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动生理学指出:肌肉训练超负荷,亦即以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的阻力训练。因为肌肉或肌肉群超符合训练时,能最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使用超负荷(超过平常遇到的阻力),可以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收缩,从而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而导致肌肉力量增加。如果只是用对抗平常遇到的阻力练习时(即低负荷),肌肉的力量只能保持在现有的水平而不能增加。运动生理学还指出:运动中人体供能系统有:有氧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高能磷化合物供能系统。任何项目的 运动训练都要利用这三个系统来完成技术动作,只是各系统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举重训练主要是发展无氧供能系统。因此,举重必须坚持超负荷训练,并不断强化巩固,才能提高机体磷酸肌酸的起储备及清除乳酸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组织的代谢水平。运动生理学再次指出:坚持最大负荷的训练,能使神经冲动传递介质—乙酰胆碱增多,激发更多的肌纤维产生更强的收缩,充分发挥肌肉的潜能,进而收缩力量增大。由于人的力量大小总是通过肌肉收缩和紧张的能力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同一级别内运动员肌肉越发达,力量越大。既然女子与男子相比从根本上说存在着身体构成(肌肉,脂肪,骨骼,内脏)比例的差异,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除必须遵循生理学的一般规律外,还应该探讨更加适合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运动员 女子举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37-01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的运动量的基础上的,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应也小,机能状况的改善也少。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则也容易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因此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女子举重训练的实践,进而提出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为验证此观点,本人在周边乡镇体校举重班选材之机设计了以下实验。
1 实验方法
實验对象为通过一周后蹲,窄拉(可弓腔),实力推技术训练,并掌握了基本要领的举重班选材组女生14人,并按照要求测出人均三项力量之和的平均数和人均去脂体重情况(先测量体重,然后用皮下脂肪测定仪器测量出每个运动员的背脂,臂脂情况。用日本长铃木推算法求得),按身体条件和力量情况配成7对,然后将她们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
两组人均年龄。体重,专项力量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定为基本相同,两组同时进入6周训练,没次两组训练内容相同,只是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候:实验组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即将重复次数指定为每组“六次”。逐渐增加到六次每组时候,重复3—5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训练,即逐渐增加重量到极限,然后减少到80%--90%的重复练习3—5组,每组重复练习6次,6周后用原方法测验。
两组运动员通过6周训练,专项力量都不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非常显著(P<0.010),去脂体重也是如此(P<0.01).因而可以说采用“最高重复6次”的最大负荷训练也能增加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和综合素质水平。
究其原因:体育活动有其特有的能量需求形式,举重是高功率输出的活动,需要在短时间内生成相当大的能量。举重训练时候由于练习次数不同,供能系统也不同。在一堂训练课中不同的供能途径供给骨骼机能量,满足这些不同能量的需求,因此要使训练收到最大效果,训练计划中包括的活动,只是相似于受训练者的运动项目中包括的是运动不够的,训练还必须包括提高能源利用能力的活动内容,“最高重复六次”练习法与通常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比较,除了保证较高的训练强度外,还能保证了较多重复次数,因此,其结果更有助于改善运动中枢的协调关系,增强运动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同步活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比较通常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次数增多了,肌肉每组承担负荷的时间也延长了。肌肉中的物理能量代谢活动也随之加强,故通过6周训练。实验组的运动员去脂体重较对照组的大。可以看出实验组力量水平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
2 讨论
1)“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已经从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它的优越性,笔者从一九九六年开始一直在女子举重运动员中应用此方法。已经培养输送了多名优秀的女子举重运动员。
2)执行“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骨骼肌的承受负荷的时间延长了,机体完全恢复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本文建议积极休息更有利于疲劳消除。
3)由于练习重复次数较多,增加了活动关节面的负担,因此,训练中应该密切注意慢性损伤发生。
4)由于练习重复次数较多,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工作量,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应该加强医务监督。
3 结论
1)要想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除了改善其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能力外,一定要从其身体构成着手,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亦即提高她们的去脂体重。
2)一切能够提高女子去脂体重的训练方法。都应用于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实践中去。
关键词:运动员 女子举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37-01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的运动量的基础上的,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应也小,机能状况的改善也少。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则也容易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因此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女子举重训练的实践,进而提出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为验证此观点,本人在周边乡镇体校举重班选材之机设计了以下实验。
1 实验方法
實验对象为通过一周后蹲,窄拉(可弓腔),实力推技术训练,并掌握了基本要领的举重班选材组女生14人,并按照要求测出人均三项力量之和的平均数和人均去脂体重情况(先测量体重,然后用皮下脂肪测定仪器测量出每个运动员的背脂,臂脂情况。用日本长铃木推算法求得),按身体条件和力量情况配成7对,然后将她们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
两组人均年龄。体重,专项力量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定为基本相同,两组同时进入6周训练,没次两组训练内容相同,只是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候:实验组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即将重复次数指定为每组“六次”。逐渐增加到六次每组时候,重复3—5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训练,即逐渐增加重量到极限,然后减少到80%--90%的重复练习3—5组,每组重复练习6次,6周后用原方法测验。
两组运动员通过6周训练,专项力量都不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非常显著(P<0.010),去脂体重也是如此(P<0.01).因而可以说采用“最高重复6次”的最大负荷训练也能增加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和综合素质水平。
究其原因:体育活动有其特有的能量需求形式,举重是高功率输出的活动,需要在短时间内生成相当大的能量。举重训练时候由于练习次数不同,供能系统也不同。在一堂训练课中不同的供能途径供给骨骼机能量,满足这些不同能量的需求,因此要使训练收到最大效果,训练计划中包括的活动,只是相似于受训练者的运动项目中包括的是运动不够的,训练还必须包括提高能源利用能力的活动内容,“最高重复六次”练习法与通常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比较,除了保证较高的训练强度外,还能保证了较多重复次数,因此,其结果更有助于改善运动中枢的协调关系,增强运动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同步活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比较通常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次数增多了,肌肉每组承担负荷的时间也延长了。肌肉中的物理能量代谢活动也随之加强,故通过6周训练。实验组的运动员去脂体重较对照组的大。可以看出实验组力量水平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
2 讨论
1)“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已经从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它的优越性,笔者从一九九六年开始一直在女子举重运动员中应用此方法。已经培养输送了多名优秀的女子举重运动员。
2)执行“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骨骼肌的承受负荷的时间延长了,机体完全恢复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本文建议积极休息更有利于疲劳消除。
3)由于练习重复次数较多,增加了活动关节面的负担,因此,训练中应该密切注意慢性损伤发生。
4)由于练习重复次数较多,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工作量,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应该加强医务监督。
3 结论
1)要想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除了改善其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能力外,一定要从其身体构成着手,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亦即提高她们的去脂体重。
2)一切能够提高女子去脂体重的训练方法。都应用于女子举重运动训练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