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是中华名城,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见苏州在人们心里的地位之高。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更以其园林艺术而享誉海内外。苏州园林代表了明清文人们的生活状态,即使到了当代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所以,为了让中国园林艺术更好地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苏州、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韵今风吴侬软语留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感受苏州,古韵今风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苏州水系之发达,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走在苏州的街道上,当地人那种惬意,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让我的心不由地静了下来,去感受不一样的城市带来的别一番心境.走在平江路,山塘街,远离商业街的喧闹嘈杂,领略晚间低调,不浮华的巷陌,感受内心的静谧,跟心走。
园林之印象·吴侬软语
流风所及,或博大,或精微,形成苏州所特有风格,一个特有的园林之城。
城内外的园林,花团锦簇,棋布于各地,或三两成群,或孤标独秀,或面临大街,或深隐小巷······它们以其群体的组合和优美的风姿,引得国内外游人比肩接踵而至,使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有人爱它的庭院深静,花树翳映;有人爱它的清流潆洄,山石参差;
有人爱它的月门漏窗,风物如画;有人爱它的曲室回廊,构筑精巧···
在这园林美的世界里,“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园说》)
苏州园林的美,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蕴藏无尽!
园林景观的诗化·留园
留园之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留园之赏析
首先来到“五峰仙馆”,这是留园最宏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中间梁柱均为楠木,人称“楠木厅”,为徐氏后乐堂。此馆建筑高深宏敞,陈设古雅大方。精巧玲珑的楠木隔扇屏风,曲折对称,将馆内空间分成前后两厅。前厅宽敞后厅较狭。
“还我读书处”之南为“揖峰轩”。轩的前后左右都有小空间安置峰石,取“米颠拜石”的故事,故名“揖峰”。轩南向,窗门隔扇刻着精巧的人物故事,梅兰,博古。轩内陈设布置,坐卧家具,悉依建筑的特点设置。清新细腻,引起许多游人徘徊玩味。轩北面墙上装饰三洞花窗,窗外都配置竹石,每清风摇曳,阳光罩影,俨然三幅水墨画图。考当年“涵碧山房”主人刘恕所记,当是所谓“独秀峰”。峰下衬以片石,种植玉簪,萱草之属,别绕画意。轩的前为“石林小院”。凡在院中多姿多态的石峰,分位于花坛,窗前,廊角,使峰不孤立,石乃成林。小院东南回廊一曲,破开院落方正的结构,显示出参差之美。小院之南紧接左右回廊,隔花坛面对“揖峰轩”为“石林小屋”。“曲径每过三益友,小园常对四时花”欣赏古拙奇异的书法,吟味情景交融的联语,更教人低回流连如置仙家境界。
从山东麓沿小溪尽处有水榭名“活泼泼地”,取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句意。此处四面小溪自榭台下蜿蜒流去,前后林木蓊蔚,是鼓琴,观鱼,听鸟的好所在。中间原有额书“活泼泼地”,旁有画鱼专家陈旧村屏幅,都已不存。应请高手恢复,以供自赏。由“活泼泼地”过短廊,出“别有洞天”,又回到“涵碧山房”,留园之游乃尽于此。
造园·艺术地再现自然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是的,不难看出园林注重的还是追求诗的意境美。境需要靠“悟”领会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园林景观的意境,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大多数还是比较真切的反映了园林景观的真实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或者说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园林确非徒有自然山水的形式美,而且还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空间的对比
留园在运用空间对比手法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它的入口部分,其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人的视野被极度的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当走到了尽头而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当时使用情况来看,这条曲折的窄巷并非园的主要入口,此外,搞得如此狭长,曲折,封闭也可能是受到其它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也不能贸然地断言这一定是出于造园家的精心安排,但撇开这些因素不论,仅就客观效果来确定很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描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花木配置
陈植先生在《造园”词义的阐述》一文中曾对“园”作过引证:种果为园;园,所以种树木也。园林,从它一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或者换句话说,园林就是以种植花木起家的。
有的是以直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则是借花木而间接地书法某种意境和情趣。园林不单是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的变化,都会改变空间的意境并深深的影响到人的感受,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例如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通过嗅觉而起作用的花木就更多了,例如留园的“闻木樨香”等景观,无非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袭人而得名的。
所思所感
走在园林中,国内外的游客比比皆是,偶有听到他们的褒贬不一,有的称赞,有的表示没有感觉,听了他们的不同观点,我觉得即使是当代最新的建筑流派如日本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的创作理论;美国建筑师查理斯·莫尔提出的空间的多维性;另一位美国建筑师凡丘里提出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等各种各样最时髦的建筑理论,几乎都使人难以置信地可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找到体现。例如名噪一时的凡丘里曾明确地表示“······我倾向于乱烘烘的生气,过于显而易见的统一。”他的这句话很容易引起误解,即认为他主张混乱而蔑视统一。其实,稍为细心一点的人便会发现,他所反对的仅仅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并非一切形式的统一。那么为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呢?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过于整齐一律或机械的对称,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它的对立面,所推崇的恰恰不是显而易見的统一,而是带有某种含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不那么一眼就看出来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才充满了生气和活力,以致迄今还不失为一个巨大的宝库,贮蓄这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这兴许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风气经久不衰原因所在。诚然,我们应当为拥有这样的遗产而引以为豪,但却不能像阿Q那样,以标榜先前的阔气而聊以自慰。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这些宝贵的遗产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参考文献:
《园冶》………………………………………………………………..计成
《造园”词义的阐述》…………………………………………………陈植
《曲院风荷》……………………………………………………………朱良志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
关键词:古韵今风吴侬软语留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感受苏州,古韵今风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苏州水系之发达,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走在苏州的街道上,当地人那种惬意,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让我的心不由地静了下来,去感受不一样的城市带来的别一番心境.走在平江路,山塘街,远离商业街的喧闹嘈杂,领略晚间低调,不浮华的巷陌,感受内心的静谧,跟心走。
园林之印象·吴侬软语
流风所及,或博大,或精微,形成苏州所特有风格,一个特有的园林之城。
城内外的园林,花团锦簇,棋布于各地,或三两成群,或孤标独秀,或面临大街,或深隐小巷······它们以其群体的组合和优美的风姿,引得国内外游人比肩接踵而至,使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有人爱它的庭院深静,花树翳映;有人爱它的清流潆洄,山石参差;
有人爱它的月门漏窗,风物如画;有人爱它的曲室回廊,构筑精巧···
在这园林美的世界里,“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园说》)
苏州园林的美,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蕴藏无尽!
园林景观的诗化·留园
留园之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留园之赏析
首先来到“五峰仙馆”,这是留园最宏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中间梁柱均为楠木,人称“楠木厅”,为徐氏后乐堂。此馆建筑高深宏敞,陈设古雅大方。精巧玲珑的楠木隔扇屏风,曲折对称,将馆内空间分成前后两厅。前厅宽敞后厅较狭。
“还我读书处”之南为“揖峰轩”。轩的前后左右都有小空间安置峰石,取“米颠拜石”的故事,故名“揖峰”。轩南向,窗门隔扇刻着精巧的人物故事,梅兰,博古。轩内陈设布置,坐卧家具,悉依建筑的特点设置。清新细腻,引起许多游人徘徊玩味。轩北面墙上装饰三洞花窗,窗外都配置竹石,每清风摇曳,阳光罩影,俨然三幅水墨画图。考当年“涵碧山房”主人刘恕所记,当是所谓“独秀峰”。峰下衬以片石,种植玉簪,萱草之属,别绕画意。轩的前为“石林小院”。凡在院中多姿多态的石峰,分位于花坛,窗前,廊角,使峰不孤立,石乃成林。小院东南回廊一曲,破开院落方正的结构,显示出参差之美。小院之南紧接左右回廊,隔花坛面对“揖峰轩”为“石林小屋”。“曲径每过三益友,小园常对四时花”欣赏古拙奇异的书法,吟味情景交融的联语,更教人低回流连如置仙家境界。
从山东麓沿小溪尽处有水榭名“活泼泼地”,取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句意。此处四面小溪自榭台下蜿蜒流去,前后林木蓊蔚,是鼓琴,观鱼,听鸟的好所在。中间原有额书“活泼泼地”,旁有画鱼专家陈旧村屏幅,都已不存。应请高手恢复,以供自赏。由“活泼泼地”过短廊,出“别有洞天”,又回到“涵碧山房”,留园之游乃尽于此。
造园·艺术地再现自然
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是的,不难看出园林注重的还是追求诗的意境美。境需要靠“悟”领会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园林景观的意境,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大多数还是比较真切的反映了园林景观的真实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或者说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园林确非徒有自然山水的形式美,而且还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空间的对比
留园在运用空间对比手法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它的入口部分,其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人的视野被极度的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当走到了尽头而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当时使用情况来看,这条曲折的窄巷并非园的主要入口,此外,搞得如此狭长,曲折,封闭也可能是受到其它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也不能贸然地断言这一定是出于造园家的精心安排,但撇开这些因素不论,仅就客观效果来确定很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描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花木配置
陈植先生在《造园”词义的阐述》一文中曾对“园”作过引证:种果为园;园,所以种树木也。园林,从它一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或者换句话说,园林就是以种植花木起家的。
有的是以直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则是借花木而间接地书法某种意境和情趣。园林不单是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的变化,都会改变空间的意境并深深的影响到人的感受,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例如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通过嗅觉而起作用的花木就更多了,例如留园的“闻木樨香”等景观,无非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袭人而得名的。
所思所感
走在园林中,国内外的游客比比皆是,偶有听到他们的褒贬不一,有的称赞,有的表示没有感觉,听了他们的不同观点,我觉得即使是当代最新的建筑流派如日本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的创作理论;美国建筑师查理斯·莫尔提出的空间的多维性;另一位美国建筑师凡丘里提出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等各种各样最时髦的建筑理论,几乎都使人难以置信地可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找到体现。例如名噪一时的凡丘里曾明确地表示“······我倾向于乱烘烘的生气,过于显而易见的统一。”他的这句话很容易引起误解,即认为他主张混乱而蔑视统一。其实,稍为细心一点的人便会发现,他所反对的仅仅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并非一切形式的统一。那么为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统一呢?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过于整齐一律或机械的对称,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它的对立面,所推崇的恰恰不是显而易見的统一,而是带有某种含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不那么一眼就看出来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才充满了生气和活力,以致迄今还不失为一个巨大的宝库,贮蓄这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这兴许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风气经久不衰原因所在。诚然,我们应当为拥有这样的遗产而引以为豪,但却不能像阿Q那样,以标榜先前的阔气而聊以自慰。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这些宝贵的遗产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参考文献:
《园冶》………………………………………………………………..计成
《造园”词义的阐述》…………………………………………………陈植
《曲院风荷》……………………………………………………………朱良志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