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铺垫;教学;交流;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43—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可谓困难重重。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做好写作前的铺垫工作入手。
一、教学铺垫
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写一篇作文,且每个单元的作文要求都紧紧围绕这一单元的课文特点,因此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文。 也就是说,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写作营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结构的布局、详略的分配、主旨的表现等, 为写作教学作好铺垫。
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要求以《球痴》《开心果》《书痴》《电脑迷》为题(择一或自选命题)写一篇小说。由于小说这一体裁是学生初次接触,很多人都无从下笔。我就以《项链》和《珠宝》两篇课文为例文,从小说三要素入手,让学生明白小说情节要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这时学生清楚了写小说应从哪里入手,写出的作文也是趣味无穷。如,有一位学生以《开心果》为题,写表妹爱讲笑话、爱编儿歌、爱说经过“加工”的古诗,是个搞笑王,把表妹的可爱和调皮写得形象逼真;还有一位学生以《电视迷》为题,写痴迷看电视的爸爸因贪看电视把菜炒焦了,喝水时却端起了烟灰缸,把爸爸看电视时痴迷的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二、交流铺垫
学生都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写作的,作文时所获得的素材虽有其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而在写作前引导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交流,可达到相互启发、广开思路、取长补短的目的。
如,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写作前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学生们都先谈了自己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不是说父母亲背“我”看病,就是说母亲在灯下为“我”缝衣,下雨天送伞,素材单一。而这时有几个学生却谈到了父母亲平时对“我”的严厉是爱,出门时的关心、对“我”的宽容和忍让也是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一下子都有了新的思路,通过交流明白了爱可以是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种期待,还可以是一个微笑等。一位同学就以《爱唠叨的妈妈》为题,选取最平常和最熟悉不过的早晨起床这件事, 把一位“爱唠叨”的妈妈写得活灵活现。而“我”虽然觉得妈妈啰嗦,但也从心底里感谢妈妈对“我”的关心。
正如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所说:“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与心灵。把作文主体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尽情释放出来。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与互动获得直接体验,在书籍、电视、网络等虚拟生活中得到间接体验后,探索的成功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与他人分享的欲望。而写作可以将他们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认识生活的求异性、反映生活的新颖性表现出来,使个性张扬的自我创造在这一形式里得以实现。
三、范文铺垫
在每次教学生写作时,教师可自己动手去写一篇文章,让学生听听、看看,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在习作上受到启示,还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动手写“下水”作文,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有一种“亲师”、“信师”的倾向,他们特别愿意模仿老师。老师写的“下水”作文在他们眼中比别的范文、书中的参考片段更有说服力。
如在写一个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写了一篇《阳光与我同行》的范文。文章中写了三个细节:有时,一个动作会让一对生气的朋友重归于好;有时,一句话语会让一对相互埋怨的父母露出笑容;有时,一个微笑会让一个自卑的人变得自信。通过我的示范,学生一下子认识到了交流无处不在,习作时佳作迭出:有的写通过一次垫平臭水沟的义务劳动,男女同学互相帮助,臭水沟垫平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也平了,标题是《沟平了》;有的写通过一次班级篮球比赛,打破了男女同学的界限,标题是《超过“三八线”》;也有的写通过班主任的鼓励,一个胆小的同学与教师成了知心朋友,标题是《老师·朋友》……师生共写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作文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
我相信只要坚持做好铺垫工作,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作文态度、积极的作文情感、健康的作文价值观,就能写出富有创意、充满个性的佳作来。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43—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可谓困难重重。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做好写作前的铺垫工作入手。
一、教学铺垫
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写一篇作文,且每个单元的作文要求都紧紧围绕这一单元的课文特点,因此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文。 也就是说,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写作营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结构的布局、详略的分配、主旨的表现等, 为写作教学作好铺垫。
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要求以《球痴》《开心果》《书痴》《电脑迷》为题(择一或自选命题)写一篇小说。由于小说这一体裁是学生初次接触,很多人都无从下笔。我就以《项链》和《珠宝》两篇课文为例文,从小说三要素入手,让学生明白小说情节要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这时学生清楚了写小说应从哪里入手,写出的作文也是趣味无穷。如,有一位学生以《开心果》为题,写表妹爱讲笑话、爱编儿歌、爱说经过“加工”的古诗,是个搞笑王,把表妹的可爱和调皮写得形象逼真;还有一位学生以《电视迷》为题,写痴迷看电视的爸爸因贪看电视把菜炒焦了,喝水时却端起了烟灰缸,把爸爸看电视时痴迷的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二、交流铺垫
学生都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写作的,作文时所获得的素材虽有其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而在写作前引导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交流,可达到相互启发、广开思路、取长补短的目的。
如,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写作前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学生们都先谈了自己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不是说父母亲背“我”看病,就是说母亲在灯下为“我”缝衣,下雨天送伞,素材单一。而这时有几个学生却谈到了父母亲平时对“我”的严厉是爱,出门时的关心、对“我”的宽容和忍让也是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一下子都有了新的思路,通过交流明白了爱可以是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种期待,还可以是一个微笑等。一位同学就以《爱唠叨的妈妈》为题,选取最平常和最熟悉不过的早晨起床这件事, 把一位“爱唠叨”的妈妈写得活灵活现。而“我”虽然觉得妈妈啰嗦,但也从心底里感谢妈妈对“我”的关心。
正如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所说:“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与心灵。把作文主体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尽情释放出来。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与互动获得直接体验,在书籍、电视、网络等虚拟生活中得到间接体验后,探索的成功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与他人分享的欲望。而写作可以将他们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认识生活的求异性、反映生活的新颖性表现出来,使个性张扬的自我创造在这一形式里得以实现。
三、范文铺垫
在每次教学生写作时,教师可自己动手去写一篇文章,让学生听听、看看,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在习作上受到启示,还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动手写“下水”作文,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有一种“亲师”、“信师”的倾向,他们特别愿意模仿老师。老师写的“下水”作文在他们眼中比别的范文、书中的参考片段更有说服力。
如在写一个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写了一篇《阳光与我同行》的范文。文章中写了三个细节:有时,一个动作会让一对生气的朋友重归于好;有时,一句话语会让一对相互埋怨的父母露出笑容;有时,一个微笑会让一个自卑的人变得自信。通过我的示范,学生一下子认识到了交流无处不在,习作时佳作迭出:有的写通过一次垫平臭水沟的义务劳动,男女同学互相帮助,臭水沟垫平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也平了,标题是《沟平了》;有的写通过一次班级篮球比赛,打破了男女同学的界限,标题是《超过“三八线”》;也有的写通过班主任的鼓励,一个胆小的同学与教师成了知心朋友,标题是《老师·朋友》……师生共写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作文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
我相信只要坚持做好铺垫工作,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作文态度、积极的作文情感、健康的作文价值观,就能写出富有创意、充满个性的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