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是普及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兴重要力量,它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又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但也正是因为新兴不久,所以制度还不够完善,教育工作时常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高职学生思想的动态现状,分析高职学生思想的影响因素,整理并加以总结,为今后高职学生思想教育采取何种对策,以及高职教育工作如何进行和改革,提供一些有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思想动态;影响
培养学生掌握一手过硬的职业技能,从现代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但仅仅凭借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实际上,现在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矫正,不仅会对他们今后的社会发展道路带来诸多阻碍,而且还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高职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是成为素质人才的重点。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
随着社会情况的变迁,人们的心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价值观明确,但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层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从政治层面讲,高职学生支持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方略,信任现任的中央领导集体,肯定党和政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从社会层面讲,高职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喜欢关注国内外的当前形势,对国内政治稳定性、经济的快速发展等问题的前景充满信心;从教育层面讲,高职学生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甚为欣喜,迫切希望成才,展现出整体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积极乐观,心态也比较平和,能做到理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问题。
但同时,相对于高校学生,他们缺乏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主动态度。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他们通常对社会认识有局限性。比如学生就业、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社会秩序、民众素质等,是他们经常关注的问题,认为改变这些现状就可以改变中国现状,而对国内外局势、国家大环境、社会的形势等等战略上的问题,意识不到或关注度小,觉得这些问题过于空洞,没有实际意义,认识不到这些问题才是中国发展的基础与本质
问题。
2.入党积极,但动机不纯,并且对周围党员存在相当的不满。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对入党非常积极,据调查,有2/3的学生会递交申请书,并对“共产主义”表示乐观。
但同时还发现,部分学生申请入党不单单出于对党的热爱,存在其他动机。而且,很多学生对周围党员存在偏见,并不客观地考虑“党员也是人,也会犯错误”等问题,甚至出现由于对周围党员的偏激看法,影响到对整个党员队伍的认识。
3.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基本正确,但追求务实,小部分价值观偏执。
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的思想状态良好,高度认同并且肯定了社会资源的价值观,而且多数学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希望或考虑投身到建设家乡的工作当中。
在以个人角度考虑时,学生的选择更加理性、务实。“自我体现”、“精神需求”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主体。谈起集体与个体的问题时,考虑的不是“为集体牺牲个人”而是“在确保集体利益的同时还有兼顾个人利益”。他们追求个性的多元化,注重自身的发展前途,期望发挥自己的才能,认为当今社会的竞争残酷,自信和进取是首要品质,形成一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念。
4.学生看重专业的实用性,但很多学生表现出对就业前景的消极态度。
现代社会对人才大量需求,很多职业存在着流动性和变动性大的问题,所以高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据可靠数据统计,在高职学生的择业取向中,74.46%选择能发挥特长,60.38%选择有发展前途,54.92%选择高收入专业,44.46%选择工作稳定,39.15%选择有尊严,35.92%选择福利待遇好,31.76%选择有创新条件,26.46%选择供住房,26.42%选择人际关系方便,19.31%选择工作轻松。不难看出,高职学生更重视发挥、发展与收入问题。
也有一些学生觉得,当前社会就业难,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导致很多学生无法“人尽其才”。
5.追求多元化的生活,观念开放。
社会浪潮的冲击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形象从以前的“嗜书如命”转变成了现今的“劳逸结合”。很多学生表示,娱乐是他们交际、休闲的方式,业余时间,很多人选择读杂文、听音乐、看视频、做运动,可以说当今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但其中也有不利因素,由于传媒信息的广泛性、快捷性、公开性,致使学生观念过于开放,比如面对校园婚恋的问题,很多人就觉得这属于个人行为,而不在乎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思想动态的影响因素
从上面我们看到,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有其先进潮流的一面,也有消极不良的一面,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态度,在此个人任为有以下四点:
1.自律能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还不健全,无法控制和束缚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迎面扑来时,他们经不起考验,很容易误入歧途。例如,一些国家干部贪污腐败从中获利,社会生活中的压力、竞争、残酷,媒体网络宣传的各种不良信息,很多女性婚姻交往态度上的“拜金主义”,同学道德行为中的不正之风等等。一旦高职学生将这些看作是社会的现实状况,认为不良行为不会受到惩罚,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信念的迷茫,厌恶政治抱怨社会,建立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起点,是学生培养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的基地,“三岁看老”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一种反映。但事实上,国内的家庭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其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还没有全面普及,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也就导致学生不能受到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其二,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即使家境一般,也宁可“苦了自己,成全孩子”,给孩子从小养成了自我的行为思想,“人人当为我,我不为人人”,自私、冷漠、娇气、倔强、封闭一系列不良习性在心里扎根,又缺乏意志力和承受力,使得学生很早打下了不良基础。
3.手机网络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生活中的主要信息传播途径,而手机和网络也迅速地侵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当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量充斥着黄色、暴力的负面信息广泛传播,一些偏颇、激进的观念也被支持并宣扬,不少黑暗、扭曲的社会现象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对仍处在思想成长期的高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毒害。因为网络方便、快捷、广泛、多样,使得学生认为网络信息比思想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有权威性,大大增加了高职教育的难度。
4.招考制度
面向社会的招生方式,也对学生有不少消极影响。首先,很多生源属于社会人士,他们已经沾染了社会风气,会很快将这些风气传给未经世事的高中毕业生;其次,学生数量的增加,给高职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对就业问题神经高度紧张,进而产生偏激的行为观念。
总结:高职教育是我国普及高等文化教育的基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但也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新兴化,使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艰难。因此,解决问题,要从根本出发,想要改变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就要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自律能力、家庭教育、手机网络、招考制度等诸多方面改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冀学锋,唐淑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关键词:高职;思想动态;影响
培养学生掌握一手过硬的职业技能,从现代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但仅仅凭借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实际上,现在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矫正,不仅会对他们今后的社会发展道路带来诸多阻碍,而且还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高职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是成为素质人才的重点。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
随着社会情况的变迁,人们的心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价值观明确,但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层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从政治层面讲,高职学生支持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方略,信任现任的中央领导集体,肯定党和政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从社会层面讲,高职学生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喜欢关注国内外的当前形势,对国内政治稳定性、经济的快速发展等问题的前景充满信心;从教育层面讲,高职学生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甚为欣喜,迫切希望成才,展现出整体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积极乐观,心态也比较平和,能做到理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问题。
但同时,相对于高校学生,他们缺乏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主动态度。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他们通常对社会认识有局限性。比如学生就业、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社会秩序、民众素质等,是他们经常关注的问题,认为改变这些现状就可以改变中国现状,而对国内外局势、国家大环境、社会的形势等等战略上的问题,意识不到或关注度小,觉得这些问题过于空洞,没有实际意义,认识不到这些问题才是中国发展的基础与本质
问题。
2.入党积极,但动机不纯,并且对周围党员存在相当的不满。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对入党非常积极,据调查,有2/3的学生会递交申请书,并对“共产主义”表示乐观。
但同时还发现,部分学生申请入党不单单出于对党的热爱,存在其他动机。而且,很多学生对周围党员存在偏见,并不客观地考虑“党员也是人,也会犯错误”等问题,甚至出现由于对周围党员的偏激看法,影响到对整个党员队伍的认识。
3.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基本正确,但追求务实,小部分价值观偏执。
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的思想状态良好,高度认同并且肯定了社会资源的价值观,而且多数学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希望或考虑投身到建设家乡的工作当中。
在以个人角度考虑时,学生的选择更加理性、务实。“自我体现”、“精神需求”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主体。谈起集体与个体的问题时,考虑的不是“为集体牺牲个人”而是“在确保集体利益的同时还有兼顾个人利益”。他们追求个性的多元化,注重自身的发展前途,期望发挥自己的才能,认为当今社会的竞争残酷,自信和进取是首要品质,形成一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念。
4.学生看重专业的实用性,但很多学生表现出对就业前景的消极态度。
现代社会对人才大量需求,很多职业存在着流动性和变动性大的问题,所以高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据可靠数据统计,在高职学生的择业取向中,74.46%选择能发挥特长,60.38%选择有发展前途,54.92%选择高收入专业,44.46%选择工作稳定,39.15%选择有尊严,35.92%选择福利待遇好,31.76%选择有创新条件,26.46%选择供住房,26.42%选择人际关系方便,19.31%选择工作轻松。不难看出,高职学生更重视发挥、发展与收入问题。
也有一些学生觉得,当前社会就业难,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导致很多学生无法“人尽其才”。
5.追求多元化的生活,观念开放。
社会浪潮的冲击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形象从以前的“嗜书如命”转变成了现今的“劳逸结合”。很多学生表示,娱乐是他们交际、休闲的方式,业余时间,很多人选择读杂文、听音乐、看视频、做运动,可以说当今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但其中也有不利因素,由于传媒信息的广泛性、快捷性、公开性,致使学生观念过于开放,比如面对校园婚恋的问题,很多人就觉得这属于个人行为,而不在乎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思想动态的影响因素
从上面我们看到,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有其先进潮流的一面,也有消极不良的一面,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态度,在此个人任为有以下四点:
1.自律能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还不健全,无法控制和束缚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迎面扑来时,他们经不起考验,很容易误入歧途。例如,一些国家干部贪污腐败从中获利,社会生活中的压力、竞争、残酷,媒体网络宣传的各种不良信息,很多女性婚姻交往态度上的“拜金主义”,同学道德行为中的不正之风等等。一旦高职学生将这些看作是社会的现实状况,认为不良行为不会受到惩罚,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信念的迷茫,厌恶政治抱怨社会,建立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起点,是学生培养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的基地,“三岁看老”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一种反映。但事实上,国内的家庭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其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还没有全面普及,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也就导致学生不能受到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其二,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即使家境一般,也宁可“苦了自己,成全孩子”,给孩子从小养成了自我的行为思想,“人人当为我,我不为人人”,自私、冷漠、娇气、倔强、封闭一系列不良习性在心里扎根,又缺乏意志力和承受力,使得学生很早打下了不良基础。
3.手机网络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生活中的主要信息传播途径,而手机和网络也迅速地侵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当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量充斥着黄色、暴力的负面信息广泛传播,一些偏颇、激进的观念也被支持并宣扬,不少黑暗、扭曲的社会现象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对仍处在思想成长期的高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毒害。因为网络方便、快捷、广泛、多样,使得学生认为网络信息比思想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有权威性,大大增加了高职教育的难度。
4.招考制度
面向社会的招生方式,也对学生有不少消极影响。首先,很多生源属于社会人士,他们已经沾染了社会风气,会很快将这些风气传给未经世事的高中毕业生;其次,学生数量的增加,给高职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对就业问题神经高度紧张,进而产生偏激的行为观念。
总结:高职教育是我国普及高等文化教育的基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但也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新兴化,使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艰难。因此,解决问题,要从根本出发,想要改变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就要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自律能力、家庭教育、手机网络、招考制度等诸多方面改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冀学锋,唐淑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