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脊源性类冠心痛综合征的病人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林氏正骨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口服双氯酚酸钾和地巴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4倒,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脊源性类冠心痛综合症;正骨手法;牵引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47-02
本院自2006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38例,收到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门诊和住院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31~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a。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1)症状:心前区疼痛,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头晕,头痛,胸闷;颈部和胸背部疼痛、酸累,活动受限;有的伴耳鸣、咽喉不适感。(2)体征: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部前屈或后伸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偏歪,两侧颈部肌肉可触及痉挛,呈条索状改变;上胸段也可触及压痛点及病理性棘突偏歪。心脏听诊时未闻及病理性杂音。(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血清K、Na、Ca、Cl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甘油三酯、血沉亦无异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呈反弓(以中上段多见);c3~5有双边征或双突征;钩突变尖或变钝,钩椎关节双侧不对称。
1,3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经鉴别诊断排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源性疾病。并排除其它内分泌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颈源性类冠心病综合症:采用立体定位旋转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双拇指C7向上触摸棘突两侧,检查有无偏歪之棘突及压痛点的位置,结合X线摄片所见,确定发病之节段。以右侧发病为例,发病在C1~2时,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颈项中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住患者的枕部,肘部托住下颌部并稍向上牵引,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嘱患者放松,使患者头部沿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C3~5时,嘱患者颈部屈曲15°,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颈项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住患者的颈枕部,将患者头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嘱患者放松,使患者头部沿椭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C6~7时,嘱患者颈部屈曲30°,在手旋转头部到最大角度的同时,还向右方向施加一作用力,可闻及“咯哒”响声。手法结束后检查颈椎压痛、曲度、活动情况。治疗胸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采用叠加按压法和分掌斜推法:医者首先用弹拨法放松胸椎两旁的肌肉,然后以一手掌根定位于患处,另一手叠加其上,均匀用力,向患者胸前下方用力推按,可听到棘突复位的咯哒声;叠加按压完毕后,医者双手分开,斜放于患者胸椎两侧,嘱患者放松,深呼吸换气,每逢患者呼气之末时,双掌斜推,连续操作5次。注意用力宜均匀适度,防止胸背部再度损伤。
2,2 对照组 采取坐位牵引,每天1次;配合口服双氯酚酸钾50mg,地巴唑20mg,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2组治疗均为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症状完全消失者为优;症状明显改善,但劳累后有轻微症状出现,稍经休息则消失者为良;心前区疼痛有所改善,但尚有部分症状者为可;经上述治疗后心前区症状无改善者为差。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4 讨论
颈、胸椎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钟士元等认为,其病因病理是因急慢性损伤或椎间盘变性使颈椎错位或胸1~5椎间关节错位时,造成椎间孔缩小而直接压迫或刺激交感神经节,其节前纤维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发生平衡失调,心脏的冠状动脉的管腔由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痉挛而狭窄,造成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而引起心前区疼痛、心慌心悸、头晕头痛、胸闷,甚至心律不齐等症状。另一方面,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分支,即上、中、下神经组成的心脏支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而控制心律。当颈椎的病变导致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兴奋性增高时,可造成心律失常。
林应强为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林教授尤擅长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立体定位旋转扳法和叠加按压法、分掌斜推法是林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独特的手法和理论。通过推拿正骨,能够纠正颈、胸椎后关节错位,解除椎间隙骨性通道对神经的刺激压迫,恢复颈胸椎生物力学平衡,维持脊柱内外平衡,改善或消除颈背部诸肌肉痉挛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临床症状亦迅速改善。而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未能从根本上解除骨性压迫造成的伤害。临床证明,运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颈胸椎源性类冠心病,可直接消除发病的原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特别是症状体征典型,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加重者,用此法治疗有速效。手法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的理想方法之一。
关键词:脊源性类冠心痛综合症;正骨手法;牵引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47-02
本院自2006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38例,收到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门诊和住院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31~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a。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1)症状:心前区疼痛,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头晕,头痛,胸闷;颈部和胸背部疼痛、酸累,活动受限;有的伴耳鸣、咽喉不适感。(2)体征: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部前屈或后伸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偏歪,两侧颈部肌肉可触及痉挛,呈条索状改变;上胸段也可触及压痛点及病理性棘突偏歪。心脏听诊时未闻及病理性杂音。(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血清K、Na、Ca、Cl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甘油三酯、血沉亦无异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呈反弓(以中上段多见);c3~5有双边征或双突征;钩突变尖或变钝,钩椎关节双侧不对称。
1,3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经鉴别诊断排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源性疾病。并排除其它内分泌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颈源性类冠心病综合症:采用立体定位旋转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双拇指C7向上触摸棘突两侧,检查有无偏歪之棘突及压痛点的位置,结合X线摄片所见,确定发病之节段。以右侧发病为例,发病在C1~2时,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颈项中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住患者的枕部,肘部托住下颌部并稍向上牵引,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嘱患者放松,使患者头部沿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C3~5时,嘱患者颈部屈曲15°,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颈项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住患者的颈枕部,将患者头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嘱患者放松,使患者头部沿椭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C6~7时,嘱患者颈部屈曲30°,在手旋转头部到最大角度的同时,还向右方向施加一作用力,可闻及“咯哒”响声。手法结束后检查颈椎压痛、曲度、活动情况。治疗胸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采用叠加按压法和分掌斜推法:医者首先用弹拨法放松胸椎两旁的肌肉,然后以一手掌根定位于患处,另一手叠加其上,均匀用力,向患者胸前下方用力推按,可听到棘突复位的咯哒声;叠加按压完毕后,医者双手分开,斜放于患者胸椎两侧,嘱患者放松,深呼吸换气,每逢患者呼气之末时,双掌斜推,连续操作5次。注意用力宜均匀适度,防止胸背部再度损伤。
2,2 对照组 采取坐位牵引,每天1次;配合口服双氯酚酸钾50mg,地巴唑20mg,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2组治疗均为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症状完全消失者为优;症状明显改善,但劳累后有轻微症状出现,稍经休息则消失者为良;心前区疼痛有所改善,但尚有部分症状者为可;经上述治疗后心前区症状无改善者为差。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4 讨论
颈、胸椎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钟士元等认为,其病因病理是因急慢性损伤或椎间盘变性使颈椎错位或胸1~5椎间关节错位时,造成椎间孔缩小而直接压迫或刺激交感神经节,其节前纤维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发生平衡失调,心脏的冠状动脉的管腔由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痉挛而狭窄,造成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而引起心前区疼痛、心慌心悸、头晕头痛、胸闷,甚至心律不齐等症状。另一方面,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分支,即上、中、下神经组成的心脏支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而控制心律。当颈椎的病变导致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兴奋性增高时,可造成心律失常。
林应强为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林教授尤擅长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立体定位旋转扳法和叠加按压法、分掌斜推法是林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独特的手法和理论。通过推拿正骨,能够纠正颈、胸椎后关节错位,解除椎间隙骨性通道对神经的刺激压迫,恢复颈胸椎生物力学平衡,维持脊柱内外平衡,改善或消除颈背部诸肌肉痉挛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临床症状亦迅速改善。而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未能从根本上解除骨性压迫造成的伤害。临床证明,运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颈胸椎源性类冠心病,可直接消除发病的原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特别是症状体征典型,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加重者,用此法治疗有速效。手法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的理想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