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风一吹进了城乡各所学校,课堂教学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近年来多数教师都进行了尝试。不过,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课堂上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语文课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同时,教学效果也不佳。那么,如何挖掘语文课堂的魅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文课堂魅力
缺乏魅力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首先得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兴趣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好的导语能起到头一石而激发千层浪的效果。如讲《伤仲永》时,我首先摆出“天资聪颖的人定在成就不凡”的观点,同学们立即否定,我趁机给他们举例子,他们摇头。接着,我给他们讲了方促永的故事及王安石的态度,并随即板书课题《伤仲永》。这样的开头如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下子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魅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灌输知识,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课堂魅力,就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其主体性一旦得到真正确立,学生就会活起来、动起来,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具有感染力的课堂。那么,如何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呢?下面以文言文课堂教学为例说明:
我们知道,文言文距离学生遥远,且有相当一部分词、句和现代汉语差别很大。我初当教师时,唯恐学生不理解,便逐字逐句讲解,师生都很被动,一节课下来,师生均有筋疲力尽之感。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我尝试了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的方法,即让他们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动脑筋、自己用语言表达,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处在“自己事,自己办”的状态中。具体做法如下:1.学生查阅工具书,认准学形,读准字音。2.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用法。3.学生之间讨论、交流。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解答。5.学生走向讲台讲解。6.教师纠错、点拨。7.教师出题测试。没想到,第一节课就取得成功。这就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的作用。为什么呢?每个学生都很要面子,都怕出丑,为了少出错,不出错,他们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读,聚精会神地看,积极主动的思考。试想,当他们的付出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赢来阵阵掌声时,他们心中的喜悦岂能用语言表达?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又使同学们牢固掌握了知识,重要的是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朗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环节。我采用了领读、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结果,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又避免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掀起语文课堂魅力的高潮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以往的课堂教学一直处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之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创新能力被得不到较好的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发展创新思维。苏轼写道:“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如,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题目“路”的作文来训练同学们如何进行多角度思维。首先让同学们指出“路”的本义,接着启发:若一个地方由原来的土路变为如今的柏油路,说明了什么;走在林萌大道或泥泞小路上你又有何感想。然后又让同学们思考其因申义,如成长之路、人的心理历程等;同时又从时、空上加以启发,思索脚下的路,憧憬未来的路。经过反复引导、启发,同学们拓宽了思路,其创新思维也得到发展,语文课堂魅力倍增。
(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大胆质疑精神。以现代文教学为例,我的具体做法如下:1.每遇到一类文体必先讲清此类文体特点及阅读方法,这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以文体特点,阅读方法为依据,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发现问题。3.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解决问题的钥匙。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5.教师点拨、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点拨时,对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不能很好的体现该课内容、不能较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应委婉指出并适当引导,使同学们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明白不足之处。当然,对一些争议的问题,师生或共同探讨,或展开辩论。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魅力迅速升温。
没有创造型的老师,就不会有创造性的学生。只要教师能善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语文课堂将魅力无穷。毫无疑问,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文课堂魅力
缺乏魅力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首先得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兴趣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好的导语能起到头一石而激发千层浪的效果。如讲《伤仲永》时,我首先摆出“天资聪颖的人定在成就不凡”的观点,同学们立即否定,我趁机给他们举例子,他们摇头。接着,我给他们讲了方促永的故事及王安石的态度,并随即板书课题《伤仲永》。这样的开头如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下子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魅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灌输知识,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课堂魅力,就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其主体性一旦得到真正确立,学生就会活起来、动起来,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具有感染力的课堂。那么,如何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呢?下面以文言文课堂教学为例说明:
我们知道,文言文距离学生遥远,且有相当一部分词、句和现代汉语差别很大。我初当教师时,唯恐学生不理解,便逐字逐句讲解,师生都很被动,一节课下来,师生均有筋疲力尽之感。为了改变此种局面,我尝试了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的方法,即让他们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动脑筋、自己用语言表达,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处在“自己事,自己办”的状态中。具体做法如下:1.学生查阅工具书,认准学形,读准字音。2.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用法。3.学生之间讨论、交流。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解答。5.学生走向讲台讲解。6.教师纠错、点拨。7.教师出题测试。没想到,第一节课就取得成功。这就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的作用。为什么呢?每个学生都很要面子,都怕出丑,为了少出错,不出错,他们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读,聚精会神地看,积极主动的思考。试想,当他们的付出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赢来阵阵掌声时,他们心中的喜悦岂能用语言表达?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又使同学们牢固掌握了知识,重要的是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朗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环节。我采用了领读、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结果,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又避免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掀起语文课堂魅力的高潮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以往的课堂教学一直处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之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创新能力被得不到较好的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发展创新思维。苏轼写道:“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如,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题目“路”的作文来训练同学们如何进行多角度思维。首先让同学们指出“路”的本义,接着启发:若一个地方由原来的土路变为如今的柏油路,说明了什么;走在林萌大道或泥泞小路上你又有何感想。然后又让同学们思考其因申义,如成长之路、人的心理历程等;同时又从时、空上加以启发,思索脚下的路,憧憬未来的路。经过反复引导、启发,同学们拓宽了思路,其创新思维也得到发展,语文课堂魅力倍增。
(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大胆质疑精神。以现代文教学为例,我的具体做法如下:1.每遇到一类文体必先讲清此类文体特点及阅读方法,这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以文体特点,阅读方法为依据,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发现问题。3.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解决问题的钥匙。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5.教师点拨、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点拨时,对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不能很好的体现该课内容、不能较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应委婉指出并适当引导,使同学们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明白不足之处。当然,对一些争议的问题,师生或共同探讨,或展开辩论。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魅力迅速升温。
没有创造型的老师,就不会有创造性的学生。只要教师能善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语文课堂将魅力无穷。毫无疑问,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