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想过吗?科技也有软硬之分?
5月28日,“硬科技创新联盟”成立,科学家、科技创业者、投资人和科技爱好者齐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共话硬科技的未来和中国硬科技的发展思路。
什么是硬科技?它对我国创新科技产业有何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硬科技,畅想硬科技产业的未来图景。
筑壁垒 练内功
继“互联网+”之后,硬科技正在中国掀起一股新的科技创新浪潮。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光通讯、基因工程、云计算等,不仅能推进实体科技的研究,也能对虚拟世界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硬科技”的概念,是由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首席科技官米磊在2010年率先提出的。米磊认为:“硬科技不是比特经济,而是原子经济,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物理世界。硬科技需要长期的投入,是具备高门槛的核心技术,难以被模仿和山寨。硬科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世界进步。”
中科创星总经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科控股董事长曹慧涛说,目前社会上很多投资人和媒体的关注点在互联网。互联网的确有价值,但在科研院所和大学其实还沉淀了很多好技术,却不太受投资机构关注。“所以我们当时想用一个词把这个东西很好地形容出来,当时提‘硬科技’,是为了与互联网加以区别。”
当然,对于硬科技的概念,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硬科技创新论坛”上,科学家和创业者们各抒己见。
中科院基因组所研究员于军认为:“我们谈科技往往是指技术范畴,技术有其独特的地方,它的结构跟科学不一样。科学是金字塔结构,有基础才有大楼,技术是网络结构,可以把不同领域最尖端的技术连在一起,成为高科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战超则认为,硬科技指技术而不是科学,“硬”不单指硬件,更是指比较过硬的技术。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米磊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战略,一个是“互联网+”,以客户驱动和效率驱动为代表;另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依靠工程创新和科技创新。硬科技的重点是后者。“我们应该有创新自信,硬科技能够助力中国重回世界之巅。”米磊说。
建生态 聚合力
对于立志推动硬科技发展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来说,建设好适合硬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让百花盛开,才能迎来硬科技的美好春天。
“硬科技创新联盟”的初衷在于构建硬科技全产业生态网络,服务和扶持硬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聚合改变世界的原动力。联盟的发起单位都是在相关领域走在前列的成果转化机构,通过互惠互利的结盟,深化科技与产业结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星空时间孵化器的夙愿。星空时间CEO周自强说:“我们所谓的生态,不仅给创业团队找投资人、找财务顾问、做培训或者找高管人才,更重要的是创造交流的机制,让懂市场的人能够见到科学家,让科学家能够懂市场,让他们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赛伯乐投资合伙人张露对笔者说:“赛伯乐有一个理念,以科技为抓手,以资金为纽带,通过资金的国际化资源和国际化视野,跟投资人成为事业上真正的合作伙伴,在自己产业的生态系统里面共同创建伟大公司。”
互联网经济有“互联网+”计划,科技产业未来可能也有“硬科技+”。曹慧涛认为,“硬科技+”跟“互联网+”有一些类似之处,主要还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硬科技+”应该助推去库存、去过剩产能、补短板,帮助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传统科技和制造业从本质和内容上获得提升。
转成果 等时机
硬科技的创业者主要是科学家,以做研究为主,赚钱的事考虑得比较少,且硬科技又需要长期的投资,如果公司长期不赚钱,投资人往往心里发慌。硬科技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为公司和投资人带来回报?与会者认为,找到应用场景、适时落地转化是硬科技走向生活和市场必须要做的事。
宾果智能创始人闵海波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宾果智能做儿童陪伴机器人,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不成熟,二是真正有很好体验或者智能性高的陪伴性机器人成本也很高。作为智能硬件,第一要先找应用场景,第二是找刚需或需求痛点。于是,宾果智能开始转型做幼儿园教育,发现很多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而人脸识别对于幼儿园园区管理非常重要,公司将人脸识别作为研发新产品的重点,目前已研发成功第一代样机,并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有些科研成果虽然已经成功,但离实现落地应用还有距离,需政策、产品和社会环境等条件成熟,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自动驾驶技术就是这样的例子。
格林深瞳创始人赵勇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有两个思路,第一是落地到消费者的汽车里,开车时可以调到自动驾驶模式,这大概需要三五年时间;第二是落地到机场、大学校园、小区,提供共享汽车,在特定范围内自动驾驶,例如当小区业主需要时,共享汽车可以自己“走过去”。后者将在短期内为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盈利空间。
在美国,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加州立法获批,谷歌将在该州部署数百辆无人驾驶车,接送员工上下班。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表明,自动驾驶能够在一年内给美国带来1.3万亿美元的好处。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预测,在未来10~15年内,北京的机动车总拥有量会从600万辆降到300万辆,而其中200万辆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打车需要等待的时间和费用会大大降低。
无人机航拍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机器人记者为我们提供更快速的新闻,智能家居让家更舒适,基因检测帮我们预知疾病……科技走向生活并不遥远,硬科技不仅将推动生产力发展,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5月28日,“硬科技创新联盟”成立,科学家、科技创业者、投资人和科技爱好者齐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共话硬科技的未来和中国硬科技的发展思路。
什么是硬科技?它对我国创新科技产业有何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硬科技,畅想硬科技产业的未来图景。
筑壁垒 练内功
继“互联网+”之后,硬科技正在中国掀起一股新的科技创新浪潮。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光通讯、基因工程、云计算等,不仅能推进实体科技的研究,也能对虚拟世界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硬科技”的概念,是由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首席科技官米磊在2010年率先提出的。米磊认为:“硬科技不是比特经济,而是原子经济,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物理世界。硬科技需要长期的投入,是具备高门槛的核心技术,难以被模仿和山寨。硬科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世界进步。”
中科创星总经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科控股董事长曹慧涛说,目前社会上很多投资人和媒体的关注点在互联网。互联网的确有价值,但在科研院所和大学其实还沉淀了很多好技术,却不太受投资机构关注。“所以我们当时想用一个词把这个东西很好地形容出来,当时提‘硬科技’,是为了与互联网加以区别。”
当然,对于硬科技的概念,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硬科技创新论坛”上,科学家和创业者们各抒己见。
中科院基因组所研究员于军认为:“我们谈科技往往是指技术范畴,技术有其独特的地方,它的结构跟科学不一样。科学是金字塔结构,有基础才有大楼,技术是网络结构,可以把不同领域最尖端的技术连在一起,成为高科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战超则认为,硬科技指技术而不是科学,“硬”不单指硬件,更是指比较过硬的技术。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米磊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战略,一个是“互联网+”,以客户驱动和效率驱动为代表;另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依靠工程创新和科技创新。硬科技的重点是后者。“我们应该有创新自信,硬科技能够助力中国重回世界之巅。”米磊说。
建生态 聚合力
对于立志推动硬科技发展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来说,建设好适合硬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让百花盛开,才能迎来硬科技的美好春天。
“硬科技创新联盟”的初衷在于构建硬科技全产业生态网络,服务和扶持硬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聚合改变世界的原动力。联盟的发起单位都是在相关领域走在前列的成果转化机构,通过互惠互利的结盟,深化科技与产业结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星空时间孵化器的夙愿。星空时间CEO周自强说:“我们所谓的生态,不仅给创业团队找投资人、找财务顾问、做培训或者找高管人才,更重要的是创造交流的机制,让懂市场的人能够见到科学家,让科学家能够懂市场,让他们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赛伯乐投资合伙人张露对笔者说:“赛伯乐有一个理念,以科技为抓手,以资金为纽带,通过资金的国际化资源和国际化视野,跟投资人成为事业上真正的合作伙伴,在自己产业的生态系统里面共同创建伟大公司。”
互联网经济有“互联网+”计划,科技产业未来可能也有“硬科技+”。曹慧涛认为,“硬科技+”跟“互联网+”有一些类似之处,主要还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硬科技+”应该助推去库存、去过剩产能、补短板,帮助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传统科技和制造业从本质和内容上获得提升。
转成果 等时机
硬科技的创业者主要是科学家,以做研究为主,赚钱的事考虑得比较少,且硬科技又需要长期的投资,如果公司长期不赚钱,投资人往往心里发慌。硬科技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为公司和投资人带来回报?与会者认为,找到应用场景、适时落地转化是硬科技走向生活和市场必须要做的事。
宾果智能创始人闵海波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宾果智能做儿童陪伴机器人,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不成熟,二是真正有很好体验或者智能性高的陪伴性机器人成本也很高。作为智能硬件,第一要先找应用场景,第二是找刚需或需求痛点。于是,宾果智能开始转型做幼儿园教育,发现很多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而人脸识别对于幼儿园园区管理非常重要,公司将人脸识别作为研发新产品的重点,目前已研发成功第一代样机,并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有些科研成果虽然已经成功,但离实现落地应用还有距离,需政策、产品和社会环境等条件成熟,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自动驾驶技术就是这样的例子。
格林深瞳创始人赵勇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有两个思路,第一是落地到消费者的汽车里,开车时可以调到自动驾驶模式,这大概需要三五年时间;第二是落地到机场、大学校园、小区,提供共享汽车,在特定范围内自动驾驶,例如当小区业主需要时,共享汽车可以自己“走过去”。后者将在短期内为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盈利空间。
在美国,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加州立法获批,谷歌将在该州部署数百辆无人驾驶车,接送员工上下班。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表明,自动驾驶能够在一年内给美国带来1.3万亿美元的好处。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预测,在未来10~15年内,北京的机动车总拥有量会从600万辆降到300万辆,而其中200万辆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打车需要等待的时间和费用会大大降低。
无人机航拍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机器人记者为我们提供更快速的新闻,智能家居让家更舒适,基因检测帮我们预知疾病……科技走向生活并不遥远,硬科技不仅将推动生产力发展,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