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语文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
  一、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读。紧扣词句,理解感悟,全面而深入的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在学生认知性朗读和感知性朗读后,由我来深情并茂大声地朗读全文。我请学生闭了眼,边听边想象画面。这时,我发现学生神情陶醉、喜悦。学生纷纷描述起来。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课堂气氛激动人心。在“读中想、想中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课件,培养想象
  1、充分利用插图和挂图,启发学生的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熟悉云的种类、外形。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教《望天门山》一课,借助幻灯投影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但值得注重的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确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但切不可单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问课型、内容,一律使用五彩缤纷的课件,给人有喧宾夺主之嫌疑。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教学《凡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教学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结合习作教学,展开想象
  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让孩子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我班的孩子写《文具盒里的争吵》《找春天》《我心目中的外星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未来的桥》《二十年后的一天》等想象性作文,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其他文献
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根本的是讲究科学性。近年来广大教师立足课堂中心,推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有某些教师由于缺乏整体意识,欠思考或疏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偏差或失误。我联系这种情况,从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若干“度”的问题谈些管见。  一、“自主学习”不误用,正确适度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觉地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
期刊
“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让精彩亮出来”是每位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境界之一。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葫芦”,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形成,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思想之旅加情感体验。新课程下历史课堂呼唤创新,课堂设计无疑应与时俱进,努力尝试构建民主和谐的历史课堂。笔者结合十几年教学研究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换种方
期刊
高考语文科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在“发展”等级中,为了考查学生思想认识的高度和理解问题的深度,考试大纲对考生作文提出了“深刻”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它们掩藏的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
期刊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这一名言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师生间相互交往活动。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提问方法。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他们对当前内容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在转换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构建高效课堂,第一、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第二,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第三,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  【关键词】转换角色 引导者 交流者 合作者 高效课堂    经常听老师说这样一句话:“语文课谁不能上。”在校外也有人听说我是教语文的,便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似乎教语文不如其它科学需要很高水平。种种尴尬,让我深思:语文课真的
期刊
摘要: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因此,一味地模仿某种教法和模式,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做法。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展开充分的联想、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对话,不断探究、感悟,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新境界。  关键词:个性 语文环境 质疑 联想 人
期刊
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有人说得好:规律就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处处有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去运用规律,这样就会使一些比较复杂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巧解题  例如:在四个连续自然数中,两个较大数的积减去两个较小数的积,
期刊
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也有相关论述:“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朗读自古以来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但现今,朗读教学并没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加强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及表达能力,已经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
期刊
摘要: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突破这些计算题是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现将经济常识中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经济常识中几种常见的计算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
期刊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若引课能引起学习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取得教学成功,若教师总是扳着面孔,用单调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引入新课不能唤起学生学习情绪,教学效果一般不会很好,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本人在教学中新课引入的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新课引入法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