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生物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需要,都离不开生物实验。初中生物实验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这是生物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对上生物实验课颇感头痛。
一、生物实验课“乱”的种种现象
1.实验前学生难以专心听讲
由于平时上生物实验课的机会不多,学生对实验室的环境、器材等感到陌生和奇怪。所以一进入实验室,他们就高度兴奋,情不自禁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有一次,我上《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刚开始讲课,有的学生就把小组用的显微镜抢到了自己身边,有的学生则将镜筒倾斜近九十度,还有的学生拿着目镜四处张望……整个教室顿时就像农村集贸市场一样。教师讲的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他们很难听得进去。
2.实验时学生不遵循操作规程
受好奇心的影响、自我表现欲的驱动,有些学生一开始实验,就迫不及待地摆弄仪器、实验材料,早把操作规程忘到了九霄云外。在做“探究种子的结构”实验时,步骤中要求往玉米种子的胚乳部分滴加碘液,从而验证胚乳内贮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向玉米的胚乳上滴加碘液后,还向大豆子叶滴加碘液;还有的学生则将碘液滴在纸上、桌上……在使用显微镜观看永久切片时,有的学生将头发、树叶甚至手指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实验后学生难以将器材归位
或者是由于操作过程不规范、不熟练,或者是由于小组合作协调不好,往往是下课时间到了,还有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实验。下一节课就要开始了,很多实验器材还来不及整理,实验室里一片狼籍,这又直接影响了下一节课的进行。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虽然熟知生物实验课的重要性,却往往采取消极态度:能不上的坚决不上,能少上的就不多上,能演示的就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那些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生物实验,就在临近中招生物实验加试时搞突击,让学生生吞活剥地背实验步骤,进行强化训练……虽然最后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根本达不到生物实验课的目的。
二、生物实验课堂“乱”的主要原因
1.教师准备不够充分
生物实验课堂“乱”,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在上实验之前,没有督促学生完成对相关实验的预习任务,学生对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原理不明确;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到实验室后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混乱局面就在所难免。
2.学生好奇心“作怪”
生物实验课堂“乱”,与学生的好奇心“作怪”有很大的关系。初中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自我表现欲望和一定的叛逆性,因而做事易冲动、缺乏目的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于好奇或好玩,不按操作要求、步骤去做,进行一些违规的操作,造成生物实验课的“乱”,倒是事出有因,有一定的合理性。
3.实验设备材料不足
生物实验课堂“乱”,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实验室数量、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往往不足,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就必须分成组进行。学生在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其中男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优于女生。这样一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很顺利地做完实验;有的学生却显得笨手笨脚,不会做或者长时间不成完成。前者为显示自己,对别人或指手划脚,或越俎代庖,甚至讥讽嘲笑;后者往往不领情、不服气、不甘示弱。这就造成学生之间相互干扰,极易产生混乱现象。
三、生物实验课“乱”的解决方法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新异、行为大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实验课上的“乱”,有可能就是创新思维和行为的亮点。教师要具有善于发现的敏锐眼光,及时发现学生创新的潜能,欣赏和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教师的欣赏、夸奖、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快乐和信心,会促使学生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桎梏,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探究动力。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课堂设计”进行学习:先听教师讲解,再看教师演示,然后熟背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最后循规蹈矩地进行实验。试想,这种机械训练、简单模仿,而对实验目的、原理一知半解的学习方式,怎么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是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关键,对于学生做“探究种子结构”实验时往大豆子叶上滴碘液的事件,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做完实验后,我将这一做法交给全班学生讨论。一开始有很多学生说实验中没要求这么做,这样做是故意捣乱,纷纷给予指责;也有学生进行辩护:“他一定是想知道大豆子叶中贮存的是不是淀粉,若不是淀粉,那它是什么呢?”我则及时引导:“若是这样想的,他的做法有错吗?”“没有。”学生们的回答还有些疑惑。“对!这个同学的行为不仅没错,他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精神还值得大家学习!不过,只有注意方式,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听了我的一番话,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满以为要挨批评而诚惶诚恐地低下了头的那位学生听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后,也昂起了头,挺起了胸,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从此以后,学生们在实验课中变得更加主动了,课堂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和最富于独特个人特色的知识,也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容易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便于掌握和记忆,同时,还能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新课程理念也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如果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由领导者变为服务者,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导游”,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助于解决生物实验课的“乱”。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在不危及学生安全,不损坏仪器的条件下,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教师由实验的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深入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学生将老师当作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发表各自意见,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
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甘愿做顾问、旁观者,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听其言,观其行,时刻注意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控课堂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与人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后理解合作的意义,从而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分享了探究和成功的喜悦。
3.养成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良方。在生物实验课前,我按照生物实验课的内容,认真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进行生物实验时,我结合学生特点,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且集体进行一次纪律和实验意义的教育,严明纪律,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分组,选出学习好、纪律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作用和助手作用。实验结束后,请小组长互相检查各组对实验仪器的整理情况,教师对各小组和个人的表现进行当堂评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大面积表扬和重点表扬相结合,并给以“最和谐小组”、“最守纪小组”、“最认真学生”、“最有创新精神学生”等光荣称号。通过大力弘扬正气,现在我班的生物实验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问题,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教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坚信,教师只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只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问题!生物实验课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动生物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生物实验课“乱”的种种现象
1.实验前学生难以专心听讲
由于平时上生物实验课的机会不多,学生对实验室的环境、器材等感到陌生和奇怪。所以一进入实验室,他们就高度兴奋,情不自禁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有一次,我上《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刚开始讲课,有的学生就把小组用的显微镜抢到了自己身边,有的学生则将镜筒倾斜近九十度,还有的学生拿着目镜四处张望……整个教室顿时就像农村集贸市场一样。教师讲的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他们很难听得进去。
2.实验时学生不遵循操作规程
受好奇心的影响、自我表现欲的驱动,有些学生一开始实验,就迫不及待地摆弄仪器、实验材料,早把操作规程忘到了九霄云外。在做“探究种子的结构”实验时,步骤中要求往玉米种子的胚乳部分滴加碘液,从而验证胚乳内贮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向玉米的胚乳上滴加碘液后,还向大豆子叶滴加碘液;还有的学生则将碘液滴在纸上、桌上……在使用显微镜观看永久切片时,有的学生将头发、树叶甚至手指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实验后学生难以将器材归位
或者是由于操作过程不规范、不熟练,或者是由于小组合作协调不好,往往是下课时间到了,还有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实验。下一节课就要开始了,很多实验器材还来不及整理,实验室里一片狼籍,这又直接影响了下一节课的进行。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虽然熟知生物实验课的重要性,却往往采取消极态度:能不上的坚决不上,能少上的就不多上,能演示的就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那些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生物实验,就在临近中招生物实验加试时搞突击,让学生生吞活剥地背实验步骤,进行强化训练……虽然最后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根本达不到生物实验课的目的。
二、生物实验课堂“乱”的主要原因
1.教师准备不够充分
生物实验课堂“乱”,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在上实验之前,没有督促学生完成对相关实验的预习任务,学生对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原理不明确;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到实验室后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混乱局面就在所难免。
2.学生好奇心“作怪”
生物实验课堂“乱”,与学生的好奇心“作怪”有很大的关系。初中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自我表现欲望和一定的叛逆性,因而做事易冲动、缺乏目的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于好奇或好玩,不按操作要求、步骤去做,进行一些违规的操作,造成生物实验课的“乱”,倒是事出有因,有一定的合理性。
3.实验设备材料不足
生物实验课堂“乱”,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实验室数量、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往往不足,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就必须分成组进行。学生在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其中男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优于女生。这样一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很顺利地做完实验;有的学生却显得笨手笨脚,不会做或者长时间不成完成。前者为显示自己,对别人或指手划脚,或越俎代庖,甚至讥讽嘲笑;后者往往不领情、不服气、不甘示弱。这就造成学生之间相互干扰,极易产生混乱现象。
三、生物实验课“乱”的解决方法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新异、行为大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实验课上的“乱”,有可能就是创新思维和行为的亮点。教师要具有善于发现的敏锐眼光,及时发现学生创新的潜能,欣赏和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教师的欣赏、夸奖、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快乐和信心,会促使学生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桎梏,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探究动力。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课堂设计”进行学习:先听教师讲解,再看教师演示,然后熟背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最后循规蹈矩地进行实验。试想,这种机械训练、简单模仿,而对实验目的、原理一知半解的学习方式,怎么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是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关键,对于学生做“探究种子结构”实验时往大豆子叶上滴碘液的事件,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做完实验后,我将这一做法交给全班学生讨论。一开始有很多学生说实验中没要求这么做,这样做是故意捣乱,纷纷给予指责;也有学生进行辩护:“他一定是想知道大豆子叶中贮存的是不是淀粉,若不是淀粉,那它是什么呢?”我则及时引导:“若是这样想的,他的做法有错吗?”“没有。”学生们的回答还有些疑惑。“对!这个同学的行为不仅没错,他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精神还值得大家学习!不过,只有注意方式,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听了我的一番话,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满以为要挨批评而诚惶诚恐地低下了头的那位学生听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后,也昂起了头,挺起了胸,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从此以后,学生们在实验课中变得更加主动了,课堂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和最富于独特个人特色的知识,也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容易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便于掌握和记忆,同时,还能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新课程理念也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如果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由领导者变为服务者,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导游”,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助于解决生物实验课的“乱”。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在不危及学生安全,不损坏仪器的条件下,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教师由实验的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深入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学生将老师当作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发表各自意见,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
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甘愿做顾问、旁观者,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听其言,观其行,时刻注意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控课堂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与人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后理解合作的意义,从而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分享了探究和成功的喜悦。
3.养成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良方。在生物实验课前,我按照生物实验课的内容,认真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进行生物实验时,我结合学生特点,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且集体进行一次纪律和实验意义的教育,严明纪律,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分组,选出学习好、纪律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作用和助手作用。实验结束后,请小组长互相检查各组对实验仪器的整理情况,教师对各小组和个人的表现进行当堂评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大面积表扬和重点表扬相结合,并给以“最和谐小组”、“最守纪小组”、“最认真学生”、“最有创新精神学生”等光荣称号。通过大力弘扬正气,现在我班的生物实验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问题,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教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坚信,教师只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只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解决生物实验课“乱”的问题!生物实验课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动生物教学质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