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激发思维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数学课堂,教师用提问引导学生学会问,让提问引领学生学会思考,用提问带动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在提问中动手实践、观察感悟、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授之以渔”。
  关键词:问题;思维;思考;自主探究
  课堂提问属于集设疑、激趣、引思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而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参与深度思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授之以渔”。下面就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分享教育实践中的认识与体会。
  一、投石“问”路,在生活情境中产生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中,能激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就是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合理的生活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化到自身已有的生活认知结构中,用问题推动思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以生活中常见的投球游戏的情境导入:
  师:体育课上,同学们都玩过套圈游戏吧!(如图1所示)
  师:如果所有的同学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套圈,你会选择哪个小组?
  生:最 后一个组(异口同声)。
  师:你们能说说选择的理由吗?
  生1:正方形的小组和在横线上套圈每个同学站的位置不同,到中间小旗子的距离不一样,所以不公平。
  生2:最后一组,围成一圈,不管站在哪,到中间小旗的距离是一样的,比较公平。
  课一开始,教师以生活中的套圈游戏为载体,抛出问题,用问题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新知识的铺垫,让学生打开思路,尽管此时学生的表达不会十分严谨,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的特点。这既引导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又有效地为新课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疑则生“问”,在矛盾冲突中生成问题
  矛盾冲突,当学生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遇到新问题之间产生不同认知时,这样的差别让学生感到困惑,从而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这样的矛盾冲突,往往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翻。
  “圆的认识”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对于概念教学来说,学生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这节课变得有趣又有效,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去思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师生比赛——画圆”
  【准备活动】
  (1)在黑板上分别固定两个点(图钉)。
  (2)老师的图钉上系着一条毛线(无弹性),毛线的另一端绑着一支粉笔。
  (3)学生的图钉上系着一条弹力线(弹性较强),弹力线的另一端也绑着一支粉笔。
  【比赛规则】
  请一名同学上台跟老师比赛画圆,画得又快又好的一方获胜。
  【比赛开始】
  老师把毛线拉紧拉直,绕着图钉很快画了一个漂亮的圆。
  学生把弹力线拉紧,弹力线忽长忽短,问题不断,画了一个凹凸不平的圆。
  全班学生笑。
  比赛结果:老师赢!
  学生们马上质疑:我们的绳子有问题!
  师: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生1:老师的绳子没弹性,我们的绳子有弹性!
  师:为什么绳子不同,画出的效果也不同?
  生2:绳子没有弹性,从铁钉到粉笔的长度是一样的。绳子若有弹性,长度就一会长一会儿短,所以就画不出一个规则的圆。
  上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两种不同材质绳子画圆的冲突中,发现教师用的毛线没有弹性,不能伸缩,可以顺利画圆。而同伴用的弹力线会忽长忽短,导致从铁钉到粉笔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不能画出圆。这样不同的结果,恰恰突出了画一个圆的关键——定点、定长、旋转一周。比赛活动中不断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真正带到知识最核心的部分,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画圆的重点。
  三、刨根“问”底,在错误生成中提出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用发现资源的眼光善待学生的错误,利用学生意外生成的错误提出问题,变废为宝,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中,提高辩证反思能力,真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半径、直径和圆心后,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画圆上,通过自主尝试画圆一正确用圆规画圆一画特定大小的圆来突破这节课画圆的难点。
  师: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直径是2厘米的圆。
  学生动手画圆,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
  学生马上产生质疑,为什么圓的大小不一样?于是就有学生发现,图2半径是2厘米的圆其实直径是4厘米,而老师要求画的是直径是2厘米的圆。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图2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图3的半径是多少厘米?从而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即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四、好“问”解疑,在鼓励评价中敢于提问
  新课程标准标指出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以及所回答问题的评价需有新思维,学习并非仅是知识点从外至内的转移与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知识、体会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与理解来对学生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应在不削弱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基础上,基于多视角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一个小球,将上系着一段绳子,教师用手拽着绳子一端,把小球甩起来后提问:“同学们看看甩动的小球画出了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小球画出来一个圆形。”然后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圆的学具,让学生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或弯的,学生得出:“弯曲的。”教师提问:“那你通过所感受到的与看到得出了什么结果?”学生:“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圆对折,再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后,鼓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生1:“老师,这些折痕都在圆中心一点相交了,那么圆内的这些折痕都是相等的吗?”生2:“老师,一个圆内有多少条这样的折痕呢?”生3:“通过圆心两端均在圆上的线段叫做什么?”对于学生所提问题,教师给予了鼓励并结合所提问题进行了一一探讨,并得出:①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②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③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④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其他文献
公安成人函授教育不仅从微观上成为广大干警继续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桥梁与渠道,而且从宏观上对于改变公安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广大干警的专业技能以及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进行,被克隆的基因也日益增多,对基因的定位工作显得日益迫切,当前被常用的基因定位有:荧光原位杂交、放射杂交体、脉冲场电泳、染色体步移、定位克隆等,本文对这
通过梳理作为刑法帝王原则的罪刑法定实现的方法论变迁过程,由机械适用法律到法律解释再到法律论证后,结合理论界关于法律概念的类型化以及法律适用归类思维的研究视角,进一
摘 要:后进生由于长期失败的经历,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此,稍有扭曲的心态促使他们与老师、同学处于对立状态,这种状态严重影响着后进生的健康成长和班级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但人性本善,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我们不应把后进生抛弃在外,而要用师爱感化后进生找回失去的自我,用尊重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  关键词:以爱换心;将心比心;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
本文通过h指数度量研究者的学术声誉,重点考察了机构声誉、学缘关系和性别对个人学术声誉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从总体平均值来看,留校研究者h指数显著高于非留校的研究者,女性的h指数显著低于男性研究者。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显示:(1)机构学术声誉对个体学术声誉的影响既有筛选效应,又有协同效应,但是目前国内机构内高水平协同水平较低,筛选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学缘效应更多地来自筛选效应,在控制了机构学术水平后,在非海归样本中,学缘关系对个体学术声誉不再有显著影响;(3)个体学术声誉的性别差异在高水平的机构中比较突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船舶在大海中的位置,飞机在高空中的位置,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球迷在看台上所坐的位置等等.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有
MICA基因是非经典的HLA-I类基因,位于HLA-B位点着丝粒端的46kb左右.由6个外显子构成,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分子结构与经典的I类分子重链相似,包括3个胞外结构域:α1、α2和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