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对60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病例,按术后进行传统加压引流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术后皮瓣血运、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淋巴漏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组治愈28例,有效2例;传统加压组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组在治愈率、有效率以及治愈
【机 构】
:
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整形外科,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整形外科,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整形外科,23000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对60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病例,按术后进行传统加压引流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术后皮瓣血运、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淋巴漏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组治愈28例,有效2例;传统加压组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组在治愈率、有效率以及治愈时间上,与传统加压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技术可使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发生率明显降低,是预防术后淋巴漏比较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快速成型技术及上、下颌骨同期牵引,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术前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患者的头颅树脂模型,在模型上精确设计截骨线.按照术前设计,上颌骨行Le Fort Ⅰ型截骨并折断下降,患侧下颌骨升支行截骨,在下颌截骨线处安置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颌骨分别置入颌间支抗钛钉.术后第5天行颌间坚固结扎,通过拧动下颌骨牵引器实现上、下颌骨同时移动.结果所有患者按预期完成骨牵引,无
目的 探讨于不同时间体内转染重组质粒人形态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真核细胞共表达载体(pIRES-hBMP2-VEGF165)对兔下颌骨牵引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4组,均于双侧下颌骨截骨后置入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经过3d潜伏期后开始牵引,牵引速度0.8 mm/d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脂肪组织已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内部器官.脂肪组织中主要存在两大细胞群,成熟脂肪细胞及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1].皮肤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皮肤生理性衰老,与真皮成纤维细胞减少、衰老密切相关.大量实验已证实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通过旁分泌和自分
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34例口腔肿瘤患者,切除肿瘤的同时,应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包括颊、舌、口底等处的缺损修复.术前应用B超检测股前外侧区域血管穿支处的皮下脂肪厚度,排除皮下脂肪厚度超过1.5 cm的过度肥胖患者.结果 34例中采用肌皮穿支26例,膈皮穿支8例.皮瓣全部存活,仅2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
目的 探讨叶酸和白藜芦醇是否具有预防动物模型腭裂发生的作用,并对比两者的效果.方法 将72只孕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组于受孕后第10天(GD10)以TCDD 28 μg/kg灌胃;叶酸组分别于GD10以15、10、5 mg/kg叶酸+TCDD 28 μg/kg灌胃,对照组以玉米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目前仍以第2代除皱术为主流,将SMAS剥离并提紧仍被视为上提面部最有效的方法[1].因脸部组织长期受重力作用以及体力的消耗造成组织下垂、体积流失,这一现象在4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明显,因此,仅要求面中部提升和去除下睑睑袋的患者越来越多.2011至2013年,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Rohrich等[2]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技术,并联合个性化睑袋整形术治疗36例,获得满意效果。
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游离薄型殷前外侧皮瓣及游离前臂皮瓣修复46例舌癌术后半舌缺损,并对比2种修复方法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舌体外形恢复满意程度、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状况等.结果 46例舌癌患者采取了薄型股前外侧皮瓣或前臂皮瓣修复,其中12例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1例发生血管危像,经抢救后皮瓣成活;34例前臂皮
创伤、烧伤、感染、肿瘤切除等原因引起的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血管、神经外露.临床上常采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但须牺牲受区的1条主要供血动脉,易导致面部吻合血管远端组织供血减少.对于少数血管变异者,还有发生远端组织器官缺血的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2005年10月至2012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整形与烧伤外科将传统肩胛皮瓣的旋肩胛血管蒂延长分离范围,设计了T形血管蒂游离肩胛皮瓣移
目的 探讨腹壁上动脉主干胸廓内动脉的走行,从影像学角度分析截断下位肋软骨,进行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用于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患者进行腹部血管CT造影,以观察并记录下述指标:①胸廓内动脉到胸骨正中线的距离;②胸廓内动脉分出腹壁上动脉及肌膈动脉分支点在第5~7肋及肋间隙出现的数目,并定位分支点;③定位腹壁上动脉穿越腹直肌的分支点.结果 ①第4~6肋间隙,左胸廓内动脉距胸骨正中线的平均距离为1
扩张胸三角皮瓣常用于面颈部瘢痕的修复,该皮瓣术后色泽、质地、弹性优于其他远位皮瓣,同时避免了供瓣区植皮及皮瓣臃肿的缺点[1-3],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扩张皮瓣远端出现坏死,并且扩张皮瓣蒂部回缩,使皮瓣修复面积减少.唐山工人医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将蒂部维持扩张法应用于胸三角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1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