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勤观察、深思考、多积累的习惯及写作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能力。如何上好作文课,笔者作了几点探索。
一、传授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1.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全面,深入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如,带学生去文化宫参观画展,教师在参观前先告诉学生重点参观哪几幅画,总结自己最喜欢其中哪几幅画,为什么,有什么体会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口述,最后把观察到的图画用片断练习的方法记录下来。
2.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等。观察要有重点、有主次,对事物要有整体认识,还要通过分类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教师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
1.指导学词组段,夯实写作基础。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词与句的关系——句子由词组成。我们平时用词说话、造句就是由词变句,如“梨、香蕉、苹果都是水果”、“春天的景色真美啊”都是易学而有趣的。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一段话虽然词语丰富、语句生动优美,但往往也是由平时所学的语句组成的,因而写一段话也并不难。
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先把写段的要求讲明白,然后出示重点词,并弄清词义,启发学生灵活运用一些词语,围绕某一意思,写成一段话。笔者在指导学生描写《美丽的春天》一段时,先出示重点词“春天、美丽、天空、燕子、鸭子、绿色、五颜六色”等,再指导学生了解词意,启发学生用这些词组句,然后引导他们完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感到难,不感到无话可写,而是兴致很高,信手拈来。
2.指导连句成段,培养写作思维。一篇好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而段又由语句组成,连句成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搞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顺内容层次,掌握整段内容,然后按照实际要求的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按连好的顺序通读两遍,看是否顺畅。这种训练既帮助学生认识了句与句的关系,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训练
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就是运用想象“把感官所接受的东西(通过综合)加以改造并创造出某种新型的东西”。因此,在观察作文与回忆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是学生形象思维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训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扩写。根据朦胧的形象想象出清晰的形象。在学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后,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有人(贺知章、儿童),有事(回乡),模模糊糊地还会有景有情,但就是不具体。笔者介绍了该诗写作的历史背景,并点明是在春天里回江南老家(启发学生联想江南春色),学生经过合理想象,勾勒出一系列细节,扩写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
2.续写。根据已知形象的发展趋势想象出未知形象。在学完《小橘灯》后,笔者就小姑娘的爸爸回来与否设计了几个结局,让学生完成续写。在学完《孔乙己》后,笔者就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他死在哪里?是谁害死了他?要求学生根据小说中所给的材料和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充分展开想象,写一篇《孔乙己之死》。
3.创造作文。根据感知的零碎形象想象出完整的新的形象。教师可以把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如在学完《珍珠鸟》后,要求学生结合平时去动物园见到的鸟的生活习性,写一篇《我们一起飞翔》的作文。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领悟到鸟类对自由的向往,并扩展到人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联系本地文史资料、传说故事或特征性事物,广泛查找和积累资料,完成调查性质的写作。
四、科学命题
1.题目宜小不宜泛。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够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在作文命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命题时不仅要做到“实”、“活”、“新”、“趣”,而且应注意要“小”。“小”即写作范围不能太大,要求不能过高,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窗口,学生站在“大窗口”向里探索时,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进而失去写作兴趣,这就会大大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如在指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时,笔者将过去的文题《我爱我的家乡》、《可爱的家乡》进行具体化,启发学生说出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学生有的说“家乡的红椒”,有的说“家乡的西红柿”,还有的说“家乡的路”,等等。然后笔者要求学生选择题材,以点带面,拟出的作文题目有:《我爱家乡的红椒》、《我爱家乡的路》……这样,作文题目虽然小了,但是写作要求没有降低,表达中心没有变,而且唤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丰富、生动。如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红椒,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反映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如有的学生通过家乡的桥梁道路建设的描写,反映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家乡“路”的建设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光明、辉煌。
2.题目宜新不宜平。作文命题对作文教学起着推动的作用。如果命题得当,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写作佳境;倘若命题旧、平、直、空,则只能使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海里,难以顺利地复呈,作文时就无话可说。如在校运会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拟为《××加油》,就很容易唤起学生对某个同学特别镜头的回忆,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样写一件事,以《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烦恼的事》为题,这只是平淡之题;若教师换一个角度命题,以《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件事》、《妈妈,你知道这件事吗?》为题,就能使学生诱发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为此,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参与命题,注重作文命题的趣味性。
五、作文评语要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改过去“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的评语模式,采用简单、艺术的评语,指导启发,其实也是教师在向学生作示范,如观察事物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书写的示范。教师用艺术的评语批改作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批改的语言要简洁、艺术,富有新意,尽量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如“开头不错,富有诗意,文章如能按照这种风格写下去,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评语容易使学生感觉亲切,受到启发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渐渐地对语言文学产生兴趣,从而更喜爱语文,也不会视作文为负担。
一、传授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1.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全面,深入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如,带学生去文化宫参观画展,教师在参观前先告诉学生重点参观哪几幅画,总结自己最喜欢其中哪几幅画,为什么,有什么体会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口述,最后把观察到的图画用片断练习的方法记录下来。
2.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等。观察要有重点、有主次,对事物要有整体认识,还要通过分类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教师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
1.指导学词组段,夯实写作基础。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词与句的关系——句子由词组成。我们平时用词说话、造句就是由词变句,如“梨、香蕉、苹果都是水果”、“春天的景色真美啊”都是易学而有趣的。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一段话虽然词语丰富、语句生动优美,但往往也是由平时所学的语句组成的,因而写一段话也并不难。
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先把写段的要求讲明白,然后出示重点词,并弄清词义,启发学生灵活运用一些词语,围绕某一意思,写成一段话。笔者在指导学生描写《美丽的春天》一段时,先出示重点词“春天、美丽、天空、燕子、鸭子、绿色、五颜六色”等,再指导学生了解词意,启发学生用这些词组句,然后引导他们完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感到难,不感到无话可写,而是兴致很高,信手拈来。
2.指导连句成段,培养写作思维。一篇好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而段又由语句组成,连句成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搞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顺内容层次,掌握整段内容,然后按照实际要求的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按连好的顺序通读两遍,看是否顺畅。这种训练既帮助学生认识了句与句的关系,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训练
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就是运用想象“把感官所接受的东西(通过综合)加以改造并创造出某种新型的东西”。因此,在观察作文与回忆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是学生形象思维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训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扩写。根据朦胧的形象想象出清晰的形象。在学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后,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有人(贺知章、儿童),有事(回乡),模模糊糊地还会有景有情,但就是不具体。笔者介绍了该诗写作的历史背景,并点明是在春天里回江南老家(启发学生联想江南春色),学生经过合理想象,勾勒出一系列细节,扩写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
2.续写。根据已知形象的发展趋势想象出未知形象。在学完《小橘灯》后,笔者就小姑娘的爸爸回来与否设计了几个结局,让学生完成续写。在学完《孔乙己》后,笔者就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他死在哪里?是谁害死了他?要求学生根据小说中所给的材料和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充分展开想象,写一篇《孔乙己之死》。
3.创造作文。根据感知的零碎形象想象出完整的新的形象。教师可以把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如在学完《珍珠鸟》后,要求学生结合平时去动物园见到的鸟的生活习性,写一篇《我们一起飞翔》的作文。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领悟到鸟类对自由的向往,并扩展到人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联系本地文史资料、传说故事或特征性事物,广泛查找和积累资料,完成调查性质的写作。
四、科学命题
1.题目宜小不宜泛。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够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在作文命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命题时不仅要做到“实”、“活”、“新”、“趣”,而且应注意要“小”。“小”即写作范围不能太大,要求不能过高,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窗口,学生站在“大窗口”向里探索时,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进而失去写作兴趣,这就会大大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如在指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时,笔者将过去的文题《我爱我的家乡》、《可爱的家乡》进行具体化,启发学生说出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学生有的说“家乡的红椒”,有的说“家乡的西红柿”,还有的说“家乡的路”,等等。然后笔者要求学生选择题材,以点带面,拟出的作文题目有:《我爱家乡的红椒》、《我爱家乡的路》……这样,作文题目虽然小了,但是写作要求没有降低,表达中心没有变,而且唤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丰富、生动。如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红椒,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反映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如有的学生通过家乡的桥梁道路建设的描写,反映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家乡“路”的建设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光明、辉煌。
2.题目宜新不宜平。作文命题对作文教学起着推动的作用。如果命题得当,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写作佳境;倘若命题旧、平、直、空,则只能使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海里,难以顺利地复呈,作文时就无话可说。如在校运会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拟为《××加油》,就很容易唤起学生对某个同学特别镜头的回忆,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样写一件事,以《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烦恼的事》为题,这只是平淡之题;若教师换一个角度命题,以《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件事》、《妈妈,你知道这件事吗?》为题,就能使学生诱发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为此,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参与命题,注重作文命题的趣味性。
五、作文评语要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改过去“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的评语模式,采用简单、艺术的评语,指导启发,其实也是教师在向学生作示范,如观察事物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书写的示范。教师用艺术的评语批改作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批改的语言要简洁、艺术,富有新意,尽量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如“开头不错,富有诗意,文章如能按照这种风格写下去,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评语容易使学生感觉亲切,受到启发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渐渐地对语言文学产生兴趣,从而更喜爱语文,也不会视作文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