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循环作用下橡胶混凝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mufe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混凝土(concrete with rubber aggregate,RC)具有较高的抗冻融性,但其在各种冻融条件下的长期蠕变行为尚不清楚,势必会影响橡胶混凝土在严寒地区的应用.以RC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蠕变特性为对象,选取C40普通混凝土配比为试验基准,将等体积、粒径为3~6 mm橡胶颗粒代替中砂质量的10%配制了一种RC,在RC材料经历0、30、60、90、120、150次冻融循环试验后,进行单轴抗压、单轴蠕变、冻融后动弹性模量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等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0次冻融循环条件下的RC,经历30~1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其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6.51% ~47%,质量损失率分别提高了6% ~11.2%.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RC蠕变破坏逐渐达到其临界值应力水平,冻融动弹性模量不断降低.经多次冻融循环后,RC试件蠕变应力低于峰值强度的50%时,判断结构是安全的.超过该临界值时,判别安全标准取决于其应力荷载及冻融循环次数.
其他文献
针对现今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准确及时的揭示经济参量时空信息且估算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国家极轨卫星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成像辐射计(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NPP/VIIRS)获取的2012—2018年夜间灯光影像为数据源,对数据产生的误差进行处理得到了可以用来定量分析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首先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数据集进行预测研究,
社会飞速发展下留存大量的历史建筑,也产生了许多环境保护上的新问题.为保护并更新目前遗留的历史建筑,需通过绿色改造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基于此,提出绿色改造下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流程,在确定既有建筑为历史建筑后,对历史建筑与绿色改造进行适配度评估.以珠海拱北宾馆为例,针对以建筑为中心的安全耐久、节约资源,与以人为本的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五项要素进行改造.拱北宾馆依据提出的流程进行保护更新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抗震性和安全性,配合节地、节水、节材措施,能使历史建筑更长久更健康的保留;通过避免污染、发霉潮湿,完
针对传统人脸属性估计算法算力大、推理速度慢、精度低,难以完成算法在移动或嵌入式设备上集成应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多任务人脸属性估计算法.首先,采用MobileFaceNet网络中的瓶颈结构融合跨阶段融合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CSPNet)和空间金字塔网络(spatial pyramid pooling network,SPPNet)设计CSPSPP_bk结构作为人脸属性估计算法共享网络特征提取模块;然后,在局部属性中增加通道注意力机制,在较困难的全局属性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辅助甚至替代人工进行带电作业对于提升作业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输电线路作业种类众多,不同的作业对象都对应有不同的作业末端,特别是对于移动机器人在线上进行不同末端工具的自己更换即机器人的末端自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实现机器人的“一机多用”,更是将烦琐的“下线-更换末端-上线”直接简化为线上更换.为实现上述功能,提出了一种能够行走于二分裂和四分裂输电导线且能够进行绝缘子和引流板两种检修作业的末端自重构四轮移动机器人机械构型,在INVENTOR软件中设计了机器人的虚拟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用废易拉罐剪成纤维条制备纤维再生混凝土.通过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RRAC)、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和天然骨料混凝土(nature aggregate con-crete,NAC)的坍落度试验、立方体抗压试验和劈裂抗拉试验,研究废易拉罐粗纤维的长度、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随废易拉罐粗纤维长
为研究长期持荷损伤后再生骨料取代率和废弃纤维掺入对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制备了再生骨料取代率为0、50%、100%,废弃纤维体积掺入量为0.08%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混凝土标准弹性模量试验和超声波无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弹性模量与超声波速呈线性正相关,在宏观尺度上表现为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减小,在细观尺度上表现为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中界面强度降低.纤维的桥接作用可以阻断微裂缝的开展抑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内部损伤的演化,从而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超声波速随着应力水平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为实现机场跑道快速融雪除冰,保障机场航班的正常运转,基于COMSOL固体传热与管道传热模块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了4种埋管形式,从管道埋深、埋管排布形式、循环流体流速以及入口水温对供热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用于表征换热均匀性的参数温度偏移系数,并将建筑垃圾引入钻孔回填材料,分析了钻孔回填材料对换热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阿基米德螺线式埋管管材用料少,温度均匀性好,且在循环水的流动中流动阻力小,施工方便,工程实际中可以采用加密螺线式设计以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将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后,选
为探究高体积率玻璃纤维掺量(>5%)对砂浆力学性能方面的影响,从水泥试块的成型入手,对力学性能、破坏行为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测试不同玻璃纤维长度的高体积率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折、抗压性能,并观测、记录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方式,分析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行为,并通过超景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玻璃纤维断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体积掺量的提升,抗折和抗压性能初始有大幅度提升,分别达到38.6、55.4 MPa,在7%玻璃纤维掺量时基本平稳,掺量超过10%时成型困难;掺量在7% ~10%时,抗折应力-应变曲线
由于传统隧道路面无法兼顾阻燃、抗滑降噪及耐久性等结构和功能性的需求,同时针对缺乏对高性能环氧沥青复合式隧道路表结构的研究现状.运用桥渡原理和有限元法,研究了环氧沥青复合式隧道路表结构不同荷载工况、层间接触状态、结构层厚度及应力吸收层类型对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经济性要求推荐了环氧沥青复合式隧道路表结构组合.结果表明:层底弯拉应力、弯拉应变、竖向剪应力和横向剪应力指标能较好表征结构实际受力状态;结构层厚度、超载及层间接触状态是结构疲劳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超载>层间接触状态>结构层厚度;未设应
为提供一种路用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作为超薄磨耗层用于预防养护工程,采用多碎石沥青混合料(stone asphalt concrete,SAC)级配设计方法设计了SAC-5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4%、6%、8%3种空隙率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SAC-5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占比达70%以上,当目标空隙率由4%增大8%时,混合料中矿料级配变化不大,最佳油石比减小;随着空隙率的增加,SAC-5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残留强度比、构造深度及摆值均增加,低温弯曲应变减小,但仍满足规范