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93年钻机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中山川水库进行石油钻井,在钻进过程中,柴油机突然熄火,井内局部岩层吸水,吸附钻具、孔壁收缩,使700多米的钻具被抱死在孔内。本文着重介绍了反管器的作用原理以及在本事故中的应用。
[关键词]柴油机熄火;卡钻;反管器;解卡
中图分类号:TD42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31-01
钻井概况:
1993年7月14日我队401、404钻机奔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中山川水库进行石油钻井,此井是我队在该地区施工的第一口石油探井。该井设计孔深1050米,一开孔径Φ280mm钻进至基岩,下入Φ219mm套管,水泥封固套管。二开孔径Φ190mm钻进至1050米,下入N80Φ140mm石油技术套管并由固井车固井。钻具结构为:108mm四方主动钻杆——Φ73mm钻杆——Φ89mm钻杆——Φ121mm钻铤——Φ190mm三牙轮镶齿钻头。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冲积层,砂质泥岩、细砂岩、泥质砂岩、中砂岩、砂质泥岩互层,油页岩层(其中油层为长2、长4、长6)。
事故原因:
1993年9月28日早6点,钻机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霜冻),0号柴油结冰,造成柴油机突然熄火,700多米的钻具被留在孔内,相关技术人员迅速查找原因,发现是由于柴油含水量较大,造成柴油结冰,使得两台柴油机先后灭火。经过6、7个小时的抢修,机器再次运转,但此时,发现钻具已提拉不动,泥浆泵也打不开,根据当时地层易吸水膨胀、易吸附钻具的特点,我们初步怀疑是由于井内局部岩层吸水,吸附钻具、孔壁收缩,使钻具被抱死在孔内。
事故处理过程:
事故发生后,经过与钻机技术人员的分析,决定首先用转盘的反转扭力反取事故钻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钻杆连接力度十分大,使得钻杆转不动、卸不开。当时由于受到钻机转盘扭力的限制,使得事故没有好的方法去处理。
当时,我队是第一次承揽油井钻井工程,井队第一次遇到此种事故,对该类型的事故毫无处理的经验,由于受到钻机能力的限制,更加给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所以我们就到各兄弟单位去咨询、求教,结合自身处理事故的经验,我们研制出了一种反管器,该反管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具与主动钻杆连接,依靠钻机自身的提升拉力,强力提拉该工具,使拉力转化为扭力,传递到主动钻杆上,进行反钻杆操作处理。此种扭力较钻机转盘的扭力非常大(通常一米可施加几吨至几十吨不等的扭力)反管器是由一套和主动钻杆形状相同的钢套,钢套外围受力钢筋,定滑轮,钢丝绳组成。(反管器组成见下图)(见图1)
具体操作过程为:将反管器套在主动钻杆上并固定,钢丝绳按反管方向缠绕在反管器上并与钢筋钩子连接,然后通过两套定滑轮与钻机提引大钩连接,定滑轮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塔底梁处,安装时滑轮要略低于转盘面,以上固定处、连接处必须要保证稳固可靠,防止在提拉过程中崩裂。然后根据钻机最大提拉负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钻杆作业,在操作过程中,要仔细察看各连接固定处的稳固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操作时,必须注意对面拉力表指针的变化,提拉力度应由小至大,操作两个手把,要稳、要准,保证器具平稳受力。为安全起见,凡反管作业均由我亲自操作,其他人员撤离现场50米范围以外,当拉力达15吨左右时,一声闷响拉力表指针下降表明钻具已反开,第一次就将事故钻杆成功的反开,提出了大部分钻杆。
经过总结这次经验认为,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如果钻具卡死,不要强力转动,如果转不开,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为以后的处理带来麻烦,所以规程上严禁强拉硬拧,同样在其他事故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有的钻杆上来后,由于受扭力过大,用气焊烤才得以卸扣。所以在今后的处理事故中,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去强力转动钻具,在处理事故时要真正的做到“三清、两慎、一勤”。
反出钻杆后,钻具所带的泥皮韧性很强,越往下泥皮越厚,并且面积越来越大,判断下部钻杆和钻铤被孔壁黏附严重,同时判断孔径收缩严重,经与现场人员商量后决定先不反事故钻具,而是首先对泥浆的性能进行调整,适当加入钠土、CMC、聚丙烯酰胺、防塌润滑剂,使泥浆指标达到比重1.05~1.1g/cm3,粘度控制在22~26之间,含沙量小于3%,失水量小于15ml/min,下同径190mm钻头扫孔,同时对泥浆进行循环,将岩粉排除孔内,以使孔内压力平衡,不坍塌,不漏失,孔内保持稳定,同时保证事故头的干净,无沉淀,为下一步的处理做好准备。处理好泥浆我们选用同径套铣筒对孔内的钻具进行套铣,套铣过程中也极易引发事故,所以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以保证套铣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用大钳上卸套铣管时,钳牙不能咬在螺纹部位,并按相应尺寸对应的扭矩把扣上紧。?套铣管下钻遇阻时,不能用套铣管划眼,应起钻减少套铣管数量或下钻头通井。当套铣井深较深时,不能一次下到事故头位置,应中途分段顶通、循环。以免造成开泵困难,憋漏地层。?下套铣管要控制下放速度,同时观察好泥浆的返出情况,如因井漏环空不返泥浆时,应立即起钻3-5柱,并边起边灌泥浆,然后先小排量开泵循环泥浆,观察记录泥浆的进入与返出量是否正常,确认井下情况正常才能继续下钻。当不能进行套铣作业时,要将套铣管起到安全井段。每套銑10米-20米时,反钻具一次,反上多少钻具,就使用同径钻头通径划眼一次。套铣作业入事故头时一定要精心操作,套铣入头困难时不能采取硬铣的方法,使事故头受损破坏或铣鞋损坏。应起钻观察铣鞋磨损情况,认真分析井下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套铣作业时,每套铣3-5米,要上提套铣管活动一次,活动幅度要超过2米。套铣结束后,立即起钻,尽量减少在井内停留的时间。?套铣作业中,要认真观察好转盘的负荷,负荷过重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因扭矩过大再次引发事故。本次事故经过几次运用反、套处理事故的手段,最终将被卡钻具成功的取出。
我队人员都是第一次遇到此种事故,钻具连接力度大,设备能力有限,当时面临钻孔报废、丢钻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研制出了反管器,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我们将它投入到了实际的应用当中,经过实践证明,它能够将拉力转化为扭力,将原钻机的扭力转化成几倍甚至几十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钻机的扭力,使我们在处理类似事故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设备能力做保证,经过本次事故的处理使我们锻炼了队伍,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关键词]柴油机熄火;卡钻;反管器;解卡
中图分类号:TD42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31-01
钻井概况:
1993年7月14日我队401、404钻机奔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中山川水库进行石油钻井,此井是我队在该地区施工的第一口石油探井。该井设计孔深1050米,一开孔径Φ280mm钻进至基岩,下入Φ219mm套管,水泥封固套管。二开孔径Φ190mm钻进至1050米,下入N80Φ140mm石油技术套管并由固井车固井。钻具结构为:108mm四方主动钻杆——Φ73mm钻杆——Φ89mm钻杆——Φ121mm钻铤——Φ190mm三牙轮镶齿钻头。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冲积层,砂质泥岩、细砂岩、泥质砂岩、中砂岩、砂质泥岩互层,油页岩层(其中油层为长2、长4、长6)。
事故原因:
1993年9月28日早6点,钻机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霜冻),0号柴油结冰,造成柴油机突然熄火,700多米的钻具被留在孔内,相关技术人员迅速查找原因,发现是由于柴油含水量较大,造成柴油结冰,使得两台柴油机先后灭火。经过6、7个小时的抢修,机器再次运转,但此时,发现钻具已提拉不动,泥浆泵也打不开,根据当时地层易吸水膨胀、易吸附钻具的特点,我们初步怀疑是由于井内局部岩层吸水,吸附钻具、孔壁收缩,使钻具被抱死在孔内。
事故处理过程:
事故发生后,经过与钻机技术人员的分析,决定首先用转盘的反转扭力反取事故钻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钻杆连接力度十分大,使得钻杆转不动、卸不开。当时由于受到钻机转盘扭力的限制,使得事故没有好的方法去处理。
当时,我队是第一次承揽油井钻井工程,井队第一次遇到此种事故,对该类型的事故毫无处理的经验,由于受到钻机能力的限制,更加给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所以我们就到各兄弟单位去咨询、求教,结合自身处理事故的经验,我们研制出了一种反管器,该反管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具与主动钻杆连接,依靠钻机自身的提升拉力,强力提拉该工具,使拉力转化为扭力,传递到主动钻杆上,进行反钻杆操作处理。此种扭力较钻机转盘的扭力非常大(通常一米可施加几吨至几十吨不等的扭力)反管器是由一套和主动钻杆形状相同的钢套,钢套外围受力钢筋,定滑轮,钢丝绳组成。(反管器组成见下图)(见图1)
具体操作过程为:将反管器套在主动钻杆上并固定,钢丝绳按反管方向缠绕在反管器上并与钢筋钩子连接,然后通过两套定滑轮与钻机提引大钩连接,定滑轮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塔底梁处,安装时滑轮要略低于转盘面,以上固定处、连接处必须要保证稳固可靠,防止在提拉过程中崩裂。然后根据钻机最大提拉负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钻杆作业,在操作过程中,要仔细察看各连接固定处的稳固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操作时,必须注意对面拉力表指针的变化,提拉力度应由小至大,操作两个手把,要稳、要准,保证器具平稳受力。为安全起见,凡反管作业均由我亲自操作,其他人员撤离现场50米范围以外,当拉力达15吨左右时,一声闷响拉力表指针下降表明钻具已反开,第一次就将事故钻杆成功的反开,提出了大部分钻杆。
经过总结这次经验认为,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如果钻具卡死,不要强力转动,如果转不开,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为以后的处理带来麻烦,所以规程上严禁强拉硬拧,同样在其他事故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有的钻杆上来后,由于受扭力过大,用气焊烤才得以卸扣。所以在今后的处理事故中,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去强力转动钻具,在处理事故时要真正的做到“三清、两慎、一勤”。
反出钻杆后,钻具所带的泥皮韧性很强,越往下泥皮越厚,并且面积越来越大,判断下部钻杆和钻铤被孔壁黏附严重,同时判断孔径收缩严重,经与现场人员商量后决定先不反事故钻具,而是首先对泥浆的性能进行调整,适当加入钠土、CMC、聚丙烯酰胺、防塌润滑剂,使泥浆指标达到比重1.05~1.1g/cm3,粘度控制在22~26之间,含沙量小于3%,失水量小于15ml/min,下同径190mm钻头扫孔,同时对泥浆进行循环,将岩粉排除孔内,以使孔内压力平衡,不坍塌,不漏失,孔内保持稳定,同时保证事故头的干净,无沉淀,为下一步的处理做好准备。处理好泥浆我们选用同径套铣筒对孔内的钻具进行套铣,套铣过程中也极易引发事故,所以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以保证套铣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用大钳上卸套铣管时,钳牙不能咬在螺纹部位,并按相应尺寸对应的扭矩把扣上紧。?套铣管下钻遇阻时,不能用套铣管划眼,应起钻减少套铣管数量或下钻头通井。当套铣井深较深时,不能一次下到事故头位置,应中途分段顶通、循环。以免造成开泵困难,憋漏地层。?下套铣管要控制下放速度,同时观察好泥浆的返出情况,如因井漏环空不返泥浆时,应立即起钻3-5柱,并边起边灌泥浆,然后先小排量开泵循环泥浆,观察记录泥浆的进入与返出量是否正常,确认井下情况正常才能继续下钻。当不能进行套铣作业时,要将套铣管起到安全井段。每套銑10米-20米时,反钻具一次,反上多少钻具,就使用同径钻头通径划眼一次。套铣作业入事故头时一定要精心操作,套铣入头困难时不能采取硬铣的方法,使事故头受损破坏或铣鞋损坏。应起钻观察铣鞋磨损情况,认真分析井下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套铣作业时,每套铣3-5米,要上提套铣管活动一次,活动幅度要超过2米。套铣结束后,立即起钻,尽量减少在井内停留的时间。?套铣作业中,要认真观察好转盘的负荷,负荷过重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因扭矩过大再次引发事故。本次事故经过几次运用反、套处理事故的手段,最终将被卡钻具成功的取出。
我队人员都是第一次遇到此种事故,钻具连接力度大,设备能力有限,当时面临钻孔报废、丢钻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研制出了反管器,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我们将它投入到了实际的应用当中,经过实践证明,它能够将拉力转化为扭力,将原钻机的扭力转化成几倍甚至几十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钻机的扭力,使我们在处理类似事故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设备能力做保证,经过本次事故的处理使我们锻炼了队伍,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