中巩固练习阶段,是当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途径,出示尝试练习题目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依据是有目的强化尝试反馈的簿弱点和教学重点,体现分层次教学的思想。这一步学生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尝试小结的内容探讨。尝试小结是一堂课的终止信号,是对一堂课的总结。小结做得好,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更高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也可以为他们的课后自学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尝试教学法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师生素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快乐中走向思维的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