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建设是评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文章通过协同创新的视角,结合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从师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分析了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 专业建设 特色 突破口
[作者简介]莫勇明(1969- ),女,广西平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应用写作理论。(广西 南宁 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重点项目“广西产业背景下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080)和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2009年委托项目“广西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W03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29-02
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高校办学理念,指高校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思想观念。特色专业是指高校在各自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具有并优于同类学校的专业,其特征是独特性、优质性和稳定性。2010年广西教育厅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并实施了“八大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体现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强弱,专业特色是高职专业能够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其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要建设有特色的高职专业,需快速寻找到突破口。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致力于特色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本文以其为例,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研究分析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某些规律,对指导广西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广西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概况
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坚持“扶需、扶特、扶优”的原则,2011~2013年建设300个特色专业及600门优质课程,重点建设急需、特色和优势等三类专业点(以下统称特色专业),以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西政府对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广西财政厅专门设立了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专项经费,2011年安排了20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截至2012年,广西共将高职高专院校135个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立项建设,几乎每个立项专业都在推行校企合作,但合作内容仍不够宽泛,局限在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归纳起来,专业特色不明显是立项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寻找到突破口则是形成专业特色的关键。
二、特色专业建设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的必要性
(一)协同创新理念的主要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协同创新”是指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大学办学观念,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大学是协同创新的主体;第二,集成是协同创新的灵魂;第三,提高办学水平是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第四,合作共赢是协同创新的保障。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特色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目前高职专业建设普遍存在设置杂乱无章、专业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专业缺乏特色等问题,迫切需要有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对其进行指导,以便能够迅速找到突破口,争取在专业定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取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赋予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新的内容。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领域。高职专业建设强调要有特色,就必须通过协同创新,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建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各种资源转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催化剂。
三、协同创新理视角下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突破口
独特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一个基本特征。高职特色专业要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就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在建设特色的师资队伍、特色课程体系、特色实践教学方案、特色社会服务方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全力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
(一)师资方面的突破口
根据协同创新理念,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要素活力理念,将师资方面作为首要的突破口。首先要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素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了专业带头人制度,设立了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人物。一般来说,适合的专业带头人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质、管理素质,但是对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来说,对专业带头人的素质要求需要拓展与细化。有几种岗位能力与意识往往被忽视:一是专业带头人的市场跟踪能力。专业带头人应该有比较敏感的市场意识,随时能够把握产业发展带来的技术需求的改变、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服务方式的变化。二是跨行业沟通能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光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凭借专业能力与相关的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是决定高职专业生命力强弱的关键,也是专业办出特色的重要突破口。三是专业品牌管理与传播意识。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都建设有比较有特色的、有实力的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知名度却不高,原因是专业带头人只顾埋头搞专业改革和建设,忽略了专业品牌的管理与传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强调专业带头人在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必须联合企业做好专业品牌的管理和传播规划,抓住、创造机会传播自己的品牌,使自己所在专业在社会上享受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赢得社会各行业更多的认可与帮助。同时,还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任务是落实执行专业带头人的工作方案。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一方面,对校内专任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方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因此,校内专任教师应自觉与行业联系,在课余时间多下企业、进车间,强化追踪产业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更加专业,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应该为企业兼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他们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突破口
集成是协同创新的灵魂。通过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又一突破口。特色专业要建立对应于地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课程体系,按照以“核心技术”为核心的总体思路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从职业分析入手,结合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按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必备知识进行能力分解,确定核心能力和对应的核心课程模块,并结合专业教学特点,配备各教学模块的主要课程,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并贯穿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始终。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与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广西产业、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由企业专家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岗位确认、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由课程开发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界定工作任务内涵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要素,完成专业目标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最后由校企合作团队合作开发课程。企业真正参与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共同开发新的课程,融合区域内主干企业和行业的文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多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尤其是实践课程内容的开发方面,要求能反映地方产业生产实际,并体现岗位的技术要求和职业技术标准,从课程内容上体现专业的特色。
(三)实践资源方面的突破口
合作共赢是协同创新的保障,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地方产业构建开放式的实训资源平台。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校政企多方的深度合作,充分运用行业资源,以项目推动合作,构建了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资源平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引进及实施的西班牙政府贷款、柳州奋达集团等项目,拥有了广西最先进的高精度工业实训设备及组织管理模式。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加强与桂林福达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柳工机械等10家大中型企业紧密联系,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则依托“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广西健康家园联盟、广西运德集团南宁银杉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内“广西健康家园联盟人才培养运营基地”“银杉设计工作室”,实现资源共享。这些实训基地既满足了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成为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能够承接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及社会其他培训任务。
(四)社会服务方面的突破口
引进协同创新理念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高职特色专业的办学水平与社会服务是互为支撑的关系。因此,应善加利用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层、近距离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发挥特色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服务于地方经济。特色专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着重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方面成果转化的同时,选择适合的社会服务范围和任务,形成专业独特的社会服务方式。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展了《活性鸡蛋复合粉保健品的研制》等30余项应用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崔岩.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0).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4]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7).
[5]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
[6]闫春荣.欠发达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职业,2012(2).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 专业建设 特色 突破口
[作者简介]莫勇明(1969- ),女,广西平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应用写作理论。(广西 南宁 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重点项目“广西产业背景下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080)和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2009年委托项目“广西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W03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29-02
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高校办学理念,指高校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思想观念。特色专业是指高校在各自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具有并优于同类学校的专业,其特征是独特性、优质性和稳定性。2010年广西教育厅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并实施了“八大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体现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强弱,专业特色是高职专业能够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其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要建设有特色的高职专业,需快速寻找到突破口。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致力于特色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本文以其为例,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研究分析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某些规律,对指导广西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广西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的概况
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坚持“扶需、扶特、扶优”的原则,2011~2013年建设300个特色专业及600门优质课程,重点建设急需、特色和优势等三类专业点(以下统称特色专业),以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西政府对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广西财政厅专门设立了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专项经费,2011年安排了20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截至2012年,广西共将高职高专院校135个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立项建设,几乎每个立项专业都在推行校企合作,但合作内容仍不够宽泛,局限在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归纳起来,专业特色不明显是立项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寻找到突破口则是形成专业特色的关键。
二、特色专业建设引入协同创新的理念的必要性
(一)协同创新理念的主要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协同创新”是指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大学办学观念,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大学是协同创新的主体;第二,集成是协同创新的灵魂;第三,提高办学水平是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第四,合作共赢是协同创新的保障。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特色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目前高职专业建设普遍存在设置杂乱无章、专业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专业缺乏特色等问题,迫切需要有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对其进行指导,以便能够迅速找到突破口,争取在专业定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取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赋予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新的内容。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领域。高职专业建设强调要有特色,就必须通过协同创新,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建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各种资源转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催化剂。
三、协同创新理视角下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突破口
独特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一个基本特征。高职特色专业要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就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在建设特色的师资队伍、特色课程体系、特色实践教学方案、特色社会服务方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全力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
(一)师资方面的突破口
根据协同创新理念,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要素活力理念,将师资方面作为首要的突破口。首先要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素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了专业带头人制度,设立了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人物。一般来说,适合的专业带头人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质、管理素质,但是对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来说,对专业带头人的素质要求需要拓展与细化。有几种岗位能力与意识往往被忽视:一是专业带头人的市场跟踪能力。专业带头人应该有比较敏感的市场意识,随时能够把握产业发展带来的技术需求的改变、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服务方式的变化。二是跨行业沟通能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光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凭借专业能力与相关的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是决定高职专业生命力强弱的关键,也是专业办出特色的重要突破口。三是专业品牌管理与传播意识。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都建设有比较有特色的、有实力的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知名度却不高,原因是专业带头人只顾埋头搞专业改革和建设,忽略了专业品牌的管理与传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强调专业带头人在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必须联合企业做好专业品牌的管理和传播规划,抓住、创造机会传播自己的品牌,使自己所在专业在社会上享受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赢得社会各行业更多的认可与帮助。同时,还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任务是落实执行专业带头人的工作方案。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一方面,对校内专任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方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因此,校内专任教师应自觉与行业联系,在课余时间多下企业、进车间,强化追踪产业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更加专业,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应该为企业兼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他们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突破口
集成是协同创新的灵魂。通过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又一突破口。特色专业要建立对应于地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课程体系,按照以“核心技术”为核心的总体思路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从职业分析入手,结合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按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必备知识进行能力分解,确定核心能力和对应的核心课程模块,并结合专业教学特点,配备各教学模块的主要课程,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并贯穿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始终。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与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广西产业、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由企业专家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岗位确认、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由课程开发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界定工作任务内涵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要素,完成专业目标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最后由校企合作团队合作开发课程。企业真正参与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共同开发新的课程,融合区域内主干企业和行业的文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多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尤其是实践课程内容的开发方面,要求能反映地方产业生产实际,并体现岗位的技术要求和职业技术标准,从课程内容上体现专业的特色。
(三)实践资源方面的突破口
合作共赢是协同创新的保障,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地方产业构建开放式的实训资源平台。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校政企多方的深度合作,充分运用行业资源,以项目推动合作,构建了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资源平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引进及实施的西班牙政府贷款、柳州奋达集团等项目,拥有了广西最先进的高精度工业实训设备及组织管理模式。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加强与桂林福达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柳工机械等10家大中型企业紧密联系,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则依托“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广西健康家园联盟、广西运德集团南宁银杉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内“广西健康家园联盟人才培养运营基地”“银杉设计工作室”,实现资源共享。这些实训基地既满足了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成为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能够承接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及社会其他培训任务。
(四)社会服务方面的突破口
引进协同创新理念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高职特色专业的办学水平与社会服务是互为支撑的关系。因此,应善加利用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层、近距离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发挥特色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服务于地方经济。特色专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着重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方面成果转化的同时,选择适合的社会服务范围和任务,形成专业独特的社会服务方式。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展了《活性鸡蛋复合粉保健品的研制》等30余项应用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崔岩.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0).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4]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7).
[5]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
[6]闫春荣.欠发达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职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