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海南地区女性孕期阴道假丝酵母菌进行病原学调查,进一步了解菌种分布情况及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妊娠女性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和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采集1 512例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门诊产检的妊娠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对其病例进行统计,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女性孕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总的分离率是36.5%,其中白假丝酵母菌47.1%,光滑假丝酵母菌27.5%,热带假丝酵母菌4.3%;晚孕期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菌携带率明显增加,高达49.3%。(2)分离出的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8.5%,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程度不一;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唑类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普遍不高。(3)孕前VVC史、人流史、血糖异常史的OR值(95%CI)依次是17.3(11.67~25.67)、3.79(2.78~5.18)、21.9(14.58~32.94)。结论海南地区女性孕期阴道假丝酵母携带具有分离率高、菌群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有上升的趋势的特征;分离株的耐药性较普遍。为防止对妊娠结局的不利影响,需要早期给予干预,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并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