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

来源 :华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人群普遍易感,全球疫情仍在蔓延[1].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和血管翳的生成,引起骨与软骨的损伤.RA患者体内多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被异常激活,引起免疫功能紊乱[2-3],导致机体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就包括新型冠状病毒[4],且易转变为严重型[5].RA合并COVID-2019诊治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关于RA合并COVID-2019病例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 1例RA合并COVID-2019患者的诊治过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模拟训练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10月纳入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模拟训练和中频脉冲电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
精神障碍与糖尿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内分泌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导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大.此类患者现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方式来缓解精神障碍症状和改善血糖水平,但目前对精神障碍与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还需要系统性的概括及切实可行的干预手段.该文从糖尿病发病机制谈起,详细叙述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症与糖尿病的交互作用机制,总结了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措施,旨在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AIS患者,根据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前期组(5.7%≤糖化血红蛋白≤6.4%)、糖尿病组(既往有糖尿病或糖化血红蛋白≥6.5%)和非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5.7%).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于出院后90 d电话随访1次.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
目的 比较首次发病后3.5~4.5h到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超早期的预超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患者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90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i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Blessed行为
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厨余垃圾清理员,因“牙痛、腹泻后头痛、颈痛、发热3个月余”于2021年3月18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患者入院3个月余前出现牙痛和腹泻,未就诊服药;出现上述症状5d后患者出现头痛、颈部剧烈疼痛、无规律发热,体温最高40℃,无抽搐、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体格检查主要阳性体征为脑膜刺激征,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见白细胞及蛋白明显增高(白细胞1657×106/L;白细胞分类:单核15%,多核85%;蛋白2.45 g/L,
细菌生物膜是慢性伤口感染和难以愈合的关键问题,如何防治细菌生物膜,改善慢性伤口预后已成为伤口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将从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表面附着、小集落形成、生物膜成熟、分散分离等4个主要阶段,生物膜存在时宿主的免疫反应特点,生物膜形态学、微生物学、分子检测方法,生物膜治疗体外试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进展以及新兴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伤口生物膜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全程管理模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传统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全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单次导尿量、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尿常规中的细菌和白细胞数量.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80例,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排尿日记、尿常规及管理第2周的排尿日记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排查和改善,探讨FMEA在应急开展检验项目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2020年1月30日-2月21日运用FMEA梳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确立主题,组建团队,进行失效模式和潜在影响因素分析,计算风险优先系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实施持续改进.结果 共开展核酸检测2 138例.改善后,潜在失效模式数量减少2项(17 vs.19项),总风险优先系数(risk p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其是否影响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分为对照组、HSYA 80和160μmol/L实验组,分别处理24 h,用transwell小室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建立Huh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HE染色观察移植瘤和肝脏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TGF-β1、vimentin和E-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领办型医疗联合体,同时承接宜宾市网格化医疗联合体建设的任务.该文介绍了为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引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依托,宜宾市内各级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初布建立由各级政府为主导、辐射网格化全域的华西-宜宾-县(区、城市社区)-乡(镇)“一杆子到底”4级分级诊疗体系,旨在提出基于西部地区实际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宜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